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搜索文档
海外青少年近距离感知中国音乐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9:00
活动概述 - 核心活动为“华乐连心·共谱未来”中国音乐海外青少年推广计划,旨在通过现场教学、工作坊、音乐演出等形式为海外青少年搭建感知中国音乐魅力的桥梁 [1] - 该计划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发起,并联合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国内知名音乐学院和乐团以及世界各地音乐机构与学校共同举办 [1] - 计划已在海外成功举办2年,覆盖西班牙、丹麦、德国等多个国家,增进了海外“Z世代”群体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 线下教学活动 - 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为期2周的二胡短期培训,由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授课,内容包括二胡发展史、演奏技巧及经典曲目赏析 [1] - 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琵琶培训班,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古筝培训班,其中古筝班成为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 [1] - 无锡民族乐团音乐小组到访斯里兰卡和泰国进行演出,并围绕经典乐曲、音乐创作等话题展开交流 [2] -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小组在阿根廷和智利开展音乐工坊、专题座谈、演出交流及音乐教学培训等活动 [2] 线上推广活动 - 线上开展“中国音乐听我奏”视频展播活动,吸引来自新西兰、西班牙等11个国家的青少年参与,展示其学习中国音乐的成果 [2]
无锡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音乐之都”
新华日报· 2025-11-03 07:27
城市荣誉与战略意义 - 无锡于10月31日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获评世界音乐之都 成为中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1] - 申报世界音乐之都被纳入2024年无锡市委 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 目标是统筹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 创新文化时代表达[1] - 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旗舰文化项目之一 每两年评选一次 此次入选是对无锡音乐底蕴 生态与发展实践的高度认可[1] 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 - 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500余件乐器 再现2500年前吴越大地的礼乐风貌 填补中国音乐史空白[1] - 近现代无锡诞生阿炳 刘天华等音乐大师 中国十大二胡名曲中有8首源自无锡 包括享誉全球的《二泉映月》[1] 音乐产业与生态体系 - 无锡构建起传承 交流 教育 普及 产业五位一体的音乐生态 拥有多个专业艺术团体如无锡市民族乐团 无锡交响乐团等[2] - 乐器制造产业领跑全球 二胡 口琴 竖琴等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2] - 年均开展惠民演出300余场 音乐现场遍布城乡 专业院团曾赴法国 德国 俄罗斯等国开展文化交流[2] 音乐教育与推广活动 - 通过二胡进校园 班班有歌声 艺术夜校等活动实现全龄段音乐教育覆盖[2] - 为庆祝获评世界音乐之都 无锡市自11月1日起至12月初推出全城爱乐嘉年华系列活动 包括音乐演出 互动体验和文化活动[2]
美国华人陈洁冰:让二胡“即兴”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09:21
职业生涯发展 - 5岁开始学习二胡 并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 - 因被作曲家陈钢选中 成为中国首位二胡协奏曲《梁祝》的演奏者而崭露头角[1] - 1989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学习音乐理论 寻求更多音乐发展可能[2] 艺术成就与突破 - 1988年二胡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音乐厅上演 并在西方交响乐伴奏下获得成功 随后发行多张唱片[2] - 1996年与来自美国 印度的演奏家合作录制的唱片入围第39届美国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奖 演奏全以即兴形式完成[4] - 在《道》《二胡太空随想曲》等曲目中延续即兴创作方式 形成独特的艺术标签[4] 市场拓展与跨文化融合 - 初到美国时 东方乐器基本没有市场 面临文化差异和语言不同的挑战[2] - 通过将二胡解释为“两根弦的小提琴” 并用类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式介绍《梁祝》 有效促进了乐手配合和观众理解[2] - 用10年时间摸索 从与单个乐手合作发展到与乐队演出 发现二胡能驾驭各类曲子[3] 表演形式创新 - 面临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挑战 最初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场表演[3] - 通过观察其他乐手灵活互动的方式 学会与观众交流 从而获得松弛感 提升即兴演奏能力[3] - 组建“跨文化之旅”乐队 完成多种音乐风格的“碰撞”[3] 行业影响与教育推广 - 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逐渐被更多美国民众认识[4] - 经常受邀参加美国交响乐团的季节音乐会[4] - 利用空闲时间为外国民众和华裔青少年授课 推广二胡历史与特色[4]
听到生活的诗意(在音乐中感受如诗的秋韵)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个人学习二胡并达到十级水平的经历 展现了坚持追求梦想的主题 [1] 个人经历与艺术追求 - 个人在2000年秋于山东滨州一所乡村小学初次接触二胡并与之结缘 [1] - 个人长期坚持练习 清晨和傍晚均以拉二胡开始和结束一天 目前演奏水平已达到十级 [1] - 练习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个人每天的固定功课 [1] 情感体验与精神共鸣 - 在中秋之夜演奏《二泉映月》时 个人联想到曲作者阿炳生活的穷困和对光明的向往 [1] - 个人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失意与诗意 并激发创作冲动 将音符转化为文字 [1]
“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外国博主眼中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文化体验与传播行业 - 外国博主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文化、参与“村超”足球等活动,深度感受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1] - 美国籍人士史明思通过演奏二胡、与台州乱弹剧团合作演出等方式,推动国家级非遗走向世界 [2] - 英国籍人士大卫作为贵州大学足球教练和“村超”球员,通过足球赛事展示中国乡村的活力与多元民族文化 [4][5] - 伊朗籍人士兰兰通过弹奏彝族月琴、纳西古乐等中国传统乐器,并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体验,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 [6][7] 教育行业 - 外籍教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美育教学,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 [3] 旅游与生活方式行业 - 外国人士分享在中国的生活体验,包括高铁出行便捷、快递外卖服务高效、社会治安良好等现代化生活优势 [6] - 通过深度旅游体验,如走进村寨学艺、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真实立体和多姿多彩 [1][6]
民乐名家汇聚 保利国乐艺术节首次落地天津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5:19
活动概述 - 2025保利(天津)国乐艺术节将于8月17日至23日在天津举办,为该活动首次落地天津 [1] - 艺术节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将在天津大剧院举办近十场演出活动 [3] 活动内容 - 艺术节汇聚国内顶尖民乐名家、一流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等业界翘楚,组成强大师资团队 [3] - 活动涵盖琵琶、二胡、笙、古筝、扬琴、竹笛六大专业领域 [3] - 提供面向广大市民的惠民演出,让市民感受国乐魅力 [3] 活动意义 - 保利国乐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首次落地天津 [3] - 天津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国乐艺术节的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 [3]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 - 75岁的韩仁生带领"夕阳红文艺队"在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排练节目,致力于复兴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如竹马和"三吹三打" [1] - 文艺队自掏腰包购置二胡、锣鼓、演出服,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敬老孝亲传统和邻里守望典型 [1] - 文艺队不仅在龙源庄"村晚"中担任压轴节目,还在全县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 [1] 节日与社区服务 -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文艺队走街串巷表演舞龙,并在孩子们的启蒙礼上吹奏礼乐 [2] - 十余年来,韩仁生坚持带领队员到村祠堂为留守老人演出,风雨无阻 [2] - 韩仁生将演出视为"事业",认为从传承艺术到温暖民心是党员的责任 [2] 个人奉献与精神传承 - 韩仁生从军营到工厂,再到下岗职工和文化传承人,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2] - 尽管搬到县城,他仍每周回村排练,认为村里是他的"舞台" [2] - 韩仁生用艺术的火种照亮乡邻的精神家园,体现"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情怀 [2]
在莱比锡,演奏中国民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4 09:08
文化交流活动 - 宋佳航在德国莱比锡大学交换期间通过孔子学院平台多次展示柳琴演奏 包括民乐沙龙和中国音乐节演出[2][3][4] - 柳琴演奏曲目包括《剑器》等传统经典 德国观众首次接触柳琴反响热烈 称赞其音色动听且富有力量[4] - 与德国二胡学习者明月合作 在巴赫音乐学校和市中心广场进行街头表演 曲目涵盖《茉莉花》等中国经典和德国民谣[5][6] 乐器文化传播 - 提前制作节目单和乐器介绍资料页 向德国观众系统展示柳琴和二胡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5] - 表演包含乐器互换环节 现场指导德国小女孩尝试演奏《小星星》 激发其学习中国乐器意愿[6] -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合奏计划 重新编曲演绎《青花瓷》《兰亭序》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曲目[8] 跨文化影响 - 音乐交流覆盖西班牙 埃及等多国友人 外国受众不仅自身感兴趣且主动向周边推荐中国乐器[8] - 线下演出吸引市民拍摄视频并咨询乐器细节 线上保持跨国音乐合作 通过视频通话进行联合创作[6][8] - 德国交换生明月计划2024年下半年赴北京或上海高校学习 已约定在华继续开展二胡与柳琴合奏演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