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唤“双轮驱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14:24
行业政策与市场发展 - 西部地区拥有80%以上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优势 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得天独厚场景[1] - "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 "十五五"将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并编制实施方案[2] - 需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加快推动储能全面参与各类市场交易以提升利用水平[2] - 内蒙古在全国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 开启独立储能容量补偿先例保障项目收益稳定[3]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需加强技术攻关与场景创新并重 推动沙戈荒基地及零碳园区场景示范应用[1] - 锂离子电池仍为未来电池储能主流 需在大容量和长寿命趋势下突破安全性瓶颈[3] - 通过智能电池植入芯片加AI监控和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 目标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瓦时[3] - 绿氢储能需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 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3] 系统建设与规划目标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有刚性需求 需做到面向科技前沿、系统需求和市场机制[2] - 储能技术需融合化工电工热工等多学科创新 推动新能源系统多能耦合发展[3] - 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年率先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 2025年将持续发力新开工一批项目[3] - 需加快现货市场建设 拓展辅助服务品种以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1]
破局后强制配储时代!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在内蒙古成功举办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汇聚政府、电网、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500余位代表[1] - 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机构主办,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科华数能联合主办[1] 政策与市场方向 - 西部地区拥有80%以上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但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瓶颈等挑战[6] - 国家能源局将重点强化三方面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十五五"实施方案、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推动从"比价格"向"比价值"转变[9]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市场将迎来新能源全面入市带来的调节需求增长,以及上网电价市场化带来的运营管理机遇[28] 技术发展路线 - 电池储能方面,锂离子电池仍为主流,需突破安全性瓶颈,目标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Wh[12] - V2G储能方面,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将推动车网互动发展,实现"谷充峰放"[12] - 绿氢储能方面,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12] - 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发布国内首部专著《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凝聚20年科研成果[22] 行业发展数据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1.3GW,首次突破100GW,是"十三五"时期末的32倍[20]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23.03GW/56.1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20] - 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36.1-291.2GW[20] - 南网储能公司在运1年以上的7座电网侧储能电站中,实际年运行小时数最高超3150小时[17] 企业实践与战略 - 内蒙古电力集团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2024年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2025年持续发力新项目建设[15] - 中车株洲所指出储能价值创新方向集中于应用场景深挖和技术痛点突破,安全仍是根本前提[25] - 海博思创战略转型为"研发+制造+服务"模式,提供投资、开发、建设、运维、运营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28] 分论坛专题研讨 - 分论坛聚焦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西部储能特色市场探索等核心议题[30] - 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零碳园区开发与实践、新型储能创新技术与应用、数据中心开发与实践等前沿场景[31] - 氢能主题沙龙围绕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