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富硒大米
搜索文档
特写:芝山村“蝶变”
新华网· 2025-10-29 21:04
农业绿色转型模式 - 芝山村采用炭基农业模式打造零碳田园 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改良土壤 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 [1] - 炭基有机肥利用养猪场粪便与生物质炭等加工而成 既解决5万头猪的粪便污染问题 又提升土壤肥力 [1] - 施用炭基有机肥后水稻亩产预计达600公斤 相比去年增产100公斤左右 同时减少传统化肥使用 [1] 经济效益与产品价值 - 芝山富硒大米售价提高至每斤8元 是改良前的两倍多 新米未上市即收到大量订单 [1] - 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0多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 [2] - 通过农文旅融合 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举办春日品螺蛳游园会等农业主题活动吸引游客 [2] 可再生能源应用 - 芝山村123户居民安装光伏发电设备 总容量达1997千瓦 日发电量约1万度 满足自用后余电并入电网创收 [2] - 使用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光伏发电具有低成本与低碳环保的特点 [2] 环境治理与产业调整 - 关停不达标私人石灰石采矿企业 结束粉尘污染与放炮震动 开展人居环境改造 [2] - 从环境脏乱差转向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集农业生产 观光休闲 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村 [2]
我市首个“零碳田园”喜迎丰收
南京日报· 2025-10-27 10:40
项目概况 - 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建设的"零碳田园"是今年5月启动的全市首个此类项目,目前秋收工作全面展开 [1] - 该项目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相比去年增产约100公斤,首批新米将于本周二上市 [1] - 项目采用"炭基农业"模式,为农业绿色发展探索新路径 [1] 技术模式与原理 - "零碳田园"技术原理为"以废制炭,以炭沃土,固碳减排,健康持效",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改良土壤并实现固碳减排 [2] - 以一亩稻田为例,施用约500公斤炭基有机肥,可通过土壤固碳抵消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2] - 技术团队将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炭基有机肥,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闭环链条 [2] 实施效果与数据 - 施用炭基有机肥3年后,实施区域内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 [2] - 种出的炭基水稻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品质和口感俱佳 [2] - 项目采用机械化作业,收割机在收割同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铺撒田间,后期翻埋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1] 经济效益 - 采用"炭基农业"模式后,芝山富硒大米市场价可卖到8元/斤,是此前的两倍 [3] - 今年新米尚未上市就已收到大量订单,大米销售前景良好,本季水稻预计可增收10%左右 [3] - 园区经济与环境效益得到"双提升",水稻长势与大米品质不断提高 [3]
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南京日报· 2025-06-03 10:15
零碳田园项目启动 - 溧水区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启动仪式 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1] - 项目后期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零碳田园"认证 [1] - 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拿出100亩稻田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后期将推广到园区全部土地 [2] 炭基农业技术原理 - 炭基有机肥中的生物质炭富含微孔 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作用 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好提升作用 [1] - "零碳田园"原理为"以废制炭 以炭沃土 固碳减排 健康持效" 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改良土壤 提升固碳减排效果 抵消水稻生产碳排放 [1] - 一亩稻田施用750公斤炭基有机肥 可实现稻田碳排放平衡 [1] 炭基农业实践成果 - 2019年以来潘根兴团队在芝山村开展"炭基农业"实践 将作物秸秆 畜禽粪污 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炭基有机肥 [1] - 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闭环链条 [1] - 实施区域内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 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 [1] - 种出的炭基水稻富含硒 铁 锌等微量元素 营养品质和口感俱佳 [1] 经济效益提升 - 芝山富硒大米市场价达每公斤16元 是改良前的2倍 [2] - 改良后300亩林下土地种植黄花菜 每年干货产量达1万斤 每公斤售价200元 [2] - 园区整体经济效益提升30%-40% [2] 环境效益 - 减少传统化肥使用 美化环境 [2] - 农业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第三大来源 固碳减排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