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歌张量处理单元(TPU)
icon
搜索文档
AI 芯片迎来 “三国杀” 时代?谷歌被曝截胡 Meta 芯片大单,英伟达 10% 收入遭抢,AMD 躺枪大跌
AI前线· 2025-11-26 14:15
整理 | 华卫 近日,据外媒报道,Meta 正考虑采用谷歌设计的芯片。受此消息影响,英伟达股价下跌,盘中最大跌幅达 7%,随后有所回升,于 11 月 25 日收盘下跌 4.3%。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股价则延续涨势,在前一天大涨逾 6% 后,当日再涨 4.2%。 报道称,Meta 计划斥资数十亿美元采购谷歌张量处理单元(TPU),相关芯片预计将于 2027 年在 Meta 的数据中心投入使用,且明年或将从谷歌云部 门租赁该类芯片。据了解内部表态的人士透露,部分谷歌云高管认为,该计划有望帮助公司抢占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高达 10% 的营收份额。考虑到英 伟达仅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Data Center 部门营收就超过 510 亿美元,若谷歌能拿下这一比例的份额,或意味着数百亿美元的营收增量。 作为定制化芯片,TPU 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谷歌的核心竞争优势,该产品能为客户提供高效能的 AI 专用计算解决方案。此外,谷歌还开发了全新配套软 件,旨在降低 TPU 的使用门槛。若 Meta 最终落地 TPU 采购计划,这将成为谷歌的重大胜利,也是对其芯片技术的潜在市场验证。 一笔交易,或助 Alphabet 估 ...
深夜暴击!英伟达突遭重挫,发生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11-26 07:05
当地时间周二,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强势上扬 1.43%,标普 500 指数上涨 0.91%,纳指则在英 伟达股价走低的拖累下,仅微涨 0.67%。 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逾7%,市值蒸发近3500亿美元,后跌幅收窄,收跌2.6%,收创两个多月新低,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则进一步走高,早盘曾涨超3%,尽管此后回吐部分涨幅,仍收涨1.6%,连续 第三个交易日创收盘历史新高。 表面上看,这场震荡源于周一盘后The Information的一则报道:Meta正考虑2027年在其数据中心使用谷 歌的张量处理单元(TPU)、而非英伟达芯片。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谷歌最新发布的Gemini 3模型赢得了即时赞誉,被认为在推理和编码能力上超越了 OpenAI的ChatGPT,而这一模型正是使用TPU而非英伟达芯片训练的。 这一消息对市场格局的影响立竿见影。 英伟达的重挫波及整个科技板块,其关键合作伙伴超微电脑(SMCI)周二早盘曾跌超6%,其持股的数 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早盘一度跌10%,连英伟达的主要竞争对手AMD盘中也曾跌近9.7%,到收盘, 分别跌约2.5%、3.1%和近4.2%。 热门中概股呈现 ...
深夜暴击!英伟达突遭重挫,发生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11-26 06:4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上涨1.43%,标普500指数上涨0.91%,纳指微涨0.67% [1] - 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逾7%,市值蒸发近3500亿美元,收盘下跌2.6%,创两个多月新低 [1]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收涨1.6%,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收盘历史新高 [1] 科技板块个股影响 - 英伟达股价下跌拖累其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超微电脑早盘跌超6%收盘跌约2.5%,CoreWeave早盘一度跌10%收盘跌3.1%,AMD盘中跌近9.7%收盘跌近4.2% [2] - 热门中概股表现分化,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小幅上涨0.3%,小鹏和哔哩哔哩涨超3%,蔚来跌超4%,阿里巴巴跌超2% [2] 市场震荡驱动因素 - 市场震荡表面源于报道称Meta正考虑2027年在其数据中心使用谷歌TPU而非英伟达芯片 [1] - 深层原因是谷歌发布的Gemini 3模型使用TPU训练,被认为在推理和编码能力上超越了OpenAI的ChatGPT [1] 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 ADP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凸显,过去四周私营部门每周平均流失13500个工作岗位,较此前一周的每周减少2500个岗位大幅恶化 [5] - 美联储理事米兰表态现行货币政策正在阻碍经济发展并导致失业率攀升,主张通过一系列50个基点的降息将利率降至中性水平 [6] -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美联储将在12月启动降息,并在2026年再实施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 [7] - 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4.9% [8] 美联储领导层变动 - 美联储主席继任者人选遴选进程接近尾声,总统可能于圣诞节前宣布消息 [9] - 遴选负责人贝森特提出美联储应回归幕后并简化复杂的政策工具箱,对当前沟通机制和充足准备金制度提出质疑 [9][10]
美股收盘:纳指逆转1%跌幅收涨,谷歌创新高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
凤凰网· 2025-11-26 06:46
周二(11月25日),美股三大指数盘中持续走强,收盘时悉数上涨。 截至收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67%,报23025.59点,早盘一度跌超1.2%; 道琼斯指数涨1.43%,报47112.45点;标普500指数涨0.91%,报6765.88点。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道現斯指数 | 47112.45 | +664.18 | 1.43% | | 标普500指数 | 6765.88 | +60.76 | 0.91% |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 ⊙ 23025.59 | +153.59 | 0.67% | 当下,交易员们正在评估美联储降息前景和人工智能领域动态。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该行12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 率为82.7%。 上周五,纽约联储主席、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副主席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释放了鸽派信号,他预计"短期内"仍 有降息空间。 LNW首席投资官Ron Albahary表示,"上周五前,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是40%,现在可能性已经达到80%。我无法预测未 ...
马斯克画的上天大饼,中国人已经在做了|硅谷观察
新浪科技· 2025-11-25 07:52
马斯克的太空数据中心愿景 - 提出在太空建造超级AI数据中心的计划,目标在五年内发射AI卫星站[6] - 阐述太空数据中心优势:太阳能辐射强度是地表1.36倍,能量利用率可达99%,远超地面30%-40%[12] - 太空散热效率是地面3倍,无需水冷和风扇,直接向零下270摄氏度真空辐射热量[12][13] - 计划用星舰火箭每年向轨道发送300-500吉瓦太阳能AI卫星,其AI算力每两年将超过美国目前总用电量[14] - 认为实现太瓦年级别AI计算在地球上不可能,太空太阳能AI集群是不可避免的未来[12] 地面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 - 美国科技巨头未来三到五年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高达1.2万亿美元[8] - 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总投资达6.7万亿美元,其中5.2万亿美元由AI负载驱动[8]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415太瓦时,占全球用电1.5%,预计2030年翻倍至945太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11] - 贝恩资本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占美国总用电量比例将从2014年1.8%升至9%[11] - xAI与沙特合作在利雅得投资250亿美元建500兆瓦数据中心,冷却成本占运营成本20%[8][9] 科技巨头的太空计划进展 - 亚马逊贝佐斯认为未来二十年内太空数据中心成本将打败地面,蓝色起源实现火箭定点回收[15] - 亚马逊Project Kuiper计划2026年推出低轨卫星互联网服务,未来计划结合AWS部署在轨AI节点[16] - 谷歌公布Project Suncatcher计划,目标2027年初发射两颗测试卫星,每颗携带4个TPU[18] - 谷歌计划由81颗卫星组成半径1公里星座,太阳能板效率可比地球高八倍[18] - 谷歌已在67 MeV质子束下测试其Trillium TPU芯片以应对宇宙辐射[23] 太空数据中心的技术与成本 - 过去五年私人资本流入太空数据中心领域约8100万美元[20] - 星舰火箭成熟后发射成本预计可压低至每公斤67-100美元,花旗预测2040年最佳情况可降至30美元[26] - Starcloud公司分析显示太空数据中心最大成本为一次性发射约500万美元和太阳能阵列约200万美元,长期运营成本近零[26] - 约翰斯顿咨询机构预测轨道数据中心总成本可能仅为地面方案十分之一[26] - 行业专家认为太空AI服务器项目需至少十年才在经济上合理,质疑马斯克五年时间表[24] 中国在太空算力的进展 - 国星宇航发布“星算计划”,计划由2800颗算力卫星与100个地面智算中心组网[29] - 2025年5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包含12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29] - 首发单星最高算力744 TOPS,星座总算力5 POPS,存储容量30TB,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100Gbps[29] - 长期目标建成“三体计算星座”总算力达1000 POPS[29] 行业早期探索与挑战 - 多家公司进行测试:Lonestar在月球轨道运营测试,Axiom Space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原型,Crusoe计划2026年底部署[20] - Starcloud将一颗重60公斤、搭载英伟达H100 GPU的卫星送入太空,能在轨运行AI模型[22] - Axiom SpaceCEO称目前太空产生数据90%会丢失,增加基础设施可创造新价值[22] - 面临宇宙辐射、碎片冲击等挑战,需采用军规级设备或冗余备份系统[22][23]
科技巨头"去英伟达化"面临现实考验,微软AI芯片推迟至2026年量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21:55
微软自研AI芯片进展 - 微软Maia 100芯片设计周期远超预期 性能难以与英伟达同类产品竞争 目前仅用于内部测试 [1] - Maia 100开发始于2019年 原始设计目标为解决图像处理问题 架构无法满足当前生成式AI需求 导致"生不逢时" [2] - 微软下一代Braga芯片面临至少6个月延迟 量产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预计性能将远低于英伟达2024年Blackwell芯片 [3] - 微软已取消开发AI训练芯片计划 当前所有芯片重点聚焦推理应用 [3] - 公司计划2025-2027年部署三款继任芯片 代号分别为Braga、Braga-R和Xylia [2] 谷歌自研芯片挑战 - 谷歌与联发科合作开发下一代TPU时 负责关键网络技术的联发科核心团队转投英伟达 [1][4] - 联发科团队原负责TPU多芯片协同工作技术 其流失直接影响项目进展 [4] 英伟达市场地位 - 科技巨头自研芯片遇阻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绝对领先地位 [1] -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公开质疑客户自研芯片计划 称"专用集成电路不如能买到的芯片好" [4] - 英伟达通过旗舰AI系统GB200设定行为目标 采取主动防御策略提高市场领导地位 [4]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型科技公司自研AI芯片面临严峻技术挑战和人才流失问题 [1][4] - 尽管自研芯片是降低成本必经之路 但开发过程中的短期绩效差距使英伟达短期内仍将保持重要客户依赖 [1] - 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导致部分芯片设计尚未量产即面临过时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