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谱CT
icon
搜索文档
不断延伸的创新链,让“金点子”加速变成“金钥匙”
新华网· 2025-07-17 07:55
创新链专区设置与参展情况 -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展示创新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过程 [1] - 专区吸引14家机构和企业参展,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内外权威机构 [1] - 专区核心理念为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 [1] 参展企业案例与技术展示 - 同方威视展示"能谱CT"和"静态CT"两款类CT安检产品,获得头部机场、港口集团积极反馈 [2] - 中储国能展示国内首套5吨/天氢液化系统模型,核心技术源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具备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链条能力 [2] - 大连科天新材料展示金属改性材料陶瓷铝晶种研制与应用,呈现从博士论文到产业化商品的8阶段转化历程 [3][4] 科技成果转化挑战与突破 - 科技成果转化需跨越"死亡之谷",大连科天历经30年、4000余轮试验实现工程化与市场化 [4] -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需解决多学科交叉难题,中储国能从基础研究到示范验证完成技术成熟度跨越 [5] - 同方威视通过校企协同机制(清华大学)突破核技术多学科交叉转化困局,建立"研发-理论-迭代"双向反哺模式 [5] 协同创新生态构建 - 同方威视构建覆盖"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智能系统-多元场景"的全链条生态,上游突破光源工艺,下游开发工业质检等应用场景 [6]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联合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电机"储龙105",填补国内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空白 [7] - 企业通过供应链深度协同(如技术互补、流程优化)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6][7]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同方威视在链博会首日即与全球安检、无损检测领域新客户建立联系,探讨智能检测新场景 [2] - 中储国能明确海外市场拓展意向,计划推广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至更多国家 [2] - 大连科天以"新材料链接世界"为目标,通过联展形式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3]
借助高科技 “慧眼”识文物
科技日报· 2025-06-16 09:05
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科技创新成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 -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依托同步辐射光源和散裂中子源等装置,可开展文物材质、结构、工艺等多方面研究 [1] - 2023年5月"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获批,目标建设核技术文物研究平台和专用装备研发 [1] 同步辐射技术的应用 - 同步辐射光可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观察物体,被称为"超级显微镜" [1] - 该技术可详细了解文物材料退化状况,评估保护材料效果,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2] - 能间接推测文物产地,分析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推断制作年代和修复历史 [2] 中子技术的应用 - 中子成像技术可在不损坏文物情况下显示内部结构和细节,穿透性比传统X射线更强 [2] - 团队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研究西汉漆鞘铁制书刀,揭示了锈蚀主要成分及三维空间分布 [2] - 中子衍射谱精修分析为深入了解书刀材料结构提供了重要数据 [2] 文物专用设备的创新 - 高能CT用于大尺寸、高衰减物品如铁器、青铜器成像 [3] - 显微CT用于小型文物高分辨率成像,能谱CT可进行多能成像和物质识别 [3] - 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谱仪解决了曲面物体高精度元素分布成像问题 [3] - 该设备在安徽武王墩墓考古现场发现漆器颜料含有铜、钙、铁、砷等新元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