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投资策略-20250801
招银国际· 2025-08-01 14:21
宏观经济 - 美联储保持政策利率不变,但将经济表述从"稳健扩张"变为"放缓",票委分歧为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两张反对票 [2] - 鲍威尔记者会释放鹰派信号,降低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全年降息幅度预期从46个基点降至36个基点 [5] - 美国6月核心PCE通胀同比上涨2.8%创4个月新高,预计美联储9月按兵不动,10月和12月各降息一次至年末政策利率3.83% [4] - 中国7月制造业PMI降至49.3延续收缩,服务业PMI放缓,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进一步收缩显示抢出口效应结束 [5] 行业动态 - 科技行业2Q25业绩分化:高通预计FY25E非苹果业务营收同比增15%,联发科旗舰芯片营收预计增40%,XR/三折叠/AI眼镜成新增长点 [6] - 中国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开放场景和政策支持,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约谈英伟达 [4] - 美国SEC推出加密项目计划支持区块链交易,可能推升资产代币化热情 [4] - 特朗普威胁强制药企60天内降价导致制药股大跌,医疗保健成美股跌幅最大板块 [4] 公司研究 中国生物制药(1177 HK) - 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15年11%提升至2024年42%,17款创新药获批,肿瘤领域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7][9]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17.6%,PDE3/4抑制剂TQC3721等管线具备海外授权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DCF目标价9.4港元 [7][8] - 生物类似药样本医院市场容量240亿元,化学仿制药收入2024年同比增3.1%,集采影响已出清 [9] Meta(META US) - 2Q25营收同比增22%至475亿美元超预期,AI驱动广告展示量和价格增长,净利润同比增36%至183亿美元 [10] - 上调FY25-27营收预测5%-10%,目标价升至860美元对应30倍FY25 PE,维持买入评级 [10] 微软(MSFT US) - 4QFY25营收同比增18.1%至764亿美元,Azure收入同比增39%超指引,预计1QFY26资本支出超300亿美元同比增50% [11] - DCF目标价上调18%至601.5美元,对应2026/27财年PE 38.8倍/33.6倍 [11] 瑞幸咖啡(LKNCY US) - 2Q25营收同比增47%至124亿元,毛利率提升2.9个百分点至62.8%,活跃用户单季增1700万 [12][15] - 全年开店目标或从4000家上调至7000家,美国市场处探索阶段,目标价上调至44.95美元对应25倍2025年PE [13][14] 环球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45.32%,恒生科技指数涨44.87%,美股纳指涨40.71% [2] - 港股材料、工业与必选消费领跌,资讯科技与医疗保健跑赢;A股钢铁、有色、地产板块大幅回调 [3][4] - 京东拟22亿欧元收购德国Ceconomy,苹果在华收入增速两年来首度转正 [4]
信达生物(01801)下跌2.1%,报97.85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14:29
截至2024年年报,信达生物营业总收入94.22亿元、净利润-9463.1万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7月30日,信达生物(01801)盘中下跌2.1%,截至14:11,报97.85元/股,成交38.55亿元。 信达生物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 已成功上市10个产品,同时有4个品种在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有18个新 药品种已入临床研究。至2023年10月,其患者援助项目已惠及17余万患者,药物捐赠总价值达34亿人民 币。 ...
泽璟制药-U股价跌至116.90元 医药生物板块百元股数量达16只
金融界· 2025-07-30 02:3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泽璟制药-U股价报116.9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47% [1] - 成交额7.18亿元,换手率为2.28%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06.70万元 [1] 行业地位 - 泽璟制药-U属于医药生物行业 [1] - 目前A股市场百元股中,医药生物行业共有16只,占比15.84% [1] 业务聚焦 - 公司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免疫炎症性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 [1]
【大涨解读】医药:创新药龙头签百亿美元大单,国内药企研究成果密集兑现,未来两月还有新催化
选股宝· 2025-07-29 11:01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7月29日医药板块大幅上涨,亚太药业、辰新药业、众生药业等多股涨停,权重股恒瑞医药大涨5%,创今年以来新高 [1] - 泰格医药股价68.40元,涨幅8.28%,市值387.29亿元 [3] - 药明康德股价97.50元,涨幅6.42%,市值2423.01亿元 [3] - 恒瑞医药股价65.26元,涨幅5.19%,市值4162.94亿元 [3] 行业合作与交易动态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GSK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约120亿美元 [3] - 上半年恒瑞医药、和铂医药、石药集团、迈威生物等多家药企达成海外授权合作,涉及单抗、双抗、GLP-1、ADC等热门品种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总额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 [4] 创新药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BD交易总额,ADC和双抗是重要交易品类 [5] - AACR和ASCO会议见证国产创新药数据超预期,下半年行业大会数据读出值得期待,对外授权交易持续进展 [5] - 创新药行业处于2020年以来70%分位,相较于2021年历史高点仍有约70%上行空间,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爆品爆发元年 [5] - 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3.0时代,从"跟跑者"到"引领者",预计今年产业趋势带来的投资机会大于2020-2021年 [5]
诺和诺德三度亮相链博会:以“链”会友 共筑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8:50
诺和诺德/供图 当前,诺和诺德以"驱动改变,携手战胜严重慢性疾病"为使命,持续加码在华投资,不断深化涵盖商业运营、生产、研 发"三大引擎"的全产业链布局,只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 创新药物是诺和诺德的核心贡献。目前,诺和诺德已将22款创新药物和11款创新注射装置引入中国,覆盖糖尿病、肥胖 症、罕见病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底,诺和诺德已累计帮助超过4100万名中国患者。 本报记者 梁傲男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诺和诺德连续第三年参展链博会,延续"驱动改变,健康中国"主题,全方位展示公司在中国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今年上半年,诺和诺德积极推进与互联网伙伴的创新合作,携手腾讯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阿里健康四大平台,跨 界共建数字化慢病管理生态链,让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在智慧医疗场景中得以充分实现。本届链博会上,诺和诺德还将与 方舟健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打造全周期智控慢病数智化标杆。 本届链博会上,诺和诺德还将出席"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论坛,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诺和诺德设立了实现 ...
新加坡媒体:中国生物技术惊人进步正改变全球药物研发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07:02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崛起 - 2024年中国进入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数量突破1250种,远超欧盟并接近美国的1440种 [1] - 2015年中国仅有160种新药进入全球药物研发管线,占比不到6%,2024年数量增长近8倍 [1] - 新药涵盖癌症、减肥等多个治疗领域,并越来越多获得西方监管机构和跨国药企认可 [1] 研发数量与质量提升 - 中国已成为全球临床研究的首要地点,自2021年以来启动最多的新试验 [2] - 2020年至2024年,产生创新药物候选数量最多的50家公司中,有20家是中国的 [2] -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质量飞跃,全球最严格监管机构认为中国药品具有美好前景 [1] 政策与投资推动 - 中国药监改革加速审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及监管透明化 [1] - 中国政府相关计划刺激生物技术领域投资热潮,推动以海外归国科学家与创业者为核心的创新浪潮 [1] 行业专家观点 - 艾意凯咨询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陈玮表示中国新药研发规模前所未有,产品吸引力强且研发速度快 [1] - 诺斯特拉国际医药智库公司副总裁丹尼尔·钱塞勒预测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越美国成为新药研发管线数量第一 [1] - 伦敦医疗咨询公司"树山伙伴"创始人阿里认为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高质量创新将成为公认常态 [2]
创新药研发数量超1250种,中国药企超欧赶美!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崛起 -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数量上已超越欧盟并接近美国 2023年进入研发阶段的新药数量达1250种 美国为1440种 [1][2] - 中国从2015年仅贡献全球6%创新药物研发管线(160种)到2023年占比大幅提升 改革药品监管体系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行业发展 [2] - 中国已成为临床研究首选地 自2021年起启动全球数量最多的新试验 得益于庞大患者基数和高效招募体系 [11][13] 创新质量与国际化进展 - 中国生物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 获得FDA和EMA快速审评资格数量已超越欧盟 如传奇生物的细胞疗法获多项快速审评资格 [5] - 跨国公司加速收购中国创新药资产 2022年Summit Therapeutics以5亿美元首付款获得科济药业抗癌药权益 2024年辉瑞以12亿美元预付款与三生制药达成协议 [9] - 2020-2024年全球新增创新药物研发管线数量前50公司中 中国公司占比达40%(20家) 较前五年(5家)显著提升 恒瑞医药新增数量全球第一 [14]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中国完成癌症和肥胖症药物早期试验患者招募时间仅为美国一半 临床试验推进速度显著领先 [11] - 低成本优势使中国企业能同时开展多项试验 或在科学理念验证后快速启动新项目 [12] - 中国医生在试验招募方面效率明显更高 集中化医院网络成为研发加速器 [11][13] 行业格局与未来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包括海归创立的生物科技初创(如百济神州)和转型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 [13][14] - 美国政界担忧中国生物科技发展 国会报告警告可能失去领先地位 已采取出口管制等措施限制 [15] - 行业预测中国将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药研发来源地 高质量创新将逐渐成为常态 [2][14]
突破!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09:12
山东省科技大会及奖项概况 - 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0个项目(人选),包括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科学技术青年奖10人、自然科学奖51项、技术发明奖3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 [7] - 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包括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和科学技术青年奖均实现新突破 [1] 滨州医学院获奖项目详情 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 - 田梗教授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细胞膜生物功能实时监测活细胞信号通路平台和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 [2] - 田梗教授在国内较早推广肿瘤精准诊断、精准用药技术,研发靶向细胞膜受体的精准诊疗纳米试剂和创新药物,推动了恶性肿瘤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 [2]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张加余教授团队成果"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了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分析新方法,显著提升中药新颖微量成分发现能力和中药质控水平 [3] - 张桂龙教授团队成果"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的高分辨可视化成像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研发了系列安全、高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实现肿瘤精准靶向成像和肝损伤的无创可视化诊断 [4]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姜静教授参与的项目"新型双靶标受体-Fc融合蛋白药物核心关键技术及应用"解决了融合蛋白药物开发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开发了两款全球首创的双靶融合蛋白药物 [5] 滨州医学院科研发展策略 -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发挥在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人才资源优势 [6] - 公司汇聚优势科研团队,搭建特色研究平台,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6] - 在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公司坚持"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培育"工作思路,持续加强申报动员、成果凝练、专题辅导等全过程跟踪服务 [6]
阿斯利康: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将第五次参加服贸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7-01 14:52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将第五次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面展示最新成果 [1] - 公司深耕中国三十多年,将创新视为推动医疗进步的核心动力 [3] - 2024年将上海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第五大战略研发中心,2025年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3] - 目前中国研发管线内有超过200个项目,研发团队超1000人 [3] - 2023年以来与14家本土创新企业达成授权合作,累计总金额超230亿美元 [3] 市场表现与产品布局 - 中国已成为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在中国总营收达64亿美元,占全球收入12% [5] - 已为中国患者带来40余款创新药物,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肾脏、呼吸、罕见病等领域 [5] - 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20款全球创新药 [5] - 积极拓展本土创新合作,与研究型医院、学术及行业机构、创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 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 - 大力推动自身绿色发展及产业上下游的绿色转型,通过绿色生产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等举措降低环境影响 [5] -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400个城市及2800个县区 [5] - 通过义诊等公益活动助力填补乡村医疗资源缺口,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5] -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援助等方式支持提升乡村基层医疗人员专业水平,帮助建立更完善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 [5] 未来展望 - 未来将继续秉持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6]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阿斯利康:推动“中国创新”惠及全球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1:10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 - 中国医药行业正进入创新发展期 为外资药企带来更多动力和保障 [1] - 中国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本土创新发展 [1] - 中国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的政策利好正在落地见效 [1] - 中国的创新热潮正受到全世界瞩目 多家国际药企与中国创新企业达成合作 [1] 阿斯利康在华发展 - 公司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并扩大合作 推动"中国创新"惠及全球 [1] - 公司在全球有六大战略研发中心 其中两个落户中国(上海和北京) 研发团队总人数超过1000人 [1] - 过去30多年已将40多款创新药物引进中国 今年以来有8个新药和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2] - 到2030年预计还有20款全球新药在中国上市 [2] - 将持续扩大在华研发投入 实现"In China for Global"战略 [2] 阿斯利康在华合作与投资 - 与中国石药集团签署战略研发合作协议 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究 [1] - 自2023年以来已与14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授权合作 总金额超过230亿美元 [1] - 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规模达5.5亿美元 已投资27家本土生物制药企业 [2] - 通过基金助力优质本土企业和中国创新产品与全球企业合作 [2] 阿斯利康在华生产布局 - 自2023年起累计投入超17亿美元加码"中国制造" [2] - 在无锡、泰州、青岛建立全球生产供应基地 [2] - 产品供应全球70多个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