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耳穴压丸
icon
搜索文档
守护记忆之门 点亮生命之光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55
认知障碍患者规模与挑战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认知障碍患者达5300多万,其中轻度认知障碍3877万,痴呆患者1507万 [1] -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均寿命提高推动患者数量增长,带来个人、家庭和社会挑战 [1] - 当前面临公众认知不足、早期筛查率低和专业照护资源稀缺等问题 [1] 早期筛查与干预措施 - 社区记忆门诊承担筛查和治疗职责,例如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航空总医院联合开设记忆门诊,配备4名医生与3名治疗师及专业设备 [2]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计划2025年建设超20家记忆门诊,2030年建成不少于100家社区记忆门诊覆盖16个区和经济开发区 [3] - 上海洋泾社区完成认知症初筛逾万例,建档家庭3000多户,形成分层分级预防干预体系 [6] 专业照护服务发展 - 养老机构如椿萱茂(北京双桥)老年公寓中80%老人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多为中重度,采用团队护理方式分配2-3名护理员 per老人 [4][5] - 北京市海淀区凤凰老年养护院、石景山京康古城养老照料中心等不同档次机构承接失智老人照护工作 [5] - 上海2018年起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通过养老机构内建专区 and街镇层面建设友好社区构建服务体系 [7] 社会支持与社区建设 - 上海"记忆咖啡馆"品牌由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和中青年志愿者组成团队,已开展数百场活动累计服务近万人次 [6] - 上海2019年9月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目前已实现试点街镇全覆盖 [7] - 上海2024年计划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截至7月底新增1333张 [7] 政策与公众参与 - 北京市将记忆门诊建设列入2025年卫生健康任务清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职责 [3] - 上海2024年4月开展"深化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8] - 各部门推动认知友好型社区建设,整合科普宣传、筛查干预和照料支持等服务 [6][7]
中医夜市圈粉中国年轻人
新华网· 2025-07-24 02:30
中医夜市现象 - 中医夜市在中国多地流行 成为夏季特色活动 传统中医药文化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 [1] - 甘肃省白银市中医夜市设置中药代茶饮品 中药辨识 中医义诊 中医科普等活动区域 每个区域前都有市民排队体验 [1] - 白银区中医夜市日均吸引市民游客超2000人次前来体验 [5] 消费者行为 - 21岁消费者因身体困乏体验中医诊疗 医生开具黄芪 首乌藤 当归等数十种中药饮片用于调理 [2] - 年轻消费者对中医药知识兴趣增长 通过选修课和工作后自学了解中医药 用于自身和家人调理 [2] - 针灸 拔罐 足浴 推拿和耳穴压丸等多种传统疗法在夜市中颇受年轻人欢迎 [5] 行业创新 - 辽宁沈阳中医夜市设有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区 中医药传统技艺体验区 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体验区等特色展区 [5] - 江西南昌中医夜市引入热敏灸机器人 中医四诊仪 3D足测仪等现代科技设备 提供"赛博"养生体验 [5] - 中医夜市采用医护人员化身"摊主"的创新形式 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5] 行业影响 - 白银市30余家本地医疗机构参与中医夜市 提供免费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 [5] - 中医夜市活动促进青年中医成长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承 [5] -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 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通过年轻群体体验学习进一步推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