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深水钻井平台——南海‘蓝鲸系列’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赛道Hyper | 海油工程:自带深海科技应用龙头气质
华尔街见闻· 2025-04-09 15:18
公司业绩 - 2024年海油工程实现归母净利润21 61亿元 同比增长33 38% 扣非净利润18 09亿元 同比增长46 20% [1][29]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12 28% 同比增长1 53个百分点 毛利率提升叠加消费税退税2 33亿元及信用减值损失冲回1 58亿元等因素 全年归母净利润提升5 4亿元 [17] - 海洋工程业务2024年收入271 70亿元 同比增长20 10% 非海洋工程收入27 84亿元 同比下降65 76% [30]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并提出"安全健康发展"要求 [1] - 政府设定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目标 其中深海相关产业占比25%以上 对应市场规模3 25万亿元 [4][5] 技术优势 - 公司掌握1500米超深水作业能力 全球仅5家企业具备该技术 包括壳牌、道达尔等国际巨头 [12][13] - 拥有"蓝鲸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 可在3000米海底作业 钻井深度达1 5万米 并实现台风天无人化生产 [13] - 深海采油成本降至40美元/桶 低于中东陆地采油成本 [14] 产业链地位 - 作为中海油旗下唯一EPC总包商 承接集团70%以上订单 2023-2025年中海油年均资本开支达1250-1350亿元 [15] - 主导中国首个超深水自营气田陵水36-1(日产量1000万立方米)和渤中19-6气田(储量2000亿立方米)开发 [17] 海外拓展 - 2024年上半年新签合同125 18亿元 其中国外订单49 75亿元 占比39 7% 海外项目毛利率16 15% 同比提升10 57个百分点 [22] - 通过设备租赁(租金比国际低20%-30%)和技术换资源模式(如安哥拉油田27 5%权益)开拓海外市场 [21][22] 上游供应链 - 宝钛股份占据深海装备用钛合金60%市场份额 钛合金耐压壳体毛利率达55% 西部材料可提供成本低15%-20%的替代方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