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筒形器
icon
搜索文档
内蒙古元宝山积石冢:这种级别的红山墓葬,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访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2 08:53
考古发现核心内容 - 元宝山积石冢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发掘的最大规模红山文化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玉器百余件,其中M15墓葬出土的玉猪龙体量达15.8厘米×9.5厘米×3厘米,为红山文化考古百年最大[6][23] - 遗址首次发现"坛冢一体"结构,由直径23.5米的圆形冢与长45米的方形坛组合而成,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包含21座墓葬(9座属红山文化)[11][13] - 考古测年显示遗址年代为距今5400-5000年,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6][21] 墓葬等级与社会结构 - M15、M16两座带台阶状墓道的大型石棺墓显示高阶社会地位,M15墓主随葬3件高等级玉器且存在捆绑葬俗,M16仅存牙齿但随葬兽面带齿饰玉器[16][17] - 9座红山文化墓葬分三大类型(大型石棺墓、普通石棺墓、筒形器墓),对应至少三个社会层级,男性墓主均随葬玉器且存在父子血缘关系(M3与M17)[15][19] - 遗址周边发现十万平方米范围内红山文化遗迹,最近房址距积石冢仅数百米,推测墓主可能统领较大聚落范围[20] 玉器体系与祭祀特征 - 发现红山文化首次"藏玉于墙"现象,墙体及祭祀区出土玉器占比超90%,包含玉料、废料及钻芯等制玉证据,推测存在跨区域玉器分配体系[28][29][30] - 出土玉器类型丰富,包括环、璧、璜、斧等20余种,M15玉冠饰长15厘米为红山首见,与凌家滩文化玉器存在形态关联[26][27] - 筒形器祭祀规模空前,七层阶梯状冢体每层摆放约200件,累计超千件,残片重量达16-17吨,混合使用黑彩高体与矮体扁钵式两种类型[33][34][36] 建筑工艺与历史地位 - 积石冢采用"背山面水"选址,建造过程包含地基修整、石墙修筑、筒形器分层摆放等多阶段,冢体保留七层阶梯状"金字塔"结构[37][38][39] - 被考古学界评价为"红山古国的一方诸侯",与牛河梁遗址相距200公里但共享统一礼制,佐证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达30万平方公里[7][22] - 作为内蒙古红山文化代表性遗址,与牛河梁、红山后并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填补了红山文化北部区域考古空白[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