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罐

搜索文档
培养一人,带动一方!非遗传承人助力乡村振兴,残疾匠人“雕”“绘”出幸福人生|非遗研培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6-28 04:38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与助残就业 - 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覆盖2005个县级行政区,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其中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累计培训传承人超10万人次,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人才辐射效应 [1] - 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就业"创新模式,让特殊群体实现以技立身、以艺圆梦 [1] 马友谊葫芦产业园案例 - 马友谊创新提出"六变"模式:农舍变工坊、工坊变景点,工艺变手艺、作品变商品,体验变宣传、文旅变传承,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2] - 开发50余种适合残困人员制作的葫芦工艺制品,免费培训残障学员3600余人次,帮助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助力每人年增收1.5万元至6万元 [4] - 产品从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150余种,2023年葫芦文创产品年总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其中葫芦茶叶罐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0万元 [5] 牛玉叶鲁绣工坊案例 - 牛玉叶成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联盟和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累计义务培训妇女15000余人次 [8] - 2024年举办5期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班,帮助110名残疾人掌握刺绣、制衣等专业技能,其中20人实现灵活就业 [9] - 作品《泰山日出》被确定为国事礼品,工坊作品在巴黎和纽约展出,包含脸谱、围巾、手包、扇子等29件精巧手工艺品 [10] 其他典型案例 - 黄梅挑花非遗传承人洪利工坊吸纳20多名残疾人员工,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11] - 河南淮阳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推广"非遗+残障"项目,荣获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称号 [13] - 湖北美术学院通过翻译设备、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为残疾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13] 非遗研培计划成效 - 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研培计划,举办研培班1400余期,直接培训传承人5.1万人次,惠益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 [11] - 培育出一支既懂传统技艺、又善创新发展的传承人队伍,形成"传承一人、带动一方"的辐射效应 [11] - 许多残疾学员自身就是珍贵非遗技艺的持有者,通过高校培训增强传承信心,找到更科学的技艺表达和传承方式 [13]
让生活慢下来!质朴淡雅便携式旅行茶具,品味百态人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05 11:54
"食罢一觉睡, 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 涯。"白居易——《两碗茶》 近年来春游、踏青、露营逐渐成为了休闲度假的首选, 围炉煮茶 成为大众的最新兴趣爱好。 中国人喝茶喜欢慢慢品, 讲究好茶配好器 ,然而出门在外,把整套茶具带上总归是不现实... 但寻常所用的茶具,磕磕碰碰不便于携带即使有专业的茶具包也难免不够轻巧、便携毕竟出门在外,还是一切从简 来的方便。于是, 旅行茶具 应运而生。 在各种传统文化之中, 茶文化 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显著。茶道作为品鉴茶的美感之学,对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静心沉静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甚至在唐朝时期,就有现如今大家所悉知的民间艺术杂技: 茶百戏 。 在宋代,人们更是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成为 士大夫喜爱与崇尚 的一种文化活动。 因此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 简约质朴古韵淡雅又实用便携的旅行茶具 。 别具一格的四方收纳包,兼具 便携与美观 ,既能够宜室宜家,也能够旅行使用。 一套茶具包括 手抓壶、茶叶罐以及六个茶杯 ,共享茶之甘甜醇香,满足日常泡茶所需。 然而某宝上随便搜索茶具套装动辄 成百上千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