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研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传媒周报:重视互联网云计算重估-2025091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5 17:15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互联网传媒行业 [2] 核心观点 - 国内互联网云计算行业正复刻北美巨头进程 AI带动云景气度向上 形成资本支出投入-云计算和推荐广告加速-资本支出再投入的正向循环 [3] - 竞争格局中 具备内部负载规模效应、自研大模型和自研芯片的互联网云厂商占据优势 这是避免同质化竞争并提升长期利润率的关键 [3] - 云景气度的核心驱动因素是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模型进步 2025年第三季度核心驱动是互联网自研国产芯片 [3] - 国内互联网云厂商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显著加速 AI相关算力和token收入增长强劲 并带动传统云产品增长 [3] - 推荐关注游戏板块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继续景气上行 2026年预测市盈率中枢15-20倍 存在估值抬升基础 [3] - 长视频剧集政策底已现 关注细分领军公司基本面回暖 [3] 云计算行业表现 - 阿里巴巴阿里云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33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较第一季度18%的增速显著提升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3] - 金山云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 其中AI收入同比增长超120% [3] - 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27% [3]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企业服务保持双位数同比增长 [3] 重点推荐公司 - 云计算领域推荐:阿里巴巴(模型一梯队+云计算海量客户+自研芯片平头哥)、腾讯控股(游戏支撑强劲+云计算和AI应用场景价值未充分定价)、金山云(高弹性)、百度(低市盈率+百度云与昆仑芯提升估值) [3] - IDC产业链重点推荐:润泽科技、奥飞数据 关注: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新意网集团 [3] - AI应用推荐美图公司 预计2026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13.3亿元人民币 约30倍市盈率 [3] - 游戏板块重点关注:ST华通(SLG全球化)、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IP价值)、恺英网络(传奇盒子增量+AI应用布局) 关注心动公司、哔哩哔哩、神州泰岳、完美世界、吉比特、三七互娱等 [3] - 长视频与悦己消费推荐:阅文集团、芒果超媒、网易云音乐、泡泡玛特、大麦娱乐 [3] 重点公司估值数据 - 腾讯控股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7,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 归母净利润2,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2025年预测市盈率21倍 [5] - 网易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1,1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归母净利润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2025年预测市盈率19倍 [5] - 泡泡玛特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3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 归母净利润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 2025年预测市盈率33倍 [5] - 快手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1,4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2025年预测市盈率15倍 [5] - 哔哩哔哩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归母净利润25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测市盈率23倍 [5]
股价催化剂!科技巨头挺进AI“芯”战场,从“拼模型”到“拼算力”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26
纵观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均是当前最为顶尖和主流的大模型研发厂商。纷纷加码芯片研发的动作表明, 算力已从AI竞争中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成为必须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关键"命门"。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巨头们的"芯片战事"已不仅是一场单一维度的技术突围,更是一场关乎 成本控制与性能提升、供应链安全与生态主导权的战略博弈。 9月12日,港股百度集团和阿里巴巴股价双双大涨,涨幅分别达到8.08%和5.44%。此前有消息称,两家 公司正在使用自研芯片训练AI大模型,阿里巴巴已在小规模模型的训练中使用自研芯片,而百度则尝 试用昆仑芯P800芯片训练新版文心大模型。 在当下的全球资本市场,任何有关AI算力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股价异动。9月7日,特斯拉创始人埃 隆·马斯克表示,已与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进行了一场设计评审,并称AI5将是一款"史诗级的芯 片"。在马斯克宣布进军AI芯片领域前两天,OpenAI被曝与美国半导体巨头博通启动自研AI芯片量产, 这一消息也推动博通股价大涨。 从自研到投资 科技公司双轨并行加码AI算力 最近,阿里巴巴再度成为股市的当红"炸子鸡",股价连连上涨。推动股价大幅上涨的 ...
iPhone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远川研究所· 2025-09-14 21:05
核心观点 - iPhone Air作为苹果新技术试验田 自研零部件占比达历史最高水平 旨在通过提升自研芯片比例实现降本增利[6][8][15] - 苹果攻克基带芯片技术壁垒 打破高通专利垄断 单机成本降低10美元 并同步实现Wi-Fi芯片自研[9][14][18]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加剧 苹果份额下滑0.9% 错失折叠屏与AI发展机遇 转而通过零部件自研维持利润率[16][18][20] 产品战略 - iPhone Air定位8000元价格带 填补单摄像头小电池市场空白 重量仅165克[6] - 搭载自研C1X基带芯片与N1 Wi-Fi芯片 自研零部件成本占比超40% 较iPhone 16的29%提升11个百分点[6][9] - 比标准版贵200美元定价策略 结合自研芯片成本节约 单机利润增幅显著[18] 技术突破 - 基带芯片研发历时15年 克服高通CDMA专利壁垒 终结按售价5%支付专利费模式[9][10][14] - 自研基带使单机成本降低10美元 千万销量可增利1亿美元[18] - Wi-Fi芯片与基带芯片技术协同 IP复用率高 后续将全系搭载[15][19] 市场竞争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7% 苹果份额逆势下跌0.9%[16] - iPhone 16标准版销量仅为前代同期的55% 与小米份额差缩至4个百分点[16] - 折叠屏市场2023年增长25% 苹果未推出相关产品错失增量机会[16] 成本控制 - 自研芯片替代高通方案 避免每台500美元手机支付15-25美元专利费[12] - 相较英特尔基带方案 自研芯片性能提升30%[14] - 未来计划自研CMOS传感器/ISP/Micro LED面板 进一步分摊研发成本[20] 发展瓶颈 - AI布局落后 首款AI手机iPhone 16因虚假宣传撤下广告[16] - 汽车项目流产 Vision Pro市场接受度低[18] - 高管团队老龄化 超半数年过六旬 创新战略实施存疑[21]
宇树王兴兴、智元彭志辉有新身份;腾讯辟谣“前 OpenAl 姚顺雨上亿薪资入职腾讯”;马斯克裁撤500名数据标注员 | AI周报
AI前线· 2025-09-14 13:33
行业热点事件 - 腾讯辟谣前OpenAI研究员姚顺雨上亿薪资入职传闻 姚顺雨为清华大学姚班毕业生 普林斯顿计算机博士 曾参与OpenAI智能体产品operator开发 2024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名单[2][3][4] - 百度李彦宏向推荐策略部"心流"团队签发100万美元奖金 该团队实现端到端多模态内容理解与序列生成技术 百度最高奖累计发放近4亿元奖金[5] - 京东否认小米前总经理王腾入职采销岗传闻 小米因王腾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及利益冲突行为给予辞退处分[6]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与智元创始人彭志辉入选上交所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候选人共60人包括企业家、学者及投资人[6][7] - 微信将于9月30日关闭京东购物入口 京东提醒用户添加小程序 此举源于2022年京东与腾讯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到期[8] - xAI裁撤500名数据标注团队成员 占团队总数三分之一(约1500人) 公司战略转向扩大专业AI导师团队规模10倍[9] - 马斯克声称OpenAI前举报人巴拉吉死于谋杀 巴拉吉曾揭露OpenAI涉嫌侵权并计划作为证人出庭 官方调查认定其为自杀[9][10][11] - OpenAI与微软签署非约束性协议 计划将营利部门转型为公益公司 估值或超1000亿美元 微软保留云服务优先使用权[12][13] - 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2至2024年自美进口量增长37% 进口价格下降52% 涉及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14] 公司动态与人事变动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将起诉罗永浩预制菜言论 罗永浩晒出西贝预制菜包装证据 西贝上线"罗永浩菜单"并开放厨房参观[15][16][17] - OPPO产品经理Monica宣布离职 曾主持OPPO K系列及Reno系列发布会 以高跟鞋踩手机测试产品耐用性引发关注[18] - 戴尔中国启动新一轮裁员 涉及EMC存储部门和客户解决方案集团 赔偿方案为N+3 前两轮裁员已于8月15日和9月12日完成[19][20] - 阿里领投AI视频工具PixVerse母公司AIsphere 6000万美元融资 为国内AI视频生成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PixVerse全球用户超1亿[23][24][25] 技术研发与产品发布 - 阿里百度开始采用自研芯片训练AI模型 阿里自研芯片用于小型模型 百度使用昆仑P800芯片训练文心一言模型 仍保留英伟达芯片用于尖端模型[21] - iPhone Air仅支持eSIM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均准备推出eSIM服务 中国电信预计近期获工信部批复[22]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服务 率先登陆瑞幸咖啡AI点单助手 实现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打通[28][29] - 腾讯发布AI CLI工具CodeBuddy Code并开启IDE公测 国内版支持DeepSeek 国际版支持GPT与Gemini[30] - 腾讯混元发布原生多模态图像生成模型HunyuanImage 2.1 支持1000 tokens提示词和原生2K生图 开源文本改写模型PromptEnhancer[31] - 字节跳动发布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 4.0 支持文生图、图生图等多模式 已在豆包App、即梦AI等产品上线[32] - 阿里开源Qwen3-Next-80B-A3B模型 总参数800亿仅激活30亿 采用混合注意力机制和高稀疏度MoE结构[33] - 英伟达发布Rubin CPX专用GPU 主攻百万级Token推理和视频生成 预计2026年底上市 宣称可实现30-50倍投资回报率[34][35] - 中科院研发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 仅需主流模型2%数据量 在语言理解与推理任务中达到主流模型性能[36] 生态合作与市场动向 - 高德地图推出AI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 融合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 避免刷分问题[38] - 微软在Office 365引入Anthropic AI技术 结束对OpenAI独家依赖 Word、Excel等应用将同时支持两家技术[38] - 荣耀与阿里巴巴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覆盖AI云基础设施、模型及Agent生态 为阿里全栈AI技术首次整合应用于AI手机行业[38] - 腾讯会议推出AI托管功能 接入腾讯元宝AI助手 提供智能参会和会议记录服务 支持多会议并行托管[38]
阿里巴巴美股大涨8%创近4年新高,港股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9-12 13:15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美股隔夜暴涨8% 刷新2021年底以来新高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89% 创3月底以来新高 [1] - 港股阿里巴巴-W高开5.86% 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中午收涨5.93%至151.8港元 总市值达28952亿港元 [1] AI芯片研发 - 公司自研AI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 [1] - 平头哥半导体已推出玄铁系列RISC-V处理器/含光系列AI芯片/倚天系列通用服务器CPU/企业级SSD主控芯片镇岳510 [1] - 自研CPU芯片倚天710与AI推理芯片含光800已在阿里云实现规模化部署 [1] 消费业务创新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 对标美团大众点评 基于用户真实导航行为与芝麻信用体系结合 [3] - 高德地图拥有10亿用户规模 1.7亿DAU 日均1.2亿次本地生活搜索量 [3]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Q1营收2476.52亿元 剔除已出售业务后同比增长10% [3] - 净利润423.82亿元 同比增长76% 超市场预期 [3] - 阿里云业务营收333.98亿元 同比增长26% 创三年新高 [4] -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 外部商业化收入中AI贡献超20% [4] 电商业务 -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1400.72亿元 同比增长10% [4] - 电商业务收入1185.77亿元 即时零售收入147.84亿元 批发商业收入67.11亿元 [4] - 8月前三周即时零售带动淘宝App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5% 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 [4]
蔚小理自研智驾芯片:谁在掉队、谁在摇摆、谁在大步向前?
雷峰网· 2025-09-05 20:49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行业正经历算力军备竞赛 车企自研芯片成为关键战略 旨在降低成本、掌握供应链自主权并提升技术竞争力[1][2][3] -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车企采用不同自研芯片路径 面临技术挑战、组织架构冲突及资金压力[4][12][16] - 外部芯片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 英伟达Thor芯片延期加剧行业自研需求 7nm/5nm制程芯片成为竞争焦点[24][25][35] 车企自研芯片背景与动因 - 智能驾驶算力竞赛始于2021年 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254TOPS 领先Mobileye Q5H和特斯拉HW3.0[2] - 自研芯片可降低单车成本约1万元 但需至少100万颗产量摊薄研发成本 且技术有效期仅覆盖1-2代车型[3][12] - 外部供应链风险加剧 Marvell等国际芯片厂商撤出中国 英伟达Thor芯片延期导致供应不稳定[1][11][35] 蔚来自研芯片路径 - 2020年启动自研芯片项目 未经过董事会讨论 李斌凭借资本运作筹集385亿元资金支持研发[7] - 芯片团队规模达400-500人 由华为海思背景张丹瑜领导 采用NPU/ISP/SoC全自研模式 拒绝外包[8][10][11] - 2025年发布5nm神玑NX9031芯片 但研发成本达6亿美元 同年将芯片团队剥离成立独立公司寻求融资[12][15][16] 小鹏自研芯片挑战 - 2021年中美双团队启动研发 因协作问题导致项目难产 北美团队最终裁员[19] - 芯片与算法部门存在资源争夺 地理隔离(上海芯片团队 vs 广东算法团队)加剧协作障碍[22][23] - 2024年首代7nm芯片流片 通过台积电7nm工艺规避晶体管数量限制(300亿个) 二代5nm芯片研发中[24][25][26] 理想自研芯片策略 - 2021年启动自研 团队规模约200人 CTO谢炎整合芯片、OS、模型部门形成统一管理体系[29][31][34] - 初期外包研发遇阻 芯原未能提供完整代码 第二代芯片转为自研前端设计以应对美国芯片禁令[32][34] - 优先布局操作系统再推进芯片 VLA大模型对算力需求推动自研进程[30][34] 行业技术趋势 - Transformer架构向VLA模型迁移 对芯片实时推理算力要求显著提升[4][34] - 台积电7nm工艺每平方毫米集成1亿晶体管 5nm达1.5亿 制程限制影响车企芯片设计选择[25][26] - 算法与芯片研发需协同 但两者存在本质冲突:算法追求迭代效率 芯片要求确定性[4][22] 成本与资金压力 - 蔚来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419亿元 主要用于人员成本[10] - 2024年蔚来采购英伟达芯片支出超3亿美元 自研芯片成本优化效果需规模量产支撑[12] - 小鹏芯片研发延迟三次 算法与芯片项目投资均达10亿级别[4]
轮到理想打逆风局了
虎嗅· 2025-08-29 21:36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面临销量下滑、竞争加剧及内部效率问题 处于近三年最艰难阶段 需通过定价策略调整和组织变革应对挑战 [1][2][3] 财务表现 - 二季度营收302亿元 同比下降4.5% [1] - 车辆毛利率保持19.4%高位 预计三季度维持19%左右水平 [1] - 三季度交付指引为9万至9.5万辆 低于去年同期 [1] 销量与市场竞争 - 理想L9月销不足5000辆 L6从月销2.7万辆高点滑落至1.5万辆 [3] - 问界M9单月销量超过理想L9+L8+L7之和 [3] - 9月L系列销量可能下滑至2.2-2.7万辆 [6] - 理想i8交付目标为8000-10000辆 但竞争对手乐道L90交付已过万 问界M8纯电版2小时订单突破7000台 [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0%徘徊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6] 产品与定价策略 - 理想i6月销量预期为2.5万辆 内部目标接近3万辆 [8] - i6定价可能低于23万元 进入全新价格区间 [11] - 需在保持20%毛利率与通过低价快速上量之间做出选择 [8][10] 组织与运营调整 - 销售服务体系调整导致L系列销量波动 [7] - 总部直管23个区域 新增"销服运营"和"市场营销"部门 重组门店选址团队 [7] - 推进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 优化全链路运营效率 [14] 技术研发与海外布局 - 自研芯片已于年初流片 正在进行车载测试 预计明年搭载于旗舰车型 [12] - 2025年启动海外市场 重点布局中东、中亚、欧洲 [12] - 建立德国和美国研发中心 提前规划产品符合海外法规 [12] 现金流与风险 - 公司拥有千亿现金流提供安全垫 [15] - 但现金流入收紧 海外布局与研发支出扩大 容错率下降 [15] - i6若未能在20万元以上SUV红海市场成功 公司将进入最危险阶段 [15]
理想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8-29 09:54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面临销量压力但问题可控 主要源于产品迭代周期而非基本面恶化 通过双赛道策略、销售体系优化及技术自研有望实现复苏 [2][3][6] - 新产品i8市场反馈积极(试驾满意度超97%)且交付计划明确 预计9月底累计交付8000-10000辆 [3][8] - 技术层面自研芯片进展超预期 计划明年量产 性能达市场最强芯片2倍 VLA驾驶大模型参数量40亿且9月全面推送 [3][5][16] - 海外战略分三阶段推进 2025年开启全球化 重点布局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 [12] 财务表现 - 三季度销量指引9-9.5万辆 收入指引248-262亿元 毛利率预计维持19%左右 [10] - 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30亿元 主因供应商付款周期调整(已优化至60天) 预计四季度随销量改善好转 [13] 产品与技术策略 - EREV赛道聚焦智能化升级:9月全系AD Max增程车型推送VLA大模型 通过世界模型仿真加速迭代 [3][16] - BEV赛道双车驱动:MEGA月销稳超3000辆(50万元以上纯电冠军) i6定位大五座SUV且9月底发布 [3][11] - SKU策略回归"单一强SKU"逻辑 核心配置拉满 加快产品与技术双迭代 [9] - 自研芯片采用数据流架构 软硬件协同提升AI推理效率 支撑VLA持续升级 [5] 销售与运营体系 - 销售体系主动升级:总部直管30区域 通过"四步法"提升线索量、转化效率及团队稳定性 [6][7] - 渠道优化存量门店并加速下沉(百城繁星计划覆盖四五线城市) 营销分区域定制策略 [4] - 超充站超3100座(特斯拉1.5倍) 高速覆盖"九纵九横" 城市覆盖266座 开放外部品牌但保留车主专属体验 [15][17] 自动驾驶进展 - VLA落地节奏不变:9月推送完整版(新增指令功能) 10月大版本更新 目标2年内安全性提至人类10倍 [14][16] - 团队调整仅少量流动 新负责人具备国际化视野 监管趋严反促技术成熟度提升 [14]
理想25Q2电话会议问答完整文字版
理想TOP2· 2025-08-29 00:0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增程车型通过智能辅助驾驶巩固基本盘 9月增程全系AD Max车型升级VLA智能辅助驾驶 新版模型参数规模达40亿 较之前端到端模型提升超10倍[1] - VLA智能辅助驾驶在行车端显著优化平顺性和舒适性 泊车端远程召唤和自动泊车功能获高度认可[1][2] - 纯电产品线形成梯次发力格局 MEGA月销稳定在3000台以上 L8产能爬坡推进 9月底累计交付8000-10000台 9月发布L6瞄准年轻用户需求[2] - 自研芯片于年初完成流片 正在进行车载测试 预计明年部署在旗舰车型 项目周期三年 运行大语言模型性能达2倍 视觉模型性能达3倍[4][5] - 芯片采用创新数据流架构 由自研编译器调度 软硬件协同设计 实现更高并行度和运行效率[5] - 2026年目标在整车产品力和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上超过2022年L9领先程度 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9] 销售与渠道策略 - 营销端强调区域化 总部直管23个区域 北方区域聚焦增程车型推广冬季续航优势 南方区域侧重纯电车型节能空间智能卖点[2][3] - 搭建精细化数字化营销平台 优化客群定位、线索获取、商机转化全链条[3] - 优化一二三线城市门店组合 调整门店选址 平衡商场店和中心店比例 商场店高获客 中心店高转化[3] - 采用繁星店轻量化模式加快四五线城市覆盖 投资少周期短 提升品牌曝光度挖掘下沉市场潜力[3] - 销售体系8月优化 新增销售运营和市场营销部门 重组门店选址团队 强化培训学院和交付团队[6] - 锚定一线销售专家三大需求:行业竞争力收入、成长路径、效率提升 建立双通道晋升体系 扁平化决策[6][7] 新车与出海规划 - L8采用极致单品策略 减少SKU数量 回归理想ONE和L9时代单配置打法[9] - L6定位中大型5座纯电SUV 拥有独特外观设计、领先空间舒适性、超长续航及高续航达成率 搭载VLA智能辅助驾驶[10] - 2025年为海外元年 研发侧建立德国和美国研发中心 销售侧搭建海外销售售后服务体系 主攻中东中亚欧洲市场[10][11] - 产品规划三阶段:2020-2024年聚焦国内和增程产品 2025-2027年扩展海外和纯电产品 2027年后推进L4自动驾驶和新形态智能体产品[10] 自动驾驶与超充网络 - 智能驾驶团队人事变动属行业正常现象 新负责人更年轻且具国际化技术视野 团队架构清晰人才储备充足[12][13] - VLA Preview已在L8交付 9月向所有AD Max用户推送完整版 11月有重要版本上车[13] - 超充网络具备"多快好省"特点:自建超充桩数量车企第一 特斯拉压制比超1.5:1 10分钟补能500公里 车桩协同智能体验 专享优惠电价[14] - 2C/4C桩已开放给其他品牌 但理想车主体验最优 因充电需车端终端一体化协同[14][15] - VLA是通往L3-L5级自动驾驶清晰路径 通过人类数据训练和世界模型强化训练 预计未来两年达人类驾驶安全十倍以上[16][17] - 模型规模需扩大 端到端13亿参数模型仍不足 需更强算力支持 预测L4级自动驾驶2027年实现[17] 财务与运营 - 第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负主因支付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应付账款 付款周期从4个月缩短至60天[12] - 第三季度营运资本压力增大 现金流出更多 预计第四季度销量提升可改善现金流状况[12]
小米发布二季度财报总营收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元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1160亿元 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元 同比增长30.5% [1] - 经调整净利润达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1]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 同比增长44.7% [1] 汽车业务 -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1] - 新车交付81302台 截至7月累计交付超30万台 [1] - 中国内地92个城市开业335家汽车销售门店 [1] - 小米SU7Ultra量产车以7分4秒957刷新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2] - 小米SU7Ultra原型车以6分22秒091成为纽北官方圈速总榜全球第三 [2]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台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1] - 中国内地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24.7%排名第一 [1] - 5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15.4% 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1] - 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三 69个地区排名前五 [1] - 欧洲排名第二 东南亚重返第一 中东及拉美稳居第二 [1] IoT与家电业务 - 智能大家电收入增长66.2% [1]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长超60% 创单季历史纪录 [1] 研发创新 - 二季度研发投入78亿元 同比增长41.2% [2] - 研发人员总数达22641人创历史新高 [2] - 发布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