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信用贷款产品
搜索文档
破解智慧农业落地资金难题银行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10-11 21:57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需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来支持智慧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1] - 银行应构建覆盖装备购置、场景搭建、运营优化全链条的信贷产品矩阵,以突破传统信贷局限 [2] - 利用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属性,银行可实现无感授信、精准风控的服务模式升级,并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农业生产流程 [3] - 银行应发挥资金枢纽作用,协同多方构建产业生态,为智慧农业健康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 - 银行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场景需求为导向、以生态构建为目标,将金融资源精准引入智慧农业领域 [4] 智慧农业发展的资金挑战 - 智慧农业技术落地卡在从实验室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关键环节 [1] - 高校科研团队推进原型机迭代需要持续研发投入 [1] - 企业开展装备量产会在生产线搭建、原材料采购等环节面临大额资金需求 [1] - 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已成为不少技术落地的关键要素 [1] 银行的信贷服务创新 - 搭建"赛事对接+专项授信"联动机制,将智慧农业创新大赛的优质项目纳入重点支持清单 [1] - 在项目评估环节综合考量知识产权价值与技术商业化前景,针对性开发纯信用贷款产品 [1] - 设计"低利率+长周期"专项信贷方案,资金覆盖从技术攻关、样品测试到量产的全流程 [1] - 联动政府部门整合财政贴息资源,通过"银行让利+政策补贴"组合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 推出"农机贷"专项产品,采用"设备抵押+预期收益质押"的组合授信方式 [2] - 针对规模化智慧农场建设,设计千万元级额度的信贷产品,支持智能温室、物联网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 [2] - 在运营维护阶段,开发线上化、随借随还的流动资金产品,满足智能装备日常维护、数据服务采购等高频资金需求 [2] 银行的风控与服务模式升级 - 银行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无感授信、精准风控"的服务模式升级 [3] - 主动接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整合装备应用数据、农业生产数据 [3] - 构建以"设备使用率、产出效率、还款能力"为核心的动态风控模型 [3] - 依托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3] - 在贷后管理环节,借助物联网实时数据监测经营主体的生产状况,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灵活调整信贷额度 [3] 产业生态协同构建 - 智慧农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科研机构、农户等多方协同参与 [3] - 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资金枢纽作用,承担起产业生态"黏合剂"的角色 [3] - 牵头搭建"银、政、科、企"对接平台 [3] - 联合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智能装备的财产险、针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险,形成"低息贷款+风险保障"的组合服务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