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拔罐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调整规范中医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涉及拔罐、推拿等
新京报· 2025-11-17 19:47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通知,将调整 规范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动态血糖/葡萄糖监测"等10项医疗服务项目将于11月19日起执行最新价格标准及报销政策,其余项目 自12月27日起执行。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涵盖门诊、住院、手术、检查检验等各类医疗技术服务。此次规范调整范围覆盖北京 市公立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了"悬空灸"等18项中医类(灸法、拔 罐、推拿)、"中药贴敷"等18项中医外治类、"手法整复术(关节脱位)"等9项中医骨伤类、"针刀(钩活)疗 法"等6项中医特殊疗法类、"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3项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相应加 收、扩展项目,制定除基本物耗以外的可收费医用耗材价格政策。通知所列价格为最高指导价格,不得 上浮,下浮幅度不限。同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报销类别。 按照通知要求,北京市各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价格政策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向患者提供服务并收取 费用,不得收取未列明的费用。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落实好住院费用清单、明码标价等相 关规定。国家或北 ...
通讯丨从“醒脑开窍”到“再现笑容”——中医故事温润中科情谊
新华社· 2025-11-16 10:00
中国援科医疗队工作成果 - 中国(吉林)第17批援科威特医疗队于2025年2月抵达科威特,在自然康复医院开展诊疗工作[2] - 医疗队通过精湛医术和温暖服务,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中医魅力,架起沟通和信任的桥梁[2][3] - 医疗队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急救能力,成功处理患者突发晕厥并血压骤降的危急情况[2] 中医诊疗案例与疗效 - 律师曼苏尔·卡拉夫多年顽固性头痛和视力衰退,经三次“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头痛显著改善,视力提高0.3[2] - 70岁患者阿卜杜勒阿齐兹七年颈椎病,首次针灸治疗后颈部疼痛明显减轻,系统治疗后肩腰腿痛也逐渐缓解[5] - 患者索菲娅右侧面部肌肉瘫痪,经1个多月针灸及康复训练,口角歪斜得到矫正,眼睑可自然闭合[5] 中医在科威特的接受度与影响 - 拔罐、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逐渐成为当地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医诊室被当地报纸称为“沙漠中的东方花园”[5][6] - 医疗队面向公众举办中医体验和讲座,讲解经络学、气血理论等基础知识,帮助理解中医科学逻辑与哲学思想[5] - 患者通过赠送手工艺品、感谢信、传统点心等方式表达谢意,中医传播为两国人民架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6][7] 医疗队的角色与使命 - 医疗队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治病救人,还将每次诊疗视为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3][7] - 医疗队在实践中诠释“仁心无界”的精神,通过医疗合作促进文化传播[6][7]
“丝路传针”四川中医走进埃及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10 15:16
活动概述 -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组织“丝路传针”中埃针灸技能培训与推广活动,活动时间为10月12日至11月6日,为期近一个月 [1] - 活动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进行,选派赵菁菁、王毅两位医师赴埃及开展中医技能培训、健康义诊与文化传播 [1] - 活动旨在深化中埃卫生健康合作,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助力埃及本土中医人才培养 [1] 核心内容与实施 - 培训核心内容围绕针刺、艾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展开,并结合埃及本地健康需求进行系统化教学 [1] - 医院为培训提前拍摄双语教学视频、编印中英对照教材,以帮助学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1] - 活动先后走进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埃中友好协会、苏伊士运河大学、埃及德仁中文学校等地开展专题培训 [1] 活动覆盖与影响 - 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医学从业者、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与 [1] - 在埃及侨团协助下,“名中医走进埃及”系列配套活动走进中国驻埃及大使馆、驻亚历山大总领馆、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及新希望、泰达工业园等中资企业及多个华人社团 [1] - 活动开展了多场健康咨询与义诊服务,服务在埃同胞与当地民众 [1]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 此次活动被描述为一场深入的文化对话,以中医为媒介深化中埃友好 [2] - 四川省计划继续拓展中医药“海外行”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 [2]
拔罐并非“万能术”,这些误区应知晓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文章核心观点 - 拔罐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并非万能养生术 存在特定适应症和禁忌症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损伤如截瘫案例所示 [1][2][5] - 科学安全拔罐需系统学习训练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遵循专业操作规程 避免常见四大误区 [1][2][10] 拔罐适应症与禁忌症 - 拔罐适应症有456种 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 咳嗽 颈肩腰痛慢性疲劳综合征 消化不良等病证 [2] - 抽搐 痉挛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 大血管分布处 体质虚弱者如老人儿童孕妇久病体虚者不宜拔罐 [2][9][10] - 对于感冒初期 疼痛类疾病 高血压等实证 寒证 湿证 拔罐能发挥良好效果 [2] 常见拔罐操作误区 - 误区一:拔罐能改善各种不适 实际有其特定适应症 并非万能疗法 [2] - 误区二: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 需根据经络循行 穴位特性及疾病性质综合选位 而非简单头痛医头 [3] - 误区三:拔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一般留罐时间应控制在5至15分钟 过长可能导致皮肤充血水肿水疱 [4][5][6] - 误区四:罐印越深代表排毒越好 罐印颜色主要反映局部血液循环及病理状况 而非治疗效果或毒素排出 [7] 科学拔罐操作规范 - 留罐时间根据体质年龄病情部位而定 初次拔罐者年老体弱者或儿童宜5至10分钟 冬季可稍长但不宜超15分钟 [4][6] - 拔罐治疗频率每周1至2次即可 不宜过于频繁 需给身体足够恢复时间 [5] - 罐具可选择传统火罐或抽气罐 居家拔罐建议抽气罐相对安全易于操作 [8] - 拔罐时应在温暖避风室内进行 拔罐后需注意保暖 避免立即吹风或接触冷水 建议间隔4至6小时再洗澡 [8][10] - 起罐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 传统火罐需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自然脱落 抽气罐直接打开气阀即可 [8] - 拔罐后出现小水疱可不处理自然吸收 若水疱较大需消毒刺破涂抹消炎软膏覆盖敷料防感染 [9]
全省首个中医特色街区亮相东阿
大众日报· 2025-10-07 08:43
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 - 活动以“长寿之乡 助力健康”为主题,通过“仪式启动+义诊体验”形式推动中医走进日常生活 [1] - 活动吸引上千名居民参与,现场提供问诊、开方及中医养生知识普及服务 [1] - 活动设置五大区域,包括义诊区、中医特色专长展示区、特色理疗体验区、传统功法教学互动区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市集 [1] 中医特色街区发展 - 全省首个集中汇聚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理疗和非遗传承技术的中医特色街区“东阿聚医坊”正式亮相 [1] - 特色街区展示针灸、推拿等传统技艺,并提供艾灸、拔罐等免费体验服务 [1] - 街区文化体验市集展示道地药材、中药茶饮等产品,让民众近距离接触中医药 [1]
新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蜕变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10-02 15:23
行业发展历程与规模 - 新疆中医药事业在过去7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简陋诊室发展为区域诊疗中心 [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在2002年独立成科,从仅有3名医护发展为拥有43名医护、90张病床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2] - 该医院现已成为全国7家中医皮肤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完整体系 [4] 技术创新与学术成果 - 医院创新"走罐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毫火针治疗白癜风"等5项外治创新技术,形成4套中医综合诊疗方案 [2] - 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8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创新发展的中医外治技术被纳入国家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学术成果辐射全国 [4] 医疗服务模式拓展 - 应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学术讲座和科普讲座,让数万名基层医生和患者突破地域限制学习中医技术 [5] - 通过互联网将"针灸、拔罐、火针、灸疗"等中医外治技术覆盖全疆,使百姓在家门口享受诊疗服务 [7] - 医疗系统常年组织专家下基层义诊查房、培训技术 [5] 多民族医药融合 - 新疆特别重视中医与维吾尔医学、哈萨克医学等民族医药的学术交流融合 [7] - 各民族医药发挥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共同解决当地各民族皮肤健康问题 [8] - 维吾尔医、哈萨克医、蒙医与传统汉族医药交融互鉴,推动中医药发展步入快车道 [8] 未来发展方向 - "一人一方"的个性化内外治中医临方调配治疗方案将成为主流 [8] - 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分析中医体质分型等相关研究 [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将规范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8]
中医疗法走进南非社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5:14
中医在南非的推广与发展 -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针灸专业师生在莱纳西亚社区开展义诊,提供针灸、拔罐、杵针等中医疗法,吸引社区居民排队体验 [1] - 社区居民纳斯琳·贝丘因背部疼痛和腿疼接受针灸、拔罐和杵针治疗,表示身体放松并对疗效抱有期待 [1] 中医在南非的接受度与认知 - 约翰内斯堡大学学生塔斯尼姆·帕特尔已开设自己的中医诊所,指出中医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使更多南非人尝试并爱上中医 [3] - 帕特尔认为杵针疗法无需皮肤破损见血,通过杵压穴位疏通经络,更容易被南非民众接受 [3] 中医教育与实践 - 约翰内斯堡大学自2020年起开设针灸课程,学习针灸的人越来越多 [3] - 该校博士生导师胡紫景表示,中医针灸收费低、效果好,有助于缓解非洲低收入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 - 学生纪露雯通过义诊积累实践经验,并认为中医是南非与中国文化交流与健康合作的重要纽带 [3]
潮热天气下,如何有效祛湿
科技日报· 2025-08-19 09:22
湿气成因与健康影响 - 湿气是人体内异常水液代谢产物 由脾胃虚弱导致运化水湿功能失常[1] - 不及时祛湿会出现腹胀 食欲不振 大便黏腻不成形等症状 可能发展为慢性胃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1] 祛湿调理方法 - 湿气较轻人群可选择拔罐及艾灸调理[1] - 湿气较重人群需中医辨证后进行针灸和中药综合调理[1] - 适当食用薏米 赤小豆 绿豆煮粥或荷叶 冬瓜煮水等健脾祛湿食材[2] - 坚持慢跑 八段锦 瑜伽等适度运动 以轻微出汗为宜 时间不超过半小时[2] - 夜间23点前入睡 维持6到8小时睡眠 利用身体排湿修复关键时期[2] 日常生活管理 - 优先选择棉 麻 真丝等天然透气面料衣物 避免化纤类服装[1] - 潮湿天气可穿速干衣或吸湿排汗功能运动服装[1] - 空调房需护住颈部 腹部 脚踝等关键部位防止寒湿入侵[1]
(成都世运会)中医药文化“圈粉”世运 东方养生好物走热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20:20
中医药文化推广成效 - 中医药文化成为外籍涉赛人员争相体验的重点项目 吸引无数目光 [3] - 中医香囊供不应求 最初准备500个 已补货两次 发出超过1000个香囊 [3] - 外籍人员对中医服务高度认可 包括拍摄体验视频 露出惊喜笑容 晒拔罐印等 [7] 中医理疗服务内容 - 提供中医体质辨识 推拿通络 拔罐刮痧等无创技法体验 [4] - 开设香囊DIY 艾草锤 中医药文化介绍 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及运动康复等服务 [4] - 包含国家级非遗杵针疗法 帮助缓解训练导致的肌肉紧绷 [4][7] 外籍人员体验反馈 - 法国医疗人员称赞专业触诊发现细微不适部位并进行精准调理 [1] - 阿根廷运动员表示杵针疗法能精准找到疼痛点并疏通 长期紧绷身体得到放松 [4] - 巴西运动员证实拔罐有效缓解肩膀不适 并表示比赛更有劲 [7] - 意大利武术运动员一周内到访中医理疗中心4次 被中医治疗手段圈粉 [7]
当中医药邂逅夜经济 “中医夜市”悄然走红
新华网· 2025-08-05 21:36
中医夜市活动概况 - 甘肃省多个城市在繁华商圈或街头巷尾推出中医夜市活动 结合夜间经济与中医药文化体验[1] - 活动包括艾灸 推拿 拔罐 药膳品尝 中医药文创产品购买等多元化养生服务[1][7] - 中医夜市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包括年轻消费者和家庭群体 形成夜间消费新场景[1][7]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消费趋势 - 甘肃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和中药材主产区 于今年6月启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 中医夜市是核心组成部分[3] - 活动结合三伏天节气特点 免费提供甘草绿豆汤等时令养生饮品 推广药食同源理念[3][7] - 中医药文创产品如生肌膏 驱蚊香包 DIY香囊和即冲即饮便携茶包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3][7] - 中医夜市设置中药材展示区 陈列道地药材标本 医务人员同步讲解药材特性和季节养生知识[5][7] 健康消费需求变化 - 夜间中医服务满足上班族时间需求 市民反映白天工作繁忙 夜间调理身体成为新选择[1] - 90后消费者体现个性化消费观 偏好便捷化 生活化的中医药产品[7] - 健康理念从治疗向预防转变 中医药从典籍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