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飞鸡

搜索文档
环环相扣 无限未来 进化画了两个“圈”
杭州日报· 2025-07-24 10:58
乡村振兴新模式 - 进化镇通过"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形成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和省级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两个"同心圆",改变乡村发展轨迹 [5] - 五村联合体入选省级试点,计划总投资3385万元打造片区式、组团化乡村共富新模式,为萧山区乃至全省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 [6] - 试点建设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和传统优势产业整合,引入数字化技术打造"特色农业综合体",推动产业、资源、人文深度融合与创新转化 [6] 特色产业发展 - 吉山村依托国家级青梅示范基地,"吉山梅花节"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农旅融合标杆 [6] - "微笑的梅子"品牌联合台湾信义乡农会研发深加工产品,带动合作社农户年收购青梅40-50吨,并启动投资2000万元的梅子观光工厂建设 [6] - 创业者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7] 文旅融合创新 - 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古越文化重要载体,成为文化展示核心"C位" [8] - "非常6+1"农文旅共富工坊融合链以博物馆为核心节点,串联六大文旅基地,设计跨村主题旅游线路,带动全镇文旅收入飞速增长 [9] - 示范带建设革新传统"一村单干"模式,构建资源共享、产业互通、文化联动的乡村组团振兴联合体 [9] 组团共富机制 - 进化镇成立萧山区首家多村联合投资的"村村联办强村公司",打破"等靠要"心态抱团发展 [10] - "进化飞鸡"品牌经强村公司统一运营后,累计销量突破10.3万只,实现营收1293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0万余元 [10] - 通过"空间重构"、"要素流通"和"理念升维",实现从单村增长转向"组团共富",村民变股东,文化资源转化为体验经济 [10]
土鸡在绿水青山间“飞”起来了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行业背景 - 进化镇土鸡因山林覆盖率高、散养环境优越,肉质紧实鲜嫩,在杭州老饕圈享有盛誉[1] - 2021年出现假冒土鸡问题,低价白羽鸡冲击市场,导致正宗土鸡销路受阻[1] - 传统养殖模式存在品质不一、销路分散、缺乏标准化等问题[2] 标准化建设 - 2022年6月成立强村共进公司,推出"进化飞鸡"品牌,推动规范化养殖[2] - 制定《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飞鸡"低密度生态养殖标准(2022)》,涵盖良种供应到包装销售全流程[2] - 采用国家级育种中心优质鸡苗,免费提供给养殖户,鸡苗野性足、运动能力强[2] - 实施一亩地最多养50只鸡的低密度标准,要求每天不少于8小时户外散养[3] - 新建高房顶、大空间鸡舍保障空气流通,建立7部门定期检查机制[3] 养殖技术升级 - 邀请畜牧专家用方言授课,传授疫苗注射、饲料配比等专业知识[3] - 建立统一免疫体系,鸡苗需打足规定疫苗,显著降低病害率[3] - 每只出栏鸡配备脚环和二维码,实现全程溯源[3] - 71岁资深养殖户年养殖量达七八千只,采用新标准后养殖更轻松[2] 品牌营销创新 - 设计飞机卡通形象品牌标识,定制统一包装提升识别度[5] - 2021年推出"萧帮帮"公益共富项目,搭建微信小程序线上销售网络[5] - 采用"社区团购+线上零售+驿站自提"新模式,覆盖内蒙古、新疆等地[5] - 开展直播带货尝试,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拓宽渠道[5][6] - 萧山年货节50只土鸡半天售罄,土鸡蛋20多篮抢购一空[6] 经济效益 - 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0万余元,人均月增收约3500元[6] - 10个村集体累计增收26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6] - 部分养殖户需雇佣帮手,支付月工资4000元[6] - 公司招募30余名村民从事宰杀、配送工作[6] 产业延伸 - 14个共富鸡场开发为亲子游打卡地,结合捉鸡、寻蛋等体验活动[7] - 2023年接待20多批组团游客,推出定制旅行攻略和文创产品[7] - 文创冰棍年销量超5000支,配套农家乐土鸡菜品受热捧[7] - 联动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等景点形成旅游线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