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穆桂英挂帅》
搜索文档
用优质文化资源厚植乡村振兴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0-27 08:04
近期,中宣部、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布 置了组织创作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及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服务、赋能 乡村产业发展等10项重点任务,为更好发挥文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宜 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明了路径。 要让文化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催化剂",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贴合乡村实际、调动群众参与的系 统方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系统梳理不同乡村间的差异化特征,积极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非遗等,推 动乡村文化活化利用,丰富乡村文化资源供给。调动村民开办文体活动的热情,引导各地根据自身实际 开展篮球、足球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复制推广"村超""村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经验做法,推动乡村文 体旅融合发展。发挥科技赋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作用,完善乡村光纤管网、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 支撑线上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升级乡村广播系统,及时传播文化活动通知、非遗保护知识,提升群众获 取文化资源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乡村本土文化能人、文化骨干,引导乡村 人才创作出一批反映乡村之变的优秀作品,展现好宜居宜业的和美乡 ...
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类)节目倾情上演
华夏时报· 2025-08-20 11:14
活动概况 - 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类节目于2025年8月19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涵盖京剧 川剧 豫剧 粤剧 皮影戏等多个剧种[2] - 汇演展现残疾人艺术才华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传递积极融入社会的精神力量[2] 北京代表队节目 - 京西皮影戏《大运河传奇》以京杭大运河民间传说为蓝本 讲述龙子蚆夏从危害运河到被感化镇水的故事 传递摒弃小我服务社会的主题[3] - 演员均为身高约130厘米的袖珍人 团长王熙17年来培养大批袖珍人演员 作品获北京市爱立方文创大赛金奖并被选送冬奥村展览[3] - 节目获得北京通州区运河有戏政策支持[3] 湖北代表队节目 - 湖北宜昌市梅园春京剧社残疾人票友表演京剧《二进宫》 该剧目素有京剧天花板之称 15名演员中12名为特殊票友[5] - 演员大多存在肢体视力听力残疾 年龄最大64岁 主唱蒋毅华左腿经历五次手术仍完成高难度跪唱动作[7] - 演员通过逐字抠腔日夜合练方式反复打磨唱段 展现艺术韧性与京剧魅力[5][7] 湖南代表队节目 - 湖南株洲听障儿童表演花鼓戏《我也能行》 以《拾玉镯》片段为蓝本 讲述听障孩子带领同伴学习花鼓戏的故事[7] - 孩子们用双手舞动手语并用声音表达戏曲传承我也能行 展现传统文化包容性与传承力量[7][9] - 表演感动现场众多观众落泪[9] 河南代表队节目 - 豫剧《穆桂英挂帅》融合战鼓表演与豫剧唱腔 运用出征一折与新老融合创编理念 呈现戏曲艺术继承与创新[10] - 25位演员全部为残疾人 包括16位盲人8位聋人和1位肢残人 三位穆桂英扮演者中有一位反串表演并结合帅旦新行当[12] - 节目既满足年长观众审美需求 也更易被年轻人接受[10] 四川代表队节目 - 川剧折子戏《放裴》创新融合川剧表演与南部马王皮影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现艺术融合与非遗传承内涵[12] - 运用川剧高腔变脸等写意表演与皮影造型艺术 构建虚实相生的美学意境[14] - 证明残疾人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者 更是艺术创新实践者 为非遗保护开辟新可能性[14] 艺术价值体现 - 残疾人演员通过唱念做打演绎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重新定义艺术可能性[2][14] - 以戏曲为媒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曲艺为桥梁展示艺术才华与生命价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