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区域控制器

搜索文档
经纬恒润20250827
2025-08-27 23:1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 同比增长43% 其中二季度营业收入15.8亿元 环比增长19%[3] * 公司上半年净亏损0.87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亏2.46亿元 一季度净亏损1.2亿元 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300万元 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3]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99亿元 同比减少流出4.3亿元 其中一季度净流出1.79亿元 二季度净流出1.2亿元 呈现改善趋势[6] 费用管理 * 研发费用为4.4亿元 同比减少18%左右 研发费用率为15.12%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4] * 销售费用1.44亿元 同比增加13% 销售费用率下降至4.97% 同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4] * 管理费用2.15亿元 同比增长19% 管理费用率下降至7.41% 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4][5] 人员结构与技术应用 * 员工总数约6600人 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占比75% 硕博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5%[7] * 将AI技术融入研发 生产等关键环节 提高了整体营销水平[7] 业务发展方向 * 新增大总成业务 包括动力电池包 集成电气桥 集成热管理等关键系统[8] * 特种载具业务推出重载自动驾驶平板车HAV 无人驾驶重卡 无人驾驶公交等产品[8] * 电池包型号已实现量产并应用于特种载具平台 集成热管理系统和电驱桥仍处于研发阶段[14] 电子产品业务 * 域控产品不断迭代更新 车身区域控制器实现100万套下线 并获得吉利等大客户订单[9] * 智能驾驶与控制器与白心物流达成战略合作 底盘域控持续获得蔚来等整车厂定点[9] * 汽车电子业务中车身相关产品占比约45% 低价产品约20% 网联和新能源各占10-15% 座舱和底盘则不到10%[17] * 新能源领域实现超过100%的增长[18] 底盘域控业务 * 线控转向计划2026年上半年量产 并提供手感与路感两个power pack[11] * 布局48伏线控制动系统 计划今年10月在头部电动及增程OEM中量产 同时进军海外市场[11] * 底盘业务正在高速增长[15] 研发服务与解决方案 * 构建车载系统 云端应用和研发平台三位一体的车云一体化架构解决方案[10] * 自主工具链在比亚迪出货超过5000套 并获得广汽 江淮等多家公司的订单[24] * 嵌入式中间件业务适配多种国产芯片 并搭载于量产车型上[24] 智能运输解决方案 * Robotruck继承自港口领域全无人特种载具HAV 具备公开道路运输能力[12] * 聚焦多场景运营服务以及车路网云图系统解决方案 在海港 内河港及铁路港完成部署[12] * 主要针对短距离运输场景 如工厂园区内若干工厂之间 铁路货场到仓库之间等[13] 毛利率提升措施 * 对低于一定毛利水平的项目不再承接[16] * 产品一量产后即启动降本方案 配合客户年降要求[16] * 通过新产品逐渐起量 实现规模效应 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16] * 通过技术积累获得开发费 对人工成本支付起到关键作用[16] * 原材料采购量增加 获得更大的年度降价力度[39] * 新量产项目的毛利率高于历史量产项目[39] 海外布局与客户发展 * 上半年在商用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包括大众商用车 MAN 斯堪尼亚 Navistar及传统客户 达夫 Stellantis等均获得定点[19] * 国内本田中央域控加区域控制器 大众大灯控制等项目取得重要突破[19] * 大项目单个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20] * 与江铃集团合资成立江西经纬恒润 是江铃集团唯一具备电池包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19] 研发投入与人员规划 * 招聘超过600名校招学生 提高招聘门槛[19] * 引入AI工具提升开发效率 如代码测试 硬件布局及软件代码开发[19] * 员工总数预计在7500至7800人之间 与去年基本持平[23] * 人均开票需达到140万元 人均回款至少要大于100万元[28] 未来展望 * 目标全年实现盈利[13] * 下半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小米 吉利等大客户[24] * 2026年收入确定性较高 将推出800伏多合一功率电系统等新产品[33] * 与核心客户保持紧密合作 做到量产一代 开发一代和预研一代[34] 其他业务布局 * 机器人业务聚焦工业智能化 通过智能检测设备替代人工操作 已向自有工厂提供20多台设备[24] * 在无人物流车方面 与白犀牛等合作伙伴合作 提供预控制器 传感器 电池包等解决方案[24] * 将汽车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 如机器人等工业智能领域[30] 智能驾驶发展 * 基于英伟达Orin X平台的城市NOA方案预计今年年底量产 具备城市NOA功能 并配备11个摄像头及雷达[42] * 4D毫米波成像雷达在海外市场L3车型上必然会使用 一辆车至少配备一颗 有些客户甚至规划每车配五颗[44] * 4D雷达价格正在下降 以48发48收前向雷达为例 初始价格200-300美元 目前已显著下降 并有望进一步降至100美元以下[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