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
搜索文档
每日全球并购:纽曼矿业考虑收购巴里克矿业旗下内华达州金矿资产|青岛啤酒终止收购即墨黄酒(10/27)
新浪财经· 2025-10-28 05:04
-每日资讯- 1、纽曼矿业考虑收购巴里克矿业旗下内华达州金矿资产 纽曼矿业正在考虑通过潜在交易,获得竞争对手巴里克矿业旗下内华达州金矿资产的控制权。纽曼矿业已持有该金矿合资企业的少数股权,目前处于初步阶段,探讨多种交易方案,包括收购巴里 2、礼来计划收购Adverum 制药巨头礼来计划收购基因治疗公司Adverum及其主要候选药物Ixo-vec,收购价格为每股3.56美元,同时附带或有价值权,若满足特定条件,每股可额外获得最高8.91美元,使交易总潜在价 3、青岛啤酒终止收购即墨黄酒 青岛啤酒拟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但因《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该收购交易终止,青岛啤酒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此前,青岛啤酒于2025年5月7日首次披露收购即墨黄 4、中钨高新拟收购远景钨业股权 中钨高新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五矿钨业所持有的衡阳远景钨业99.9733%股权,交易价格为8.21亿元。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远景钨业主要从事钨金属矿采选业务 5、创维集团拟收购蜂驰电子股权并增资 创维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创维数字拟向创维集团转让其持有的蜂驰电子40%股权,转让价为1.16亿元人民币。同 ...
与会嘉宾考察海口两个产业园区
海南日报· 2025-10-19 09:57
与会嘉宾考察海口两个产业园区 "下个月就带项目来细化方案" 海南日报海口10月18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萃)"企业落地后能享受哪些专项扶持?""园区港澳 开发区是否还有土地空间?""粤琼合作产业园重点发展哪些产业?"10月18日上午,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美 安管理中心的展示厅内,一连串问题接连抛出。 在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嘉宾们详细了解了园区概况和产业情况;在位于该园区的中 免海南国际物流中心,大家参观了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环保化特点的物流仓库,了解"一线放开、二 线管住"等特殊监管政策如何赋能产业创新。 当天,参加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的40余位嘉宾,考察海口国家高新区和综合保税 区,详细了解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产业链发展等内容,从政策细节与产业 实景中探寻合作新机。 "当前海口综保区正在着力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作人 员的这句话引起果然(三亚)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少孟极大兴趣。 "我们依托'省际飞地'模式,把武汉的产业经验和海南的政策优势精准对接。"在海口国家高新区东 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园区负责人指着入驻 ...
被嫌弃的AAV病毒递送系统
36氪· 2025-10-10 07:18
行业现状与转折 - AAV基因治疗领域正经历强烈退潮,从昔日明星载体变为药企纷纷放弃的递送系统 [1][3] - 辉瑞于今年2月终止最后一个AAV项目Beqvez,福泰制药在5月明确不再将AAV用作基因治疗递送机制,渤健在9月底清空了全部AAV管线 [1] - 行业现状与几年前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市场态度回归理性,许多以AAV基因治疗为核心业务的Biotech面临融资困境 [2][15][16] AAV载体的技术缺陷 - AAV载体存在容量过小的缺陷,天然载体仅能携带约4.7kb遗传物质,导致其面对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大基因疾病时力不从心 [6] - 为克服容量限制,研发人员采用“分装+拼接”策略,但截断后的蛋白临床疗效不理想,例如强生公司用于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bota-vec因截断型蛋白功能不足导致3期临床失败 [6] - AAV进入人体后可能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参与可能导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严重时诱发细胞因子风暴 [7] - AAV可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转染效率,CD8⁺T细胞会杀伤被转染细胞,导致转基因表达丢失与组织损伤,引发致死性肝毒性等严重不良事件 [8] - 人群中广泛存在针对AAV的中和抗体,导致大批患者无法入组,且AAV基因疗法几乎无法实现重复给药,高剂量注射(如单次10^10 vg以上)大大增加急性免疫反应风险 [9] 商业化与成本挑战 - AAV载体生产工艺复杂、批次间差异大、载体产量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产品成本高昂 [10][12] - 目前已上市的AAV基因治疗药物定价均在百万美元级别,其中Hemgenix、Upstaza和Elevidys价格均突破300万美元,极大限制了药物可及性 [10][11] - 商业化局面难以打开,即使拥有成熟商业化体系的跨国药企也无法实现盈利,例如辉瑞的Beqvez上市后无一人使用,罗氏的Luxturna销售额暴跌 [14] - 自2012年首个AAV基因疗法获批以来,全球药企累计投入超千亿美元,但真正盈利的产品寥寥无几 [14] 安全性危机与行业撤退 - 近期接连出现严重的临床安全事故,如Sarepta的Elevidys因患者急性肝衰竭死亡被FDA暂停销售,Capsida等公司的临床试验也因患者死亡被迫中止 [1][13] - 安全性问题源于脱靶效应,AAV载体并非指哪儿打哪儿,肝脏等高风险的脱靶器官首当其冲,此前诺华的Zolgensma等药物也因肝毒性问题暂停过临床试验 [13][14] - 接二连三的临床噩耗与商业化败局共同压垮行业信心,直接引发了包括渤健、罗氏、武田和福泰制药等行业巨头在内的大规模产业撤退 [1][14] 未来发展方向与坚守探索 - 行业正积极寻求“后AAV”时代的新路径,LNP、聚合物纳米颗粒、VLP等新一代非病毒递送工具快速崛起,并获得从AAV赛道撤退的巨头加码 [18] - 尽管面临挑战,AAV仍是临床验证最多、应用最广的载体,部分公司如uniQure仍在积极探索优化AAV载体性能,其针对亨廷顿病的基因疗法AMT-130在36个月时使疾病进展显著减缓75% [17][18][19] - 优化策略包括进行载体优化(如采用AAV5衣壳提升安全性和耐受性)、聚焦适用领域(如非分裂细胞中的持久基因表达)、以及创新给药方式(如脑立体定位注射) [19] - 国内AAV基因疗法研发呈现爆发态势,超50款疗法IND申报获批,显示在特定赛道AAV或能通过持续优化重焕生机 [19]
Nature Biotechnology:周昌阳/孙怡迪/谢峻团队开发新型表观编辑器,单次给药即可高效、长效降血脂
生物世界· 2025-10-01 18:5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新一代的碱基编辑技术,通过永久性地改变DNA序列来修正致病基因, 是功能强大的治疗工具。这些前沿技术在修正基因时,或依赖于DNA断裂后的细胞修复,或直接对单个 DNA碱基进行转换。尽管这些技术的精准性在不断迭代提升,但如何确保在复杂的人体环境中完全避免任 何非预期的、永久性的序列改变,仍是该领域在迈向更广泛临床应用时需要持续关注和完善的重要方向。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旨在补充现有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的策略——表观遗传编辑,获得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如同基因表达的"调控开关",无需改动DNA序列,而是通过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添加 或移除表观遗传化学修饰,来精准地调控目标基因的"开启"或"关闭"。这种只改变基因修饰而不改变基因 序列的方式,为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期,锌指蛋白和dCas9的表观遗传编辑疗法已经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已有研究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体内 成功抑制了PCSK9的表达,从而有效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PCSK9是调控血液中"坏胆固醇" (LDL-C) 的关键蛋白,抑制它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 ...
Lexeo Therapeutics (NasdaqGM:LXEO)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01 02:02
公司概况 * Lexeo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基因药物公司,专注于治疗需求高度未满足的罕见病[2] * 公司最前沿的项目集中在心血管领域,特别是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和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2][3] * 公司拥有临床前管线,支持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其他工作[3] * 公司近期在2025年5月完成了一轮融资,现金储备可支撑运营至2028年,足以覆盖其关键研究的数据读出[47] 核心项目: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 **项目进展与设计** * 该项目是公司最先进的项目,使用ABRH10载体介导的基因疗法,递送frataxin基因至心脏和骨骼肌[2] * 项目正快速推进,计划于2026年进入关键性研究[2] * 疗法对FA的心脏病理学和某些神经学终点均产生效果[2] **关键数据与监管共识** * 公司与FDA已就关键性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达成一致:左心室质量指数降低10%以及frataxin蛋白表达增加[9][10] * 在LVMI异常的患者亚组中,观察到LVMI降低约23%,在高剂量组中效果甚至更大,远超FDA设定的10%阈值[9] * 在1期研究中,100%的患者实现了治疗后frataxin表达高于治疗前[10] * LVMI的降低在肥厚型心肌病数千名患者的试验中,安慰剂组未见类似效果,突出了该变化的显著性[6][7] * 效果显著,左心室质量减少25%在临床实践中除非患者处于疾病终末期,否则不会出现,而研究中未见患者出现终末期进展迹象[7] **患者人群与市场展望** * 关键性研究将通过纳入标准(如LVMI高于正常值两个标准差)来富集患者人群,目标人群的LVMI约升高20%-30%[15][17][19] * 早期采用者预计为高LVMI人群,即最接近疾病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26] * 疗法在神经疾病方面也显示出改善,在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评定量表上的改善与已获批疗法大致相似,对未来更早期患者也具有价值主张[26][27] **安全性特征** * 使用的ABRH10载体剂量比其他全身性基因治疗项目低100倍[24] * 未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肝酶或补体升高,ABRH10载体似乎不会导致其他衣壳常见的补体增加[24] * 因此仅需使用中等剂量的泼尼松进行适度的免疫抑制,避免了与强效免疫抑制相关的安全问题[24][25] * 计划用于关键研究和商业化的剂量水平下,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25] * 临床前模型显示,即使在最高剂量下也从未接近frataxin肝毒性水平[21] 核心项目: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疾病背景与患者需求** * 该项目针对PKP2突变,这是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最常见的遗传原因[3] * 患者每日遭受室性早搏、心跳骤停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并伴随对电击的恐惧和高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30][31] * 疾病会发展为右心衰竭,50%的患者在10年内需要心脏移植,且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2] * 年轻患者被限制运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3] * 患者群体约7万至8万人,临床试验入组踊跃,表明对有效治疗的迫切需求[33] **项目进展与终点探索** * 截至目前已有8名患者接受给药,预计在2025年底获得1期研究读数[3][44] * 潜在终点包括PVCs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功能成像指标以及患者报告结局[34] * 与FA不同,心脏活检在PKP2项目中的作用可能较小,因为患者基线蛋白水平在20%至40%之间,增量蛋白的治疗效益较难界定,重点将放在临床数据上[36][37] * 成功标准是希望在多个临床指标上看到改善,至少影响诊断标准中的两个领域[38][39] **竞争格局与安全性差异化** * 不同公司使用不同的衣壳和免疫抑制方案,剂量也有差异[40] * 公司认为最终的区别可能在于安全性,并承诺每季度更新安全性数据[41] * 强调需要关注安全性事件的整体情况,包括免疫抑制本身带来的不良事件[42] **后续计划** * 计划在大多数患者达到6个月以上治疗后进行数据解读,与FDA的监管互动预计是2026年的事件[38][44][45] * 商业化生产流程已就绪,站点启动可能很快,在FDA互动后能够迅速推进下一阶段研究[44][4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强调其基因治疗策略的核心是使用尽可能低的剂量实现临床获益,从而建立令人信服的安全性记录[46] * 专注于心血管治疗,并通过其技术平台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取得平衡[3][46]
基因疗法成功延缓亨廷顿病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30 09:17
疗法核心数据与效果 - 在一项涉及29名早期亨廷顿病患者的试验中,接受高剂量基因疗法AMT-130直接脑部注射的参与者,3年内疾病进展比对照组减缓了约75% [1] - 这是首次通过基因疗法成功延缓亨廷顿病的发展 [1] - 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常见副作用为头痛和意识模糊,多数可自行缓解或通过类固醇控制 [2] 疗法作用机制 - AMT-130通过无害病毒将一种微RNA序列递送至大脑受影响的区域,这种microRNA能"关闭"缺陷基因,阻止异常蛋白产生 [1] - 疗法针对亨廷顿病最早侵袭的两个脑区——尾状核和壳核,医生需借助实时脑部扫描用细导管进行精准注射,整个过程需12至18小时 [1] - 一次注射可能永久降低突变蛋白水平 [1] 公司研发进展与规划 - 公司预计明年初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交申请,如能获批,相关药物有望于2027年前上市 [3] - 初步结果显示AMT-130有望根本性改变亨廷顿病的治疗现状 [2] 行业潜在影响 - 尽管该疗法尚处初期阶段,但有望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1]
自带导航,主动敲门,CRISPR有了新型“快递车”
科技日报· 2025-09-23 16:52
CRISPR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分子剪刀"一样精准地修改导致疾病的基因,为治疗遗 传病、癌症、罕见病等许多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自这项技术诞生以来,科学家 们已经成功在实验室中修复了许多致病基因。然而,一个关键问题始终限制着它的实际应用:如何安 全、高效地把这套"剪刀"送到身体里真正需要它的细胞中去?如果送不到,或者送到了但效率太低,再 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真正治病。 现在,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基因快递车",不仅能 更高效地把CRISPR工具送进细胞,还能减少伤害,提高基因修复准确率,为未来更多基因疗法的临床 应用铺平了道路。 传统"快递"方式各有短板 要把CRISPR送进细胞,科学家目前主要依赖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改造过的病毒,另一种是人工合 成的微小脂肪颗粒(脂质纳米颗粒,简称LNP)。病毒就像天生的"潜入高手",能轻松进入细胞,因此 效率较高。但它也有明显缺点:人体会把它当成外来入侵者发起攻击,引发免疫反应,带来安全风险; 而且它能携带的"货物"有限,有时装不下完整的基因编辑工具包。另一种方式,也就是LNP,安全性更 高,不 ...
Cell系列综述:舒易来团队等系统总结耳聋治疗的范式转变——临床基因治疗恢复听力
生物世界· 2025-09-23 16:3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耳鼻喉科研究院 舒易来 、 李华伟 , 哈佛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正一 和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听力研究中心 曾凡钢 合作 (共同一作为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耳鼻喉科研究院 的 韩双 、 陈紫婷 和 王大奇 ) 在 Cell Press 旗下综述期刊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Clinical gene therapy restores hearing: a paradigm shift 的综述论文 。 亮点 以腺相关病毒 (AAV) 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策略,在动物模型中已被证实对20多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有效。 2022 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率先完成临床试验注册,并在中国上海成功实施了 全球首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 ,成为先天性耳聋领域首次基因治疗临 床实践。2023-2025 年期间,全球另有 7 项针对 OTOF 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在 8 个国家注册。截止目前,5 项临床试验已报道通过双 AAV 递送策略成功恢复受试者听力,为遗传性耳聋 ...
CRISPR有了新型“快递车”
科技日报· 2025-09-23 09:36
CRISPR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分子剪刀"一样精准地修改导致疾病的基因,为治疗遗传病、癌症、罕见病等许多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自这项技术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在实验室中修复了许多致病基因。然而,一个关键问题始终限制着它的实际应用:如何安 全、高效地把这套"剪刀"送到身体里真正需要它的细胞中去?如果送不到,或者送到了但效率太低,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真正治病。 图片由AI生成 现在,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基因快递车",不仅能更高效地把CRISPR工具送进细胞,还能减少伤 害,提高基因修复准确率,为未来更多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研究发现,这种新型"快递车"进入细胞的效率是普通脂肪颗粒的3倍以上,对细胞的毒性却明显更低。更重要的是,它完成基因编辑的几率也提升了3 倍,并且在修复基因时更加精准,出错的概率大幅下降——精确修复的成功率提高了60%以上。这对于基因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次错误的编辑就可能 带来新的健康风险。 适合多种疾病的通用平台 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它是一个"模块化"的平台,就像一个通用运输系统,可以灵活调 ...
自带导航 主动敲门 CRISPR有了新型“快递车”
科技日报· 2025-09-23 07:36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开发新型LNP-SNA递送系统 通过DNA外壳结构提升细胞靶向性和内化效率 实现主动式细胞摄取[3] - 新系统递送效率达传统脂质纳米颗粒的3倍以上 细胞毒性显著降低 基因编辑精准度提升60%以上[3] - 模块化平台可适配多种细胞靶向需求 已成功在皮肤细胞 免疫细胞 肾脏细胞及骨髓干细胞完成验证[4] 传统递送技术局限 - 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风险且载荷有限 人工合成LNP存在内体逃逸效率低下的技术瓶颈[2] - 体外编辑方案因操作复杂性和高成本难以规模化应用 行业亟需新型体内递送方案[2] 产业化进展 - 基于球形核酸技术的7款药物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部分适应症涉及癌症治疗领域[4] - 生物技术公司正推动新技术临床转化 目标加速基因疗法临床应用落地[4] 技术价值定位 - 突破核心在于递送系统创新而非编辑工具本身 解决体内精准给药的关键瓶颈[1][4] - 技术突破为遗传病 癌症及罕见病等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范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