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

搜索文档
领略长江下游古国文明辉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1:52
凌家滩文化双虎首玉璜。 凌家滩文化玉龙。安徽省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凌家滩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领域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约5800年至 5200年,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与红山 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厅。 作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凌家滩遗址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关键遗存、关键节 点、关键区域。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评价:"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 队。" 5月中旬,坐落于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作为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 利用的重点项目,这座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系统展示凌家滩 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 生动讲述考古发掘故事 走进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踏上一条"时间之轴"。轴线上镌刻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 岭文化等代表性史前文化,引领人们开启一场文明寻根之旅。 沿着时间之轴前行,来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建筑主体呈十字院落形,外墙使用夯土板材料,既有历史 厚重感,又有现代艺术气息。" ...
上博推出红山文化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09:29
展览第一单元"龙出辽河"重点介绍红山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红山文化兴起于西辽河流域,地处衔接东北 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红山文化继承了本地区文化传统,吸收融合了东北渔猎文化与 中原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红山文化彩陶筒形罐出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为红陶质地,外绘黑彩,侈口,筒形 腹,平底,肩部有两个小突起。该陶罐汇聚菱形方格纹、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纹和红山文化的龙鳞纹,印 证了多元文化在辽西地区交流融汇。 第二单元"龙行红山"汇集红山文化彩陶塔形器、泥塑仿木建筑构件、陶塑孕妇小像、巫觋像、玉鸮等重 点展品,反映了红山先民的祭祀体系和原始信仰。距今约5500年,红山文化进入晚期阶段,聚落等级和 功能产生分化,出现了远离居址、不同规模的礼仪场所,形成了由神庙、祭坛、积石冢构成的祭祀体 系,体现了以祭祖和祭天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文化,标志着红山社会迈入文明阶段。大型礼仪中心牛河梁 遗址群的规划、设计、营建,是红山古国生产力水平和文明成就的集中反映。 近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掀起了观展热潮。此次展览是上海 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四 ...
寻龙红山,是以中国——上博大展再探中华文明之源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08:45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 - 上海博物馆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联合20家文博机构展出300余件文物,其中超过四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展出 [6][7][12] - 展览重点展示红山文化代表性玉龙文物,包括故宫博物院藏"C"形玉龙、辽宁省博物馆藏4厘米"双龙首玉璜"、吉林左家山遗址石雕龙等 [7][10][11] - 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彩陶坡遗址新发现"蚌质"龙形遗物,为红山文化早中期龙形文物首次考古发现 [11] 红山文化历史价值 - 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5800年前迈入古国文明阶段,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 [8] - 红山文化构建了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形成"敬天、崇祖、尊王"传统信仰,是"中华礼制之源" [8][16] - 牛河梁遗址发现10万平方米大型祭祀场所,证明5000年前已存在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16] 红山文化影响 - 北京天坛造型可追溯至红山文化"庙坛冢"祭祀体系,中轴线"北庙南坛"布局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现萌芽 [15] - 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标志着中国迈入古国文明阶段,其影响力向南向西延伸,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重要源头 [17][18] - 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推进,此次展览为申遗助力 [18]
专访|高蒙河:从红山文化一条“龙脉”看中华文明起源
新浪财经· 2025-06-26 11:38
展览概述 - 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以"龙"为暗线,展示五千多年前龙形文物的发展脉络,形成一条"龙脉",并汇聚红山文化重要考古历程和最新发现 [1] - 展览采用双线交织方式展示,主线围绕红山文化的文明成就,"龙"元素作为暗线贯穿始终,分为"龙出辽河""龙行红山""龙衍九州"三个单元 [3] - 展览通过展厅正中心的"文明之轴"将入口中心展柜的C形玉龙、玦形玉龙等文物串联起来,对照展示龙形文物在辽河流域的产生、发展、传播和红山文化的兴起、繁荣、影响 [5] 展品亮点 - 展出的龙形文物以考古出土为主,汇集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和北京、天津、上海四省三市藏品,涵盖蚌陶石玉四类材质 [6] - 吉林左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龙距今约6000多年,或为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石雕龙,与红山文化玉猪龙十分接近,或为后来各地玉雕龙的"祖形" [6] - 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彩陶坡遗址发现的蚌质龙形遗物是首次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早中期的龙形文物,身躯呈现横向舒展开来形态 [8] - 展出红山文化玉龙16件,包括1件C形玉龙和15件玦形玉龙(玉猪龙),玉龙作为红山文化最为人熟知的玉器,按照器型可分为C形龙和玦形龙两种 [10] - 展厅中轴线上的C形玉龙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与国博所藏的"中华第一龙"造型相似但玉色不同 [12] - 198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是首次通过正式考古发掘发现的玉龙,非常精美,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视觉标识之一 [14] - 2024年内蒙古元宝山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考古出土最大的玦形玉龙,长15.8cm,丰富了内蒙古地区红山文化高等级墓葬的认识 [14][18] 红山文化研究 - 红山文化玉龙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制作规范,形制变化不大,表明红山文化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信仰和礼制 [15] - 作为红山文化礼制与信仰重要载体的玉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越红山文化其他类型的玉礼器 [17] - 展览集中展示近200件(组)红山文化玉器,包括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玉凤、玉人等重器,体现了红山文化复杂的玉礼体系,是后世玉礼器传统"六瑞"理念的滥觞 [17] - 展览汇聚38件(组)人像类文物,横跨距今8000至4000年,反映了辽河流域祖先崇拜的深厚根基 [19] - 红山文化坛庙冢是红山文化礼制建筑的代表,被誉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对后世影响巨大 [23] 最新考古发现 - 聚落考古方面发现了魏家窝铺、马鞍山桥、哈民忙哈等大型聚落遗址,丰富了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分布、规模和形态的认知 [23] - 墓葬考古方面发现半拉山、元宝山、郑家沟等积石冢为主的遗址,加深了对红山文化积石冢及其反映的葬俗和祭祀行为的理解 [25] - 牛河梁遗址发现并初步确认了9个大型积石台基,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最厚堆积可达4-5米,展示了红山社会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 [25] - 在"女神庙"周边台基发现了中轴对称的道路和排水系统,与"女神庙"连为一体,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以中轴对称方式营建的礼制建筑 [25] 理论研究成果 - 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红山文化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之一,大约为距今5800—5200年 [27] - 红山文化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文明形态,牛河梁的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把中华文明起源向前推进了五六百年 [27] - 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被写入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是继良渚遗址之后又一列入统编教材、实证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材料 [29]
史前玉龙赫赫列阵,上海博物馆红山文化特展讲述“何以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25 21:35
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6500年,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它充分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6月25日,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四展——"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开幕,并将于6月26日正式对公众展出。智通 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彩陶、石雕神人像等共计310件/组文物,汇聚了红山文化最为重要的考古历程和最新发现, 超过四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距今约5000-6500年的红山文化中,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最新成果表明,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率先迈入古国时代,孕育出中国最早的文明形态,充分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体现 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联合了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发现,以三百余件文物,阐释 红山文化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面貌,探究其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回答"何以中国"的 历史之问。 据上 ...
“亚洲第一台”峥嵘岁月60年:托举中国航空动力翱翔蓝天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0:57
高空台的历史意义与建设背景 - 中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实现"从0到1"突破,完成近百型现役和在研发动机鉴定试验[1] - 高空台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全球首个采用"高空台直排大气"创新构型方案[1] - 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江油松花岭建设高空台,18人团队组建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所[6] - 1977年完成一期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亚洲首个拥有连续气源高空台的国家[9][10] 高空台的技术特点与功能 - 高空台模拟航空发动机空中飞行条件,包含15个系统组件,占地100多万平方米[9] - 试验能力覆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多类型发动机,可精准控制0.01毫米间隙和秒级时间[12][15] - 相比飞行试验,高空模拟可降低试飞风险、缩短周期、节约成本,参数测试可控性提升[5] - 汶川地震后重建的绵阳基地试验能力达世界一流,人力节省37.5%,总体效能提升62%[12][13] 高空台的研发成果与产业应用 - 支撑"昆仑""太行""玉龙"等先进发动机研制,1996年获评全国十大科技成就[10][11] - 衍生出数字压力扫描阀、无线遥测系统等测试产品,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动力装置试验[16] - 新建多座高空舱形成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新构型发动机验证体系[15] - 建立数值仿真中心等智慧系统,试验技术跻身世界前列[16] 高空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 对标世界一流加速建设,支撑AEF1200大涵道比涡扇、AEP500涡桨等新型号研制[15] - 聚焦全生命周期试验技术,提升进气畸变、结冰等特殊工况模拟能力[16] -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中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16]
【公募基金】大类资产风偏下行,债市回暖趋势显著——公募基金泛固收指数跟踪周报(2025.06.16-2025.06.20)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23 17:59
市场回顾与观察 - 上周债券市场小幅上涨,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涨0.25%,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涨0.19%,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且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分别下行4.50bp、2.58bp、4.22bp、0.44bp [12][13] - 资金面超预期宽松,短债配置力量强劲,市场围绕政策预期持续博弈,基金久期和杠杆处于历史高点附近 [13] - 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信用利差压缩至近5年历史低位附近,保险和理财持续配置助推信用债行情 [13] 美联储与美债动态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但理事沃勒表示最早7月考虑降息,市场降息预期升温 [14] - 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全球避险需求,美债收益率陡峭下行,美国5月零售额数据环比下降0.9%,核心零售环比下降0.1% [14] REITs市场动态 - 首批数据中心REITs获批,南方润泽科技REIT和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分别成为深交所、上交所首单数据中心REITs [15][16] - 2025年以来我国C-Reits市场已完成新发9单,另有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与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EIT两单已成立待上市 [18] - 上周REITs市场维持涨势,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全周上涨0.9%,保租房板块涨幅领先,整体超过5% [15] 泛固收基金指数表现 - 短期债基优选上周收涨0.05%,成立以来累计收益3.93% [3] - 中长期债基优选上周收涨0.17%,成立以来累计收益6.53% [4] - 低波固收+基金优选上周收涨0.0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2.31% [5] - 中波固收+基金优选上周收跌0.15%,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36% [6] - 高波固收+基金优选上周收跌0.31%,成立以来累计收益2.64% [7] - 可转债基金优选上周收跌0.35%,成立以来累计收益7.69% [8] - QDII债基优选上周收跌0.12%,成立以来累计收益7.33% [9] - REITs基金优选上周收涨2.55%,成立以来累计收益43.01% [10] 基金指数定位与策略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重视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配置5只长期回报稳定、回撤控制严格的基金 [22]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精选5只兼具收益和回撤控制的标的,灵活调整久期和券种比例 [24]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10%,选取10只权益仓位在15%以内的标的 [26]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20%,选取5只权益仓位在15%~25%之间的标的 [28]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30%,选取5只权益仓位在25%~35%之间的标的 [30] - 可转债基金优选指数选取5只转债仓位占比高的基金,考察择时和择券能力 [31][34] - QDII债基优选指数依据信用等级和久期情况,优选6只收益稳健、风险控制良好的基金 [35] - REITs基金优选指数优选10只运营稳健、估值合理、兼具一定弹性的基金 [38]
航宇微:玉龙910芯片研制开发工作持续推进中
快讯· 2025-06-16 09:05
航宇微玉龙910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玉龙910芯片的研制开发工作持续推进中 [1] - 具体进展需留意公司后续公告 [1]
文旅新探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叩响“古国时代”之门
新华网· 2025-05-21 10:53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于2025年5月开馆试运营,首次系统性展示考古成果,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 [1] - 博物馆建筑以十字院落为形,仿夯土外墙设计,位于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轴线 [1] - 博物馆通过器物和科技手段让五千多年前的"古国时代"可触可感 [1] 凌家滩遗址的历史地位 - 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探索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的关键遗存 [3] - 遗址聚落轮廓长2000多米、宽约1000米,展现双重环壕系统与功能分区(防御区、居住区、祭祀区、墓葬区) [3] - 凌家滩文化呈现"复杂性、高端性、创新性、独特性"特点,但未完全形成体系化 [3] - 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6] 凌家滩玉器与文化特征 - 玉双虎首璜的拼合体现"合符"信物制度,印证古国时代盟约 [3] - 玉龙首尾相衔,4.4厘米身躯刻有17道龙鳞纹 [8] - 玉鹰胸腹刻八角星纹,双翅作猪首形,体现太阳、鸟、猪崇拜 [9] - 玉版有23个钻孔及八角星纹,被解读为洛书、八卦或历法雏形 [9] - 玉人背后有细如发丝的穿孔,3件完整玉人集体亮相 [9] - 玉器制造技艺高超,反映宇宙观、权力观与信仰体系,证明三大玉文化存在交流 [9] 重要考古发现与展陈 - 07M23号"王者之墓"长3.6米、宽2.1米,出土随葬品340余件(玉器210件),展现三层葬制结构 [10] - 墓葬上层覆以大玉猪(长72厘米、重88公斤),体现早期等级分化和礼制雏形 [10] - 动画演示还原葬制葬仪,VR技术让观众"穿越"至史前祭坛 [10] - 裸眼3D技术拆解玉鹰纹饰,3D扫描复原红烧土层重现祭祀场景 [10] 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 博物馆与遗址公园互补,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因密码 [10] - 国家文物局评价其建成开放是中华文明探源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里程碑 [10]
楚玉风华:楚人如何将浪漫与灵动注入玉石|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7 08:47
华夏玉器文明发展脉络 - 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玉器体现长江流域巫术信仰 玉虎头像以圆雕技法刻成獠牙外露 玉蝉腹部弧线精准如机械切割 [3][4][5] - 商代盘龙城玉戈长达94厘米 采用本地蛇纹石仿制中原礼器 未开刃设计凸显礼制功能 [7][8] - 西周曾国玉器严格遵循周礼 叶家山28号墓玉鹿高5厘米 颈部穿孔残留丝绳痕迹 [14][15] - 春秋战国时期楚式玉器突破礼制束缚 九连墩1号墓双龙云纹玉佩采用透雕工艺 龙身呈S形动态 [19][21] - 明代梁庄王墓金镶宝石白玉云龙帽顶镶嵌红蓝宝石 五爪龙纹体现亲王威仪 青白玉持荷童子佩高5厘米展现世俗化倾向 [25][28][29] 玉器工艺技术演进 - 肖家屋脊玉器采用分层减地工艺 透雕玉片饰兽眼从平面中"破茧而出" 罗家柏岭玉蝉翼薄如蝉纱 [5] - 盘龙城玉柄形器出土42件 平刃末端钻孔系绳 绿松石串饰指甲盖大小通过精巧工艺呈现 [9][10] - 曾侯乙墓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用5块玉料雕成 可卷折活动 四节龙凤玉佩雕刻7条卷龙4只凤鸟 [17] - 楚国谷纹玉璧表面密布乳钉凸起 江陵望山龙形玉佩水滴形龙眼设计突破商周程式化纹样 [20][21] 玉器社会功能变迁 - 新石器时代玉器作为巫觋通神媒介 玉人头像被奉为最高神灵 构建"祖灵驭虎御天"信仰体系 [4][6] - 商周时期玉器转化为等级标识 盘龙城玉璋扉牙如山岳层叠 玉戈形制统一彰显王权 [8][12] - 战国玉器出现实用化转向 曾侯乙墓玉器240件 组佩构件出现几何造型 楚式玉器融入巫风元素 [17][22] - 明代《明会典》法典化规范玉器使用 梁庄王墓青白玉谷纹圭长23厘米 严格匹配亲王身份 [25][30] 湖北省博物馆玉器展陈 - 展品覆盖新石器至明清时期 北馆一楼设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南馆三楼设楚国八百年专题展 [33] - 曾侯乙展厅展示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等战国精品 梁庄王展厅陈列金镶宝石白玉帽顶等明代珍品 [17][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