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搜索文档
老花矫正手术风险有多高?中国市场有多大?这些上市公司有话说→
财经网· 2025-10-23 17:45
老视矫正市场概况与人口背景 - 中国老视人口基数庞大,52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接近100% [1][3] - 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比30%以上,到世纪中叶老年人口超过5亿,占比超过40% [2] - 超八成60岁以上老人同时受老花眼与白内障双重侵袭 [3] 老视矫正主要技术方式 - 目前老视矫正主要有光学矫正(配镜)、手术矫正和药物治疗三种方式 [1] - 配戴老花镜成本较低、安全性高,但会使运动受限,需随年龄增长调整度数,且不同场景需佩戴不同焦距眼镜 [1] - 手术矫正技术日益成熟,主要包括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激光矫正 [1][10][12] - 渐进多焦镜片可解决中老年人既有近视也有老花的问题,一副眼镜有多个渐变光学焦点 [3] - 老花滴眼液通过缩小瞳孔增加景深来迅速改善视觉效果,但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伴随眼部刺激等副作用 [4] 手术矫正的市场空间与挑战 - 老花手术潜在空间非常宽广,但目前国内普及率很低,总体上还处于推广阶段 [1] - 当前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人群对老视矫正手术的正确认知 [6] - 45岁到60岁的职场人群对老视矫正手术的需求明显增加 [4] 手术矫正的成本与风险 - 晶体置换手术费用通常在双眼3到10万元人民币不等,角膜激光类矫正手术价格通常在2到6万元区间 [2] - 老花矫正手术目前不进医保 [2] - 任何医疗手术都存在风险,合格机构应在术前检查、术中操作、术后恢复全流程进行风险把控 [2][7][9] - 术前需根据患者职业、用眼习惯等进行个性化诊断,排除高风险人群 [9] - 术后感染是严重风险,术后护理、用药和定期复诊非常关键 [9] 主要市场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中国民营老视手术矫正机构市场份额预计超过60% [14] - 参与者包括公立医院(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和民营上市公司(如德视佳、爱尔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 [12] - 公立医院在基础治疗上有公信力与医保优势,但高端人工晶体选用受集采政策限制 [14] - 私立机构在技术引进、设备更新与服务体验上形成优势,采用预约制与定制化方案 [14] - 德视佳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创3.77亿港元新纪录,较去年增加2.4%,其中晶体置换手术收益达1.21亿港元,增长2.8% [5] 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 - 莎普爱思的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临床试验已进入临床阶段,累计研发投入约1754.63万元人民币 [4] - 德视佳利用屈旋光性激光技术矫正老花眼的Presbyond业务收入由2024年的120万港元跃升至360万港元 [5] - 爱尔眼科成立“老视管理MDT学组”,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为合并多种眼病的老视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