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相关病毒(AAV)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5篇Cell论文:AAV替代受体、低碳水饮食促癌、大脑实时指挥血液流动、pH调控炎症反应、甲状腺激素大脑转运
生物世界· 2025-07-19 15:0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本周 (7 月 14-7 月 20 日)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共上线了 7 篇研究论文,其中 5 篇来自华人学 者,这些研究 发现了 腺相关病毒的一种替代受体 、 葡萄糖限制通过外泌体促进肿瘤肺转移 、 揭开大脑 如何实时指挥血液流动 、 pH 依赖性转录凝聚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 、 揭开甲状腺激素的大脑转运之谜 。 腺相关病毒的一种替代受体 2025 年 7 月 14 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苏晓东 教授、悉尼大学 Charles G. Bailey 、 John E.J. Rasko 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An alternate receptor for adeno-associated virus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 腺相关病毒 (AAV) 的替代受体—— AAVR2 (CPD) ,其在 缺乏 AAVR 的情况下, 可恢复 E 分支 AAV (包括 AAV8) 的转导作 用,并为未分类的 AAV11 和 AAV12 提供了一条独立于 AAVR 的专属进入通道。此外,研究团队过表达了一个最小的功 ...
【科技日报】解读“大脑宇宙”的“天书”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6
编者按 中国脑图谱研究团队运用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单细胞测序平台,首次绘制龟、斑胸草雀、鸽、小鼠、猕猴五大羊膜动物130万个脑细胞的高 精度演化图谱。这项跨越3.2亿年脑进化史的研究发现了关键基因的演化,而这些基因造成了不同物种脑细胞类型的差异。 此外,中国脑图谱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了可能与意识相关的关键脑区——屏状核的全脑介观联接图谱。"屏状核是人类大脑深处一个薄如纸片的 神秘结构,图谱结果支持了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的猜想:屏状核可能是意识产生的关键核团,它像大脑的'总指挥',联接几乎所有脑区。"该成果 论文作者、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员沈志明介绍。 脑疾病的精准诊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阿尔茨海默症(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如何做到更加精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章 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段树民团队在全球首次成功绘制了正常人及AD患者海马体的单细胞分辨率的空间转录组图谱,填补该领域的研 究空白。有了这张"大脑地图",科学界对AD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就可以按图索骥了。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成果还包括灵长类动物大脑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调控和观察工具集等脑图谱研究的关 ...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15 07:57
腺相关病毒(AAV)研究突破 - AAV是目前最常用的体内基因治疗载体,已获批用于治疗色素性视网膜炎、脊髓性肌萎缩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和血友病等多种疾病[1] - AAV的临床效果取决于其安全有效地转导到多种组织的能力,但剂量相关毒性和高剂量下转基因表达减弱的问题亟待解决[2] AAVR2(CPD)新受体发现 - 研究发现AAVR2(CPD)可作为AAV的替代受体,在缺乏AAVR情况下能恢复E分支AAV(包括AAV8)的转导作用[3][6] - AAVR2为未分类的AAV11和AAV12提供了独立于AAVR的专属进入通道[3][6] - 通过冷冻电镜(cryo-EM)在2.32 Å分辨率下确定了AAV8衣壳与AAVR2的直接结合位点[6][9] AAV血清型特性 - AAV血清型根据衣壳氨基酸序列分为A-F六个分支,不同血清型具有不同组织嗜性[5] - AAV8与AAV2衣壳结构相似度达94%,但在免疫原性、受体结合和组织嗜性方面存在差异[5] 临床应用突破 - 过表达最小功能性AAVR2(miniAAVR2)可增强体内AAV转导,使低剂量AAV达到相似疗效[3][6][9] - 该研究为减少AAV载体剂量相关毒性提供了临床可应用的解决方案[8]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生物世界· 2025-07-11 16:40
脑图谱研究系列成果 - 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30多家机构组成的300人团队在Cell、Neuron等期刊集中发表10篇脑图谱研究论文[2][3] - 研究成果登上Cell期刊封面,并以专题形式推介,同时发表评述文章总结科学发现与未来方向[3][30] - 研究揭示了小鼠和灵长类动物大脑中多种细胞类型及其连接情况,封面展示猕猴凝视星空勾勒大脑轮廓[5] 猕猴屏状核多模态图谱 - 全球首个猕猴屏状核多模态图谱研究,对227750个细胞进行单核RNA测序,鉴定出48种转录组定义的细胞类型[7] - 比较猕猴、狨猴和小鼠转录组发现猕猴特有细胞类型,通过逆行示踪剂确定4个不同神经元分布区[7] - 整合单细胞核转录组、时空组和联接组学数据,首次构建非人灵长类屏状核多模态图谱,填补研究空白[8] 猕猴前额叶皮层单神经元投射研究 - 为猕猴前额叶皮层重建2231个单神经元投射图谱,确定32种神经元亚型[13] - 发现每种亚型在形态、轴突投射和终末树突分布方面均具独特性,识别出子域连接网络和大量局部轴突[13] - 相比小鼠,猕猴前额叶皮层投射组目标特异性更高、侧支更少,树突更小,揭示灵长类高级认知功能结构基础[13] 小鼠全身神经系统成像技术 - 开发超高速小鼠全身亚细胞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blockface-VISoR,40小时内完成微米级全身成像[20] - 首次实现全身神经系统高分辨率三维重建,绘制精细外周神经图谱,将连接组学拓展至大脑之外[21] - 技术可定位交感神经分支分布模式,阐明迷走神经单根纤维精细结构及器官投射路径[20] 猕猴大脑细胞类型特异性增强子 - 通过单细胞RNA和ATAC测序结合体内筛选,确定一组驱动特定细胞类型靶向基因表达的增强子[27] - 开发基于重组酶的双增强子正交策略,提升标记策略特异性,验证可监测和操控猕猴视觉皮层活动[27] - 建立灵长类大脑不同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工具集,突破传统转基因策略局限[28] 其他研究成果 - 小鼠全脑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谱研究[32] - 单神经元投射组揭示小鼠大脑躯体感觉上行通路组织结构[33] - 空间解析阿尔茨海默病海马图谱分子通路与诊断[35] - 单细胞分辨率下小鼠脑内出血时空转录组图谱[37] - 哺乳动物下丘脑发育细胞类型转录保守性和进化差异性研究[39] - 基因组进化重塑羊膜动物大脑细胞类型多样化研究[41]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11 08:1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用于监测和操控神经元活动的基因靶向方法在灵长类大脑研究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缺乏 细胞类型特异性的靶向方法。 | | | 2025 年 7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 | 刘真 | | --- | --- | --- | --- | --- | | 研究组、脑智卓越中心 | | 孙怡迪 | 研究组、临港实验室 李昊 | 研究组 | | 合作 | ( | 刘真研究组博士 | 研究生 | 李灵 | | 、 | 陆登宇 | 、研究助理 | 傅吉强 、临港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研究 | | | 生 | 黄奕铭 | 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 | ) | 在国际顶尖学术 | | 期刊 | Cell | 发表了题为: |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ell Type | | | Specific Enhancers for the Macaque Brain | | | 的研究论文。 | | 该研究率先建立了灵长类大脑神经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神经活性调控及观测的工具集,为深入理 解灵长类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