Workflow
显示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TCL华星豪赌印刷OLED,中韩“正面交锋”!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3 09:31
项目投资概况 - TCL科技联合TCL华星与广州政府共同投资295亿元建设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2] - 产线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月产能2.25万片,主要覆盖平板、笔记本及显示器领域[3] - 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计划2025年11月开工,TCL华星负责技术团队组建与技术保障[3] 技术路线战略 - 采用印刷OLED技术(IJP)替代传统FMM蒸镀技术,材料利用率提升30%,设备投资成本更低且无需真空蒸镀工艺[5][13][8] - 双轨并行技术策略:传统蒸镀OLED主攻商用市场(0.1ms响应速度),印刷OLED聚焦中尺寸IT及车载市场[6][7][10] - 印刷OLED具备低蓝光(≤20%)、Real RGB像素排列及动态补偿特性,解决传统OLED彩边问题和烧屏缺陷[15] 市场定位与需求 - 瞄准中尺寸IT市场(13-32英寸),8.6代线基板切割效率显著高于5.5/6代线,降低单位成本[4] - 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达264万台,年增86%,渗透率2.1%,预计2028年升至5%[12] - 与MSI微星合作开发电竞显示产品,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依托TCL华星全球电竞显示器三年市占第一地位[1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8.6代OLED产线共4条:三星显示(韩国,1.5万片/月)、京东方(成都,3万片/月)、维信诺(合肥,3.2万片/月)及TCL华星(广州,2.25万片/月)[17][18] - 中国厂商总产能超越韩国,技术路线分化:京东方/三星沿用FMM蒸镀,TCL华星/维信诺布局无FMM技术(印刷/ViP)[18][19] - 量产时间集中2026年,中尺寸IT市场将面临激烈竞争,中国厂商从产能追赶转向技术引领[19] 产业影响与前景 - 印刷OLED规模化量产可能引发中尺寸面板"价格革命",加速替代高端LCD技术[16] - 催生新型供应链需求:高精度喷墨设备、OLED墨水及检测设备,重构产业链生态[16] - 全球显示技术形成三足鼎立:韩国FMM蒸镀、TCL华星印刷、维信诺ViP光刻技术,争夺未来十年标准定义权[20]
京东方发布全球首款17英寸电动卷曲便携终端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2 11:16
京东方创新技术展示 - 全球首款17英寸卷曲轻终端亮相 长约18厘米 宽约22厘米 厚度不到50微米 可卷曲6圈半 展开无折痕 支持3K分辨率显示[2] - 应用超100项技术专利 屏幕具备横向刚性纵向柔软特性 未来将应用于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液晶电视等领域[4] - 全新BYH Ultra P0.9 MLED产品在10lux环境下实现20000:1超高对比度 COG P0.9无缝拼接显示模组厚度仅6mm 重量仅12kg/㎡[4] 高端显示产品矩阵 - 110英寸UB Cell 4.0 TV具备超高环境光对比度 31.5英寸8K 240Hz UB Cell显示器实现超高刷新率与高动态范围[5] - 自然光显示技术赋能光感屏 护眼平板 圆偏光电竞显示器等多类产品线[5] 行业技术论坛议程 - 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与展望专题演讲[11] - MiP与COB技术对超高清显示发展的机会解析[11] - LED显示芯片助力MPD技术破局方案探讨[11] - 玻璃基Micro LED显示技术的创新路径与应用前景分析[11] - LED电影屏现状与前景解析[12] - 硅衬底GaN技术加速Micro LED微显大规模商业化进程[12] - 近眼显示技术趋势与产业动态专题研究[12] - μLED外延量产挑战和解决方案探讨[12] - AI技术助力AR眼镜产品创新[12] - 全球LED显示屏市场机遇与挑战综合分析[12]
海信携全球最大116吋RGB-Mini LED亮相IFA 2025,三大技术掀显示风暴
新浪财经· 2025-09-06 16:14
产品与技术展示 - 公司在2025年德国柏林IFA展推出全品类显示新品 包括全球最大116吋RGB-Mini LED电视UX 全球首款100吋可卷曲激光影院及最大可定制271吋Micro LED巨幕[1] - RGB-Mini LED电视UX采用RGB-Mini LED发光芯片与信芯AI画质芯片H7 实现100% BT.2020高色域 100%色纯度 3×10240分区控制及108bits控色精度[3] - Micro LED巨幕新品具备24mm行业最薄机身 支持136吋至271吋定制化尺寸 通过无边框拼接技术突破物理限制[4] 技术突破与普及 - 公司将应用于10万元级电视UX的RGB-Mini LED技术普及至U7S Pro系列 继承高色域 高色纯 高精度控色及低蓝光护眼核心优势[3]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搭载电影院同源技术 实现110% BT.2020电影工业级色域 配合纳米光谱选择屏使屏幕亮度达600nits[4] - 全球首款100吋可卷曲激光影院采用超薄柔性菲涅尔膜片与凌云卷幕系统 屏幕可收卷为直径9cm的"画轴"隐藏于柜体[4] 市场地位与产业影响 - 公司展示显示器大圣G9 艺术电视及大白闺蜜机等产品 覆盖电竞与家居多元场景 体现全品类显示布局实力[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100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达58% 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7] - IFA 2025展示从RGB-Mini LED量产 Micro LED落地到激光电视形态创新 标志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7]
海信携全球最大116吋RGB-Mini LED亮相德国IFA 2025 三大技术掀显示风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21:54
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德国柏林IFA展发布全品类显示新品 包括全球最大116吋RGB-Mini LED电视UX RGB-Mini LED电视新品U7S Pro 最大可定制到271吋的Micro LED巨幕以及全球首款100吋可卷曲激光影院[1] - RGB-Mini LED双产品线首次全球亮相 包括超旗舰电视UX和普及型产品U7S Pro 其中UX采用RGB-Mini LED发光芯片和信芯AI画质芯片H7 支持3×10240分区控制和108bits控色精度[3] - Micro LED巨幕新品支持24mm超薄机身和无边框拼接技术 尺寸覆盖136吋至271吋定制化选项[4] 技术突破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搭载电影院同源技术 实现110% BT.2020色域和600nits屏幕亮度 配备可折叠120吋屏幕[5] - 100吋可卷曲激光影院采用超薄柔性菲涅尔膜片与凌云卷幕系统 屏幕可收卷成直径9cm的画轴隐藏[5] - UX系列通过OTA在线更新实现画质优化 具备100%BT.2020高色域 100%色纯度和低蓝光护眼特性[3] 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100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达58% 稳居世界第一[7] - U7S Pro系列通过技术普及将高端显示技术应用于爆款产品线 实现价格亲民化[4] - 产品覆盖电竞显示器 艺术电视 智能家居等多场景应用 形成全品类显示布局[7] 行业地位 - 公司展示RGB-Mini LED 激光显示和Micro LED三大核心技术 在超大屏显示领域保持技术引领[1] - 通过多形态产品重构显示边界 包括零贴墙安装 可定制尺寸和可卷曲形态等创新[4][5] - 展会表现被视作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标志性事件[7]
平板显示材料企业映日科技完成辅导备案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04 17:17
公司上市计划与业务概况 - 芜湖映日科技计划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已完成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登记 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2]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安徽芜湖 2025年8月挂牌新三板[2] - 主营高性能溅射靶材产品 包括ITO旋转靶、金属/合金靶及半导体用高纯铜/铝/钼/镍钒靶材 覆盖显示、光伏、半导体三大赛道[2] 财务与产能数据 - 2023年营收达5.22亿元 净利润6300万元 拥有专利200余项[4] - 已建成2万平方米靶材洁净厂房 ITO旋转靶年产能1200吨 金属/合金靶年产能500吨[4] - 为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隆基、通威等头部客户批量供货[4] 产能扩张计划 - 2024年启动二期扩产项目 投资额3亿元 新建6000吨大尺寸ITO旋转靶自动化产线[4] - 预计2026年一季度投产 届时总产能将实现翻番[4] 行业技术论坛信息 - TrendForce计划于2025年10月30日在深圳举办显示产业研讨会 聚焦iLED/MiP/COB/Micro LED等显示技术[5][6][7] - 参会企业包括雷曼光电、国星光电、京东方华灿、晶能光电、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等产业链头部厂商[7][8] - 议题涵盖玻璃基Micro LED创新、LED电影屏前景、硅衬底GaN技术、近眼显示趋势等前沿领域[7][8] 研究服务内容 - 集邦咨询提供面板产业链市场供需及价格报告 包括月度价格预测、出货追踪、产能利用率分析等[14][16] - 定期发布季度面板产能状况报告和市况更新报告[16]
京东方A公布国际专利申请:“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搜狐财经· 2025-08-30 05:49
公司研发与专利动态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20日提交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24/077801 涉及触控显示面板技术 该技术通过集成第一透明电极和触控金属走线结构 无需额外增设IC芯片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显示效果与良率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60.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13% [2] - 截至2025年 京东方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764个 较去年同期增长20.31% 体现持续创新能力 [2] 技术突破细节 - 新专利采用G06F 3/041国际分类标准 核心创新点包括:在显示区与扇出区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分区结构 并使触控金属走线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电极第二部分投影范围内 优化信号传输稳定性 [1] - 该技术适用于触控显示装置制造 通过平坦层与透明电极的堆叠结构简化生产工艺 [1] 市场关联产品 -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ETF(159601)近五日上涨5.24% 主力资金净流入1537万元人民币 [5] - 该ETF最新份额为30.7亿份 较前期减少1560万份 [5]
龙腾光电申请双稳态液晶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提高显示效果
金融界· 2025-08-23 20:42
公司专利技术 - 公司申请双稳态液晶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 公开号CN120526727A 申请日期2025年6月 [1] - 专利技术通过触摸检测单元感知按压动作 并触发画面刷新机制消除显示不均问题 [1] - 该技术能有效提升双稳态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觉表现效果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总部位于苏州市 主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注册资本达333,333.34万人民币 [2] - 对外投资2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183次 [2] 公司知识产权布局 - 累计拥有3,978项专利 17项商标信息 [2] - 获得19项行政许可 [2] - 2025年新增双稳态液晶显示技术专利 体现持续创新能力 [1][2]
中国“芯”光:Micro-LED 照亮显示产业破壁之路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12:58
文章核心观点 - Micro-LED技术正引领显示行业的革命性变革 其特性包括超高亮度、低功耗和长寿命 有望在AR、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2][3][5][8] - 思坦科技作为中国Micro-LED领域的领军企业 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突破 建成国内首条中试线并实现量产 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6][9][13][18] - 中国在Micro-LED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思坦科技凭借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占据先发地位 [15][16][18] Micro-LED技术优势 - 亮度可达100万至1000万尼特 远超OLED的2000尼特上限 功耗仅为LCD的10%和OLED的50% [5] - 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卓越 寿命长且稳定性佳 每个像素点可独立定址和自发光 [5] - 支持跨尺寸应用 从智能手表、汽车仪表到百寸电视 并可实现柔性设计和超高精度显示 [8] 思坦科技的技术突破 - 研发0.13英寸单绿Micro-LED显示模组 具备640*480分辨率、300万尼特亮度和0.15cc极小体积 已实现量产供货 [7] - 建成国内首条Micro-LED中试线 生产环境为百级无尘车间 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不超过100个 [6][13] - 2024年厦门生产基地投产 年产能达百万套模组 累计申请近900项知识产权 覆盖芯片、封装和彩色化核心技术 [13][18] 产业化进程与里程碑 - 2018年公司成立 由技术专家刘召军博士和产业化专家邱成峰博士联合创办 实现技术与运营的互补 [9][12] - 2019年建成世界首条Micro-LED中试线 2022年投入10亿元设立厦门研发和生产基地 [13] - 2024年与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的深紫外Micro-LED技术成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16]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测 - 2024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预计达14亿美元 2030年将增长至93亿美元 [15] - 中国2020年Micro-LED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政策层面将第三代半导体和Micro-LED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15][16] - 技术与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结合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AR终端、医疗可视化和通讯设备 [8][19]
小米取得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专利,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金融界· 2025-08-19 18:20
公司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获得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专利授权 该专利通过阻挡槽设计有效阻挡边框区裂纹延伸至显示区 显著提升显示面板可靠性 [1] - 专利采用波浪线型阻挡槽结构 可打乱裂纹延伸路径 降低裂纹横向延伸至显示区的概率 [1] - 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 涉及衬底基板 多层绝缘功能层和多个发光器件的创新结构设计 [1] 公司综合实力 - 公司注册资本达148.8亿元人民币 成立于2012年 专注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 123项行政许可 显示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合规经营水平 [2] - 公司对外投资4家企业 参与139次招投标项目 体现积极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参与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