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爱宝(Alpha Bot)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级赛道在前 人形机器人如何跨越“落地”门槛?
上海证券报· 2025-04-11 03:24
市场前景与规模预测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预计达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0年销量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超640亿元;2035年销量超500万台,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1] - 2025年可能成为场景化落地起始年份,2026年或实现批量化规模应用;B端市场将率先起量,C端市场成熟预计在2030至2031年左右 [1] 当前市场现状与挑战 - 当前市场以科研开发者与技术爱好者为主,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出货比例较低 [1] - 行业面临量产工程化问题,需在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环节持续优化 [2] - 硬件性能不足制约量产,如传统电机能耗高、续航短,零部件需满足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等需求 [3] 技术瓶颈与供应链问题 -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且成本高,如六维力传感器、无刷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需与本体企业协同研发 [4] - 零部件技术突破依赖规模化量产,需结合技术创新与制造工艺优化 [4] - 底层算法未统一,运动控制平衡、大模型实时性、数据集不足及能耗问题制约实际应用 [4] 场景落地与量产策略 - 场景选择与量产可并行推进,取决于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及成本控制 [5] - 工业场景对可靠性要求极高(需稳定运行超20000小时),家用场景门槛较低(如扫地机器人需1000小时) [5] - 高附加值行业(如半导体制造)可作为落地切入点,例如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实现晶圆装载等高精度操作 [6] 行业发展趋势与风险提示 - 行业需警惕无效竞争,硬件方案收敛前竞争或缺乏实际意义 [3] - 量产需以正向现金流为目标,避免盲目追求规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