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互联(Smart Connect)
搜索文档
政策加持,巨头引领,端侧AI爆发或成中企超车良机
财富在线· 2025-10-16 14:33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经历从云端向终端设备(端侧AI)的“下沉革命”,在政策支持和巨头引领下,行业进入新品创新大周期,预计2026年将迎来端侧AI大年 [1] - 端侧AI的发展由算力爆炸与隐私觉醒双重驱动,通过本地部署满足实时性、低延迟和隐私保护需求,云端与端侧混合部署成为共识 [1][2] - 端侧AI被视为继移动互联网后的又一重要用户流量入口,可能重塑全球科技格局,并为中国厂商提供复制移动互联时代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的巨大机遇 [1][7][14] 政策支持 -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速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创新,为端侧AI应用注入新动能 [1][2] - 政策鼓励增加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终端产品供给,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2] - 政策聚焦AI终端供给具有前瞻性,有望释放消费潜力并带动芯片、传感器等上游产业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 [2] 行业巨头动态与竞争格局 - 科技巨头如Meta、OpenAI、英伟达、联想集团、京东等近期密集加码端侧AI,在模型、芯片、设备等领域加速布局,竞争持续升温 [1][3][6] - OpenAI计划明年推出数款AI硬件,包括音箱、眼镜、录音笔和“可佩戴别针” [3] - 苹果公司调整智能眼镜路线图,计划2026年发布、2027年发售首款Apple Glass,以加速追赶Meta [3] - 英伟达和英特尔宣布合作,共同开发多代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和客户端CPU,以加速各类应用与工作负载的处理 [6] 市场前景与规模预测 - 天风证券看好端侧AI新品创新大周期,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端侧AI大年 [1] - 东吴证券预计,到2028年,中国端侧AI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到超过1.9万亿元,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8% [6] - 2023年全球存量消费终端设备达228亿台,随着亿级出货量的PC和手机开始AI化,消费级终端将带动端侧AI高速发展 [6] - 用户入口抢夺或带来端侧硬件和应用大爆发,形成不亚于移动互联应用初始爆发期的商业机会 [6] 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端侧AI的实时性可减少延迟、提升用户体验并实现隐私保护,云端公有大模型与端侧私有大模型混合部署成为共识 [2] - 端侧模型小型化成为行业共识,以降低功耗和成本,例如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采用30亿参数设计 [7] - 厂商竞争焦点正从“堆参数、拼算力”转向关注模型在端侧的实用性能和功耗控制 [7] - 端云协同是重要方向,可根据用户意图、网络情况、隐私需求等选择执行端侧或云端,以高效利用资源并提供更佳体验 [11] 中国企业机遇与布局 - 端侧AI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巨大机会,有望复制移动互联时代应用后来居上的成功案例 [1][7][14] - 联想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端侧模型小型化的科技巨头之一,推出了首款AI PC、自研“推理加速引擎”及“超级互联”功能,构建端云一体架构 [8][9][12] - 联想集团表示,未来12个月端侧AI综合能力将实现至少三倍的提升,公司围绕“一体多端”的愿景发展 [11][12][14] - 国内厂商在端侧AIOT算力、存储、无线连接芯片等技术方向大有可为,具备跨赛道集成能力,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