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搜索文档
中医疗法走进南非社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5:14
中医疗法走进南非社区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9月14日电 (记者 孙翔)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针灸专业的十余位师生14日在约翰内斯堡 莱纳西亚社区开展义诊。诊疗台前,不少社区居民排队等待体验针灸、拔罐、杵针等中医疗法。 "中医诊疗让我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社区居民纳斯琳·贝丘(Nasreen Bechoo)已是第二次接受针灸治 疗,"上次主要是治疗背部疼痛,这次我又尝试了拔罐和杵针疗法来治疗腿疼。感觉身体很放松,也很 期待接下来的疗效。" 当地时间9月1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针灸专业师生在当地开展义诊。图为南非民众体验中医杵 针疗法。中新社记者 孙翔 摄 约翰内斯堡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补充医学系硕士在读学生塔斯尼姆·帕特尔(Tasneem Patel)目前已开设自己 的中医诊所。她说:"随着中医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被更多人认识,越来越多南非人开始尝试中医、 爱上中医。"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今 ...
浙江: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
新华网· 2025-09-10 14:52
新华社杭州9月10日电(记者黄筱)记者10日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浙江持续推动中医药城乡均衡 发展,目前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并且能提供针灸、推拿等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 在队伍建设方面,创新"定向+师承"培养模式,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6个,实 现"师带徒"代际传承全覆盖。实施大学生村医赋能计划,加强"西学中"培养,让乡村医生"能西会中"。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介绍,以"强县域"为重点,"十四五"以来浙江省新建(改扩 建)县级中医院47家;启动中医药"百科帮扶"计划,8家省市三甲中医院对口帮扶26个山区海岛县,全 省92%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 同时,加快资源下沉,实施"千馆提升百馆示范"工程,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建成标准化 中医馆1388家,形成了"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浙江还在全国率先打造"三中心一在线",即建设县域中医诊疗指导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 药药事服务中心,开发"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00%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针 灸、推拿等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94.5%的家庭医生团队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 ...
朝“问”健康丨女性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
央视新闻· 2025-09-07 09:46
饮食调理 - 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包括动物肝脏、瘦肉、红枣、枸杞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材[1] - 菠菜和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1] -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以免损伤脾胃功能[1] - 可适量饮用当归、黄芪等药膳汤水 但需根据体质选择并避免过量进补[1] 运动调养 - 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气血不足症状[3] - 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较为适宜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3] - 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血 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并注意保暖[4] 中医调理 - 气血不足严重者可考虑中医调理[6] - 针灸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7] - 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补气血[7] - 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改善气血运行[7]
“中俄双子城”火了!大批俄罗斯游客经常来看中医,小针刀疗法是首选……
证券时报· 2025-09-02 17:23
黑河市文旅与跨境康养产业发展 - 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 被称为"中俄双子城" 通过"政府搭台、国企支撑、民间担当、市场唱戏"机制打造跨境旅游首选地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3][14] - 中俄跨境交通便利 国际客船单程80元/人 航程仅5分钟 2022年公路大桥通车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 [4][14] 俄罗斯游客消费特征 - 黑河口岸淡季单日出入境约1000人 暑期旺季达4000人 游客以"吃喝玩乐购"为目的占多数 [6] - 黑河国际化大夜市和早市成为俄罗斯游客必选打卡地 商家招牌采用中俄双语 摊主普遍能用俄语交流 [5][6] - 俄罗斯游客青睐东北菜系和俄罗斯风味饮食 认为商品种类齐全且价格便宜 [6] 中医康养旅游兴起 - 黑河市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推介站 "中医康养游"成为新趋势 俄罗斯患者主要来自马加丹市等地 [7][8][9] - 2024年接待600多位俄罗斯患者 2025年1-7月接待700余位 全年接诊量预计达2000人次 [10] - 俄罗斯患者集中于风湿、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青睐艾灸、针灸、火罐、小针刀等传统疗法 [10] - 医院增设国际医疗部 配备中俄双语标识和俄语工作人员 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10] 文旅活动助推产业发展 - 黑河市举办中俄"两国六城"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紫金之夜"狂舞大赛等文化活动 以及横渡黑龙江、跨境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13] - 城市拥有欧式建筑和融合饮食风格 地处北纬49°黄金种植带 是中国北方药材种源基地 便于开展跨境中药材合作 [14]
跨境游客纷至沓来 边城黑河文旅热度攀升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7
证券时报记者孙宪超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被称 为"中俄双子城"。 证券时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近年黑河市文旅活动日益丰富,与俄罗斯各大城市的交流也越来越 密切。其中,当地中医文化的传播成效尤为显著,吸引了大批俄罗斯游客前来体验"中医康养游",成为 跨境旅游的新趋势。黑河市抓住机遇,通过"政府搭台、国企支撑、民间担当、市场唱戏"的运作机制, 打造中俄跨境旅游首选地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外籍人士"组团"看中医 在黑河口岸的出境大厅内,黑河市中医医院在此设立的中医药推介站颇为引人关注。该推介站于一个月 前刚刚设立,主要工作是向俄罗斯游客介绍一些中医药知识和项目。 俄罗斯游客纷至沓来 从黑河前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际客船单程船票80元/人、往返船票160元/人,仅需约5分钟左右的航 程,即可由黑河口岸乘船直抵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口岸。 14时20分,家住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维克多一行6人来到了黑河口岸出境大厅,准备乘坐15时的客船返 回家乡。"我们经常来黑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我的大女儿在黑河学院读书。"维克多告诉证券 时报记者,他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去 ...
突破“叠加”局限,探索中西医协同融合新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4:57
中医药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重点推进的工作[1]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循证研究[1] - 多项政策持续支持中西医协同诊疗实践[1] 中西医协同临床价值与实践进展 - 中医药在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及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1] - 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协同互补成为提升临床诊疗效能的重要路径[1] - 当前存在"表面化融合"痛点:西医诊断+中药辅助简单叠加、缺乏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形式化结合问题[1] 国际临床指南纳入挑战与机遇 - 抗生素耐药性到2050年每年将导致1000万人死亡 超过糖尿病与癌症致死率总和[4] - 中药纳入英国临床指南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欧盟及英国GMP认证缺失、需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循证医学与经验认知偏差博弈[5] - 英国医患对中药普遍持开放态度 多数受访者认为中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方案[5] 中医药循证研究与国际合作 - 英国团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10项系统综述 证实中草药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积极作用[4] - 急性咳嗽治疗领域33项研究显示中药显著缓解症状 缩短诊疗时间 降低疾病严重程度[5] - 急性咽喉疼痛综述表明中药在成人与儿童患者中均能有效改善症状[5] 中医证据体系与方法学创新 - 中医核心在于个体化、整体化思路调理人体 而非单纯针对病症[7] - 针灸治疗中风后康复能改善吞咽功能、修复神经功能、缓解伴随身心症状[7] - 48份中风指南中35条明确支持针灸用于中风后治疗 但多聚焦康复阶段[8] 中西医结合中国经验与模式 -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以整合医学、中医、西医为"三驾马车"[11] - 教育层面建立大学层级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11] - 科研层面整合循证医学与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从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型[11] 中西医协同实施路径 - 西医诊断(ICD-10)+中医治疗 如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症[10] - 中西医结合诊疗通过辨证施治实现病症结合[10] - 中医辅助治疗如针灸在卒中康复期应用[10] - 西医特效药+中医个性化药方联合减轻西药副作用[10] 行业发展挑战与突破方向 - 研究方法上中医复杂性加大临床评估难度 需平衡综合性、标准化与个性化[11] - 疗效协同需实现1+1>2而非简单叠加 同时警惕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11] - 资源支持上高质量证据获取存在资金缺口[11] - 实践转化需兼顾文化差异 解决中医科室利润低、执业者资质质量不均、证据转化指南难等问题[11] 未来发展战略与创新方向 - 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药疗效[6] - 探索中药纳入英国医保具体路径[6] - 强化循证沟通以消除认知障碍[6] - 借助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挖掘中医辨证生物学基础[9] - 采用定性+定量方法覆盖多领域研究[11] - 重视真实世界研究提升数据质量与偏倚控制能力[13] - 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支撑决策[11]
当“洋中医”拈起那根神奇的银针(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7:00
核心观点 - 中哈传统医学中心通过中医诊疗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 在哈萨克斯坦成功推广传统医学 日均接诊量超200人次 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7][13][19] 运营规模与服务数据 - 中心2023年5月10日开诊至2025年8月中旬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 日均接诊量超过200人次[13] - 患者构成中约80%来自哈萨克斯坦本地或周边国家 同时服务在哈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员工[13] - 新址选址靠近市中心 原场地300多平方米已无法满足患者流量增长需求[20] 诊疗特色与病例成效 - 中心采用针刺、艾灸、推拿、理疗等中医疗法 重点针对脑瘫、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疾病[8][13] - 典型案例包括7岁脑瘫患儿经过90天疗程后实现自主行走 脑外伤偏瘫患者经一个月治疗恢复行走和语言能力[12][13] - 针灸等技术对慢性疼痛、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呈现立竿见影效果[13] 本土化人才培养 - 开展"岐黄丝路"培训项目9期 分初级班(哈萨克斯坦本地)和进阶班(中国西安)培养本土中医师[19] - 培训模式为上午理论学习、下午临床实践 已为哈国立儿童医院等机构培训康复医师[19] - 本土中医师日均接诊30-40人 承担诊疗与中医文化解释工作[10][19] 国际合作与科研拓展 - 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阿斯塔纳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培训及科研项目[19] - 推动哈萨克斯坦国立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中医科 进入主流医学体系[19] - 计划开展中药制剂研发 针对本地多发病需求配置方剂[20]
守护记忆之门 点亮生命之光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55
认知障碍患者规模与挑战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认知障碍患者达5300多万,其中轻度认知障碍3877万,痴呆患者1507万 [1] -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均寿命提高推动患者数量增长,带来个人、家庭和社会挑战 [1] - 当前面临公众认知不足、早期筛查率低和专业照护资源稀缺等问题 [1] 早期筛查与干预措施 - 社区记忆门诊承担筛查和治疗职责,例如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航空总医院联合开设记忆门诊,配备4名医生与3名治疗师及专业设备 [2]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计划2025年建设超20家记忆门诊,2030年建成不少于100家社区记忆门诊覆盖16个区和经济开发区 [3] - 上海洋泾社区完成认知症初筛逾万例,建档家庭3000多户,形成分层分级预防干预体系 [6] 专业照护服务发展 - 养老机构如椿萱茂(北京双桥)老年公寓中80%老人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多为中重度,采用团队护理方式分配2-3名护理员 per老人 [4][5] - 北京市海淀区凤凰老年养护院、石景山京康古城养老照料中心等不同档次机构承接失智老人照护工作 [5] - 上海2018年起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通过养老机构内建专区 and街镇层面建设友好社区构建服务体系 [7] 社会支持与社区建设 - 上海"记忆咖啡馆"品牌由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和中青年志愿者组成团队,已开展数百场活动累计服务近万人次 [6] - 上海2019年9月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目前已实现试点街镇全覆盖 [7] - 上海2024年计划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截至7月底新增1333张 [7] 政策与公众参与 - 北京市将记忆门诊建设列入2025年卫生健康任务清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职责 [3] - 上海2024年4月开展"深化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8] - 各部门推动认知友好型社区建设,整合科普宣传、筛查干预和照料支持等服务 [6][7]
潮热天气下,如何有效祛湿
科技日报· 2025-08-19 09:22
湿气成因与健康影响 - 湿气是人体内异常水液代谢产物 由脾胃虚弱导致运化水湿功能失常[1] - 不及时祛湿会出现腹胀 食欲不振 大便黏腻不成形等症状 可能发展为慢性胃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1] 祛湿调理方法 - 湿气较轻人群可选择拔罐及艾灸调理[1] - 湿气较重人群需中医辨证后进行针灸和中药综合调理[1] - 适当食用薏米 赤小豆 绿豆煮粥或荷叶 冬瓜煮水等健脾祛湿食材[2] - 坚持慢跑 八段锦 瑜伽等适度运动 以轻微出汗为宜 时间不超过半小时[2] - 夜间23点前入睡 维持6到8小时睡眠 利用身体排湿修复关键时期[2] 日常生活管理 - 优先选择棉 麻 真丝等天然透气面料衣物 避免化纤类服装[1] - 潮湿天气可穿速干衣或吸湿排汗功能运动服装[1] - 空调房需护住颈部 腹部 脚踝等关键部位防止寒湿入侵[1]
中国信保推出传统中医诊疗服务 海外投资保单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责任编辑:杨喜亭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系全国首批、陕西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此次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设 立的传统医学中心,以针灸、推拿、拔罐等特色疗法为核心,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为当地民众提供脑病 治疗、慢性病管理及健康保健服务,累计接诊患者已超3.8万人次,成为哈萨克斯坦民众信赖的"健康新 选择"。 据了解,中国信保针对上述项目面临的风险保障需求,为投资人量身定制海外投资保险方案,提供 长达10年的政治风险保障,覆盖战争、征收、汇兑限制等不可抗力风险,确保项目稳健运营。该保单化 解了民营机构"走出去"的后顾之忧,助力中医药服务在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亚地区民众提供高质 量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近日,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投资建设的中国—哈萨克斯 坦传统医学中心项目出具了全国首张传统中医诊疗服务海外投资保单,该项目不仅是中哈两国传统医学 合作的首个示范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