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000816)
icon
搜索文档
丰收再望!“沃野粮仓”科技“唱主角” 知天而作智慧农业跑出“加速度”
央视网· 2025-09-16 15:08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 -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 居全国首位 近60%的永久基本农田实现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5] - 通过生态修复与农业技术融合改造盐碱地7000多亩 水稻田从3-5亩小块田改为30亩大格田 提升耕地使用率和农机作业效率 [3][5] - "十四五"期间投入治理资金131亿元 治理侵蚀沟3.77万条 有效保护耕地900余万亩 [7] 智能农机装备突破 - 国产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割机采用橡胶链条割台 减少玉米碰撞损伤 替代传统人工采摘和改装收割机 [11][13] - 整车实现智能化参数调整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为粮食安全提供装备支撑 [15] - 多光谱无人机巡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水稻长势监测和收获进度判断 [23] 生物技术与数字化育种 - 人工智能育种平台可模拟杂交过程 预测子代性状 使育种从大海捞针转为精准选择 [19][21] - 人工智能育种节省40%成本 快速培育适配特定土地的优良品种 [21] - 100亩大豆试验田种植2600份种质资源 2025年将首次应用人工智能育种平台 [15] 全周期数字化农业管理 - 大数据平台贯穿水稻耕、种、管、收全环节 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和成熟度判断 [25] - 通过手机即可管理万亩良田 从"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的数字化农业模式 [27] - 秋收初期全省农作物收获133万亩 包括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 [9]
科技创新周启幕 法士特共绘智慧农业新蓝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6 10:14
公司战略转型 - 法士特正式进军智能农机装备领域 实现从单一领域向多元覆盖的战略调整[9] - 智能农机装备是公司8大业务重点领域之一 承载践行科技强国战略和助力国家智慧农业建设的愿景[9] - 公司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与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31][34] 产品技术突破 - 实现农机动力换挡 CVT无级变速等国产化替代 打破农业装备核心零部件长期受制于人的发展现状[9] - 动力换挡产品功率覆盖180~320马力 作业效率达每小时36亩 B10寿命10000小时 油耗比同类产品低21.7%[21] - CVT产品功率200~360马力 是国内首款商用农机CVT 整车综合效率提升30% 油耗降低31.8%[21] - 新能源农机动力总成功率200~360马力 采用双扁线电机混联架构 综合节油率超37% 零部件数量减少20%[24] 产品线布局 - 农机装备产品涵盖动力机械 收获机械 智能农机核心零部件3大板块 11个系列[19] - 集中展出9款农业装备总成及9款核心零部件 以高效传动技术为核心赋能农作物全周期精准作业[19] - 动力机械板块包括动力换挡 CVT 动力换向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等多款行业领先产品[21][24] - 收获机械板块采棉机采用动力换挡技术替代高端进口产品 行走马达最大排量180cc/r 驻车制动力矩82000N·m[27] - 核心零部件板块离合器采用特种陶瓷材料耐500°C高温 同步器摩擦性能提升15% 磨损降低50%[27] 行业地位与合作 - 法士特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传动系统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拥有众多核心专利和深厚行业积淀[5] - 与30家主机厂包括中联农业机械 常州东风农机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35] -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国内国际一流科创平台 加快原创型引领型科研成果孵化[40]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0:07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今年产量预计25万吨 产值预计15亿元 [3] - 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 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达6万户 [3]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预计超过200万斤 [3] - 天鹰果业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700万斤至750万斤 [3] 产业链发展 - 已构建从种植 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事南果梨产业的企业50余家 [1][5] - 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 [5] - 共有储藏保鲜库1538座 储藏保鲜果品8万吨 [5] - 鲜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过50% 天鹰果业全部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3] 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荣获国际烈酒大赛梨类烈酒冠军及国际金奖 [4] - 梨源香年均南果梨鲜果加工量200万斤 开发果脯 梨膏及南果梨茶等产品 [5] - 计划研发南果梨果粉 精油 低糖果干及胶原蛋白果片等保健食品 [6] - 梨源香南果梨果脯供不应求 公司始终处于零库存状态 [5] 科技合作与创新 - 与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7]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技术 建立南果梨种植标准化体系 [7]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南果梨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基因库与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8] - 通过微生物技术开发专用肥料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防治 [7]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实现南果梨规模化 标准化 产业化生产 [2][10] - 目标实现产量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培育3至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10] 市场拓展 - 天鹰果业拥有出口资质 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 泰国 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3] - 俊铮合作社线上销售旺季月销量达10万单 [3] - 计划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9] - 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9]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 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 2025-09-16 06:43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25万吨 产值15亿元 [2]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超200万斤 线上销售占比超50% 旺季月销10万单 [2] - 天鹰果业预计今年产量700-750万斤 全部线上销售 部分出口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 - 全市从事南果梨生产果农6万户 相关产业链覆盖生产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 [2]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祝家酒业主打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42度产品获国际金奖 48度产品获国际铜奖 [3] - 梨源香年均加工鲜果200万斤 超90%原材料需外采 果脯产品供不应求处于零库存状态 [4] - 梨源香开发南果梨果脯梨膏及南果梨茶等新产品 预计年底推出市场 [4] - 海城现有50余家南果梨企业 含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1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5] - 全市拥有1538座储藏保鲜库 储藏保鲜能力达8万吨 [5]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 - 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 开展种植技术改良保鲜技术优化及产品包装设计 [6]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 建立种植标准化体系和病虫害预警系统 [6]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海城南果梨基因库"和"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7] - 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优质品种 开发专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减少化肥使用 [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目标2027年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9][10] - 力争产量达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8] - 计划3年内将"海城南果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培育3-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8]
2025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行业研究报告-硕远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9-15 01:16
行业定义与核心价值 - 智慧农业是数字技术与农业全链条融合的新型模式 以数字化 智能化 精准化为特征 可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1] - 典型案例包括丹东草莓种植实现亩均单产提升23%-50% 植保费用下降30%-40% 广西智慧火龙果基地推动种植标准化规模化 [8] - 技术渗透园艺 畜牧等多场景 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副业结合 当前正从数据采集自动化向全链条协同升级 [1][9]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国家在数字乡村战略框架下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 [10] - 云和县2022年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政策26条 兑现补助资金141.74万元 专款用于农业绿色生产项目 [11] - 5G网络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 其高速率 低时延特性为农业物联网部署奠基 北京市规划建设3.5万个5G-A基站增强设备控制能力 [14] - 碳中和技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农村部明确203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2035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 [14]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4年智慧农业整体市场规模破千亿元 2025年预计达1200亿元 [16] - AGV/AMR出货量未来五年年均增速50% 2027年预计突破100万台 [16]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3.2%升至2024年15.7% 但仍低于荷兰38%和日本29% [16] - 2023年中国仓储信息化市场规模破5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16] - 植保无人机2023年市场规模150亿元 预计2025年达194.62亿元 [17] - 数据平台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430.53亿元 农机自动驾驶2023年市场规模13.73亿元 [18] - 全球智慧农业物联网设备销售额2022年137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86.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8.1% [19] 区域市场特征 - 区域市场呈集聚特征 东部沿海及农业大省领先 中西部在特色农业领域加快智慧化 [16] - 浙江 江苏等地政策力度大 基建完善 中西部如山西临汾尧都区加快智慧化布局 [16] - 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目标2026年底超30% 未来区域发展将更均衡 [1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土壤墒情监测与农产品电商结合 区块链技术提升农产品信任度 [25] - 上海提出2025年打造20个市级区块链溯源标杆场景 福建"福农优品"直播用区块链追溯建宁莲子品质 [25] - 智慧灌溉可实现节水超30% 病虫害提前3-5天预警 [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技术供给多元化 AI终端成关键增长点 2024年全球AI PC市场预计达7425亿元 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132% [27] -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 农产品溯源借区块链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智能农机服务转向"全场景解决方案" [27] - 潍柴雷沃构建全球协同研发体系突破技术壁垒 京津冀联合研发的智能播种机精度误差达厘米级 [27] 竞争格局 - 托普云农 华为等龙头凭技术与生态主导市场 集中度提升 [2] - 新兴企业借技术创新与区域化布局差异化竞争 [2]
CCF SAC2025首届全国大学生智慧农业大赛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19:58
大赛概况 - 首届全国大学生智慧农业大赛以"以智惠农 以赛促教"为目标 核心理念为工业化流程重塑种植管理和智能化思维优化农场作业 旨在激发青年创新热情 搭建人才与产业需求对接平台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1] - 大赛于9月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 来自22所高校的68支队伍参赛 天津大学海小棠队获一等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爱拼才会赢队获二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稼穑队获三等奖 [2] 赛事设置与参与方 - 设置六大主题赛道:农业大模型 农机竞速 采摘机器人 识草辨苗 产量预测和Y20创意 [4] - 政学研企多方参与:CCF数字农业分会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科技厅 教育厅 农科院 北大荒集团 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 德沃科技 惠达科技 并行科技等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观摩交流 [4] - 主办承办结构: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计算学部 CCF数字农业分会 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承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 [4] - 裁判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担任裁判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劼 CCF理事于合龙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荣荣担任副裁判长 [4] 配套活动 - 大赛期间同步发布《智农融合: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新赛道》新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慧农业微专业及智慧农业实习实践基地 [5] - 邀请知名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与参赛队伍交流 推动校企思想碰撞 促进产学研合作 [5]
AI技术、“一田双收”、智慧农业……科技赋能奏响秋日“丰收乐章”
央视网· 2025-09-11 10:03
农业科技应用 - 山东高唐县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覆盖79万亩夏玉米 [2] - 示范区建设农情监测站 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苗情/墒情/病情/虫情 [4] - 监测系统采用AI识别技术自动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 实现精准防治 [4] 创新种植模式 - 河南南阳尝试四行玉米与六行大豆的创新种植模式 实现一田双收 [6] - 种植户采用无人机打药三遍 预计每亩地纯利润达500元 [8] - 该模式覆盖1560万亩秋作物 包括玉米和花生 [6] 智慧农业效益 - 无人机飞防使每亩稻田农药成本降低30% 防治效果提升40% [10] - 邮储银行广东韶关分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5亿元 [10] - 资金支持1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 [10] 金融支持措施 - 邮储银行推出农担贷等特色产品 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10][12] - 通过绿色通道让资金精准流向科技升级和设备更新环节 [12] - 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收益实现双提升 [12]
金秋好“丰”景有“智”又有“质” “智慧农业”成农民“靠地生金”硬底气
央视网· 2025-09-09 14:24
黑龙江水稻收获 - 黑龙江早熟品种水稻开镰收割 中秋节前加工上市[1] - 八五三农场使用割晒机进行收获作业[1] - 江川农场5台割晒机推进订单种植地块收获 采取分段收获降低极端天气影响[3] 贵州威宁苹果产业 - 威宁县位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适宜区 苹果进入大面积采收季[4][5] - 基地4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采摘 苹果经自动化清洗分选后发往全国[4][6] - 苹果挂果面积超15万亩 品种十余个 年产量约28万吨[8] 河南新郑红枣产业 - 新郑市6.5万亩红枣丰收 品种达80多个[9][11] - 打造枣文化市集 上百种红枣美食 枣花馍造型多样[13] - 农文旅融合项目包括音乐节和星空露营 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16] 河南临颍农业技术 - 50.39万亩秋粮及经济作物长势平稳[18] - 2200亩玉米田实现每亩8400株高密度种植 亩产有望达2500斤 比2024年增产100公斤[18] - 1万余亩辣椒田采用直播种植和麦椒套种 减少农药用水30%以上 亩产干辣椒800-1000斤[19] 云南会泽马铃薯产业 - 会泽县72.5万亩马铃薯迎丰收 推广机械化采收[20] - 基地日用工量达100多人 合作社年发放农民工工资200多万元[22] - 外销马铃薯110万吨 其中出口越南泰国等国 总产值达30亿元[24] 重庆潼南佛手产业 - 潼南区1.2万亩佛手迎采收期 20多名村民进行采摘作业[26][27] - 佛手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29] - 引进切片烘干设备 打造加工车间 日均加工能力达40吨[31]
南京智慧农业亮相国际论坛
新华日报· 2025-09-08 08:34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与成果 - 水稻基地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托管 [1] - 鸡舍实现自动投喂、集蛋和清粪操作 [1] - 番茄设施大棚采用水肥智能化管控系统 [1] 南京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 2022年起开展数字化设施装备提升改造、管理平台建设及数字农场建设 [2] - 建成智慧农业园区4个、渔业智慧园区1个、数字农场(牧场、渔场)11个 [2] - 拥有南京国家农高区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两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2] 国际合作与推广进展 - 联合国粮农组织拟与南京探讨中非智慧农业技术研究及场景应用合作 [2] - 通过联合国南南合作基金等平台推动数字解决方案在发展中国家复制推广 [1] - 农业农村部专家就技术输出至发展中国家提出改进建议 [2]
智慧农业融合文旅教育消费,新创人拓展农业场景与社群链接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07 04:26
行业变革核心 - 中国农业正经历从资源驱动向科技驱动的结构性重构 智慧农业成为变革核心 [1] - 传统农业依赖经验判断 存在效率低 风险高 难规模化等痛点 智慧农业采用感知优先 数据驱动 系统响应的全新产业逻辑 [3] - 智慧农业是融合科技创新 产业协同 社会治理 生态保护 消费文化的超级系统 重塑农业战略基础地位 [8] 技术平台架构 - 公司以重构农业基础设施为切入点 构建以数据中枢为核心 物联网为神经 AI模型为大脑的农业运营平台 [3] - 通过布设土壤传感器 环境气象站 摄像头 无人机等设备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数据 [3] - 算法分析历史数据可推算最佳播种期 施肥量和水分管理方案 智慧灌溉和病虫害AI系统实现精准执行 [3] 运营模式创新 - 建立可运营可复制的智慧农业价值闭环 包括农事数据资产化机制 数字信用与金融赋能模型 品牌溯源系统和生态协同网络 [3] - 自主研发农业数字积分系统"生态币" 农户通过合规种植 生态耕作 数据上传积累积分 可兑换农资补贴 技术服务 平台分红 [4] - 农业收入从单一收成转变为收成+积分+信用+参与的复合收益模型 [4] 产业协同价值 - 与村集体共建农业数据共享系统和集体资产可视化平台 提升治理透明度并激发资产经营能力 [6] - 农业大数据成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 评估项目 掌握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 [6] - 消费端通过"一品一码"追溯系统提供种植周期 地块信息 施肥记录等数据 产生信任溢价推动品牌高端化 [6] 业务拓展路径 - 推动智慧农业与文旅 教育场景融合 打造生态农场+数字展馆+研学基地复合项目 实现农业内容化与社交化 [7] - 通过设立区域运营中心 培训农技管家 制定SOP规范 构建智慧农业SaaS服务体系 已在华东 华南 西南等多省落地 [7] - 与十余个地级市政府 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 [7] 国际化布局 - 智慧农业平台输出至RCEP国家 与海外农业组织 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推广数字农业技术 [7] - 在东南亚 非洲探索"智慧农业输出+农产品回购"反向定制合作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