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
搜索文档
北京:2025生物样本库建设技术攻关项目榜单 聚焦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
仪器信息网· 2025-10-09 17:05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25年9月29日发布通知,以“揭榜挂帅”方式公开征集2025年度生物样本库建设技术攻关项目[2] - 项目旨在推动生物样本库建设,提升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 - 技术攻关涵盖基因测序平台、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和人工智能随访系统三大方向[2] 基因测序平台 - 建设目标是建立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实现从样本到数据的全流程自动化[4] - 自动化水平要求全流程自动化,包括自动样本前处理和文库建库系统[4] - 通量要求测序读长不低于150bp,兼容靶向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及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5] - 数据质量要求人全基因组测序有效测序平均深度为30-35X,PE150平均测序质量Q30≥85%,基因组比对率≥99%[6] - 生信分析能力要求日处理能力不少于120人份全基因组测序数据[7] - 成本控制以5万例样本为测算依据,探索单样本基因测序极限成本[8] - 考核指标包括建立完整的基因测序系统,提供第三方检验机构数据质量报告,并开展不低于5000例样本的基因检测服务[9] 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 - 建设目标是建立规模化靶向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10] - 自动化水平要求全流程操作自动化[10] - 样本量要求可实现对低至5μl样本的检测[11] - 通量要求单套检测通量不低于300样本/天,年检测量不低于7万个[12] - 浓度检测要求实现不低于5个数量级别动态跨度的蛋白检测[13] - 数据质量要求在常见临床样本中可检测不少于2000种蛋白质,平均CV≤15%[14] - 成本控制以5万例样本为测算依据,探索单样本蛋白组学检测极限成本[15] - 考核指标包括形成试剂及检测样机,提供应用单位测试报告,并开展不低于1000例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服务[16] 人工智能随访系统 - 建设目标是搭建多途径随访系统[17] - 支持智能外呼、短信/微信、视频、可穿戴设备等多途径随访方式[17] - 要求高仿真多并发自然对话,语音识别准确率≥97%,语义理解正确率≥97%[18] - 需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接入至少2款具备二类医疗器械证资质的可穿戴智能硬件设备[19] - 系统管理能力要求支持管理至少100个研究队列,总患者容量不少于10万人[20] - 患者服务要求精准推送相关知识,支持异常随访的闭环管理[21] - 考核指标包括完成人工智能随访系统一套,提供操作手册和系统测试报告,并进行实际环境使用验证[22] 申报要求 - 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在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23] - 每个方向拟支持项目数为1项,各攻关方向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23] - 方向一和方向二的申报企业应具备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经验[23] - 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医院联合开展攻关,每个项目的参与单位数量不超过4家[23] - 申报单位需具备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23] - 申报材料需对榜单任务需求全覆盖,具有科学合理明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考核指标[24] - 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时间为2025年9月29日12:00至2025年10月28日12:00[25][26]
突破!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09:12
山东省科技大会及奖项概况 - 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0个项目(人选),包括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科学技术青年奖10人、自然科学奖51项、技术发明奖3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 [7] - 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包括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和科学技术青年奖均实现新突破 [1] 滨州医学院获奖项目详情 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 - 田梗教授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细胞膜生物功能实时监测活细胞信号通路平台和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 [2] - 田梗教授在国内较早推广肿瘤精准诊断、精准用药技术,研发靶向细胞膜受体的精准诊疗纳米试剂和创新药物,推动了恶性肿瘤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 [2]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张加余教授团队成果"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了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分析新方法,显著提升中药新颖微量成分发现能力和中药质控水平 [3] - 张桂龙教授团队成果"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的高分辨可视化成像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研发了系列安全、高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实现肿瘤精准靶向成像和肝损伤的无创可视化诊断 [4]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姜静教授参与的项目"新型双靶标受体-Fc融合蛋白药物核心关键技术及应用"解决了融合蛋白药物开发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开发了两款全球首创的双靶融合蛋白药物 [5] 滨州医学院科研发展策略 -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发挥在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人才资源优势 [6] - 公司汇聚优势科研团队,搭建特色研究平台,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6] - 在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公司坚持"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培育"工作思路,持续加强申报动员、成果凝练、专题辅导等全过程跟踪服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