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用高耐候纤维级聚乳酸切片
搜索文档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生物制造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4
行业技术进展 - 华东理工大学团队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自调控智能工程菌系统,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靶向定植 [1] - 全国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启动 [1] - 吉林化纤年产3.5万吨生物质人造丝项目一期2万吨生产线全面达产 [1] - 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快速进步,生物制造广泛渗透至医药、材料、农业等领域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开发新型抗肿瘤菌株DB1,能精准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干细胞长寿基因通路重编程,提高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 [2] - 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生物混动技术体系使聚羟基脂肪酸酯单位产量与碳源转化率在百吨级量产规模达文献报道最高水平 [2] - 东华大学团队成功制备生物基聚脲相变微胶囊,应用于纺织品制得具良好调温性能和水洗稳定性的调温织物 [2] - 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出纺织用高耐候纤维级聚乳酸切片,进入万吨级试生产阶段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水稻,创制出主要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品种,籽粒中辅酶Q10含量达5μg/g且不影响产量 [2] -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构建合成遗传线路,在大豆及棉花中合成褪黑素,使大豆新种质在保持正常产量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 [2] 政策与产业支持 - 生物制造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形成专业化中试能力建设平台体系,引领支撑生物制造产业化发展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鼓励智能技术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 [3] - 广东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 [4] - 湖南省印发措施支持常德市以合成生物制造为示范内容,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 - 海南省出台行动方案,提出组建海洋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培育标志性产品,谋划中试及重点产业链项目 [4] -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为生物制造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可突破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6.8% [5] 产业发展挑战与方向 - 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原料开发利用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步、工程化转化存在瓶颈、商业化进程较慢等问题 [6] - 需加快攻克生物制造原料可持续问题,多家上市企业正布局非粮原料开发与应用 [6] - 弈柯莱生物正攻关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以消除与民争粮矛盾并降低原料成本 [6] - 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性基础研究,瞄准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补齐发展短板 [6] - 需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技术许可、联合研发等方式加速商业化进程 [7] - 需促进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突破性技术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寻求更多产品实现生物制造路线的产业化 [7] - 生物制造蕴藏巨大经济增长潜力,并关乎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