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
搜索文档
乐聚机器人获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深投控资本、东方精工等联合投资
新浪科技· 2025-10-22 10:10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产业链布局、完善产业场景应用,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 迈向大规模量产与多元化场景应用。 目前,乐聚机器人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已陆续投资了泉智博(一体化关节)、立聚动力(电机)、灵心巧 手(灵巧手)、刻行时空(数据平台)、具脑磐石(具身大脑)、具识智能(操作系统)等上下游企 业。同时,与东方精工联合打造了大规模人形机器人产线;与和而泰、东方精工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控 制器公司;与海晨股份联合成立生产物流场景解决方案的合资公司。(文猛) 责任编辑:宋雅芳 新浪科技讯 10月22日上午消息,乐聚机器人今日宣布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投控 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前海基础投资、石景山产业基金、东方精工、拓普集团、中信金石、中证投资、 道禾长期投资、盛奕资本、联新资本、探针创投、合肥产投、玖兆投资及中美绿色基金联合投资。 ...
机器人产业跟踪:贸易摩擦影响有限,人形机器人迎来布局时机
东方证券· 2025-10-18 17:2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尽管短期贸易摩擦加剧,但贸易摩擦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影响有限,行业有望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当前迎来布局时机[2][3][8] -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公司通过布局海外产能(如墨西哥、泰国、波兰工厂)降低了产业链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的不确定性[8] - 龙头公司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初开始生产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目标未来5年内产量达到每月10万台,并将累计交付100万台机器人列入激励提案,预示产业即将进入量产新阶段[8]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报告认为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将更加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量产趋势[3] - 相关投资标的包括:拓普集团(买入)、三花智控(买入)、五洲新春(买入)、恒立液压(未评级)、震裕科技(买入)[3]
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 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17 08:57
行业阶段与核心驱动力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定型试错阶段转向规模化放量阶段,行业增长斜率处于最大发展阶段 [1] - 政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 [1] - 当前产业已清晰呈现“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的递进逻辑,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 [3] 技术路线与场景拓展 - 技术路线从探索试错转向基本定型,形成以旋转关节模组为主和特斯拉引领的线性关节模组主导的两大技术阵营 [1] - 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实现突破,特斯拉Optimus Gen3设计已基本定型,将于今年底正式落地,搭载纯视觉AI训练方案与类人精细操作能力 [2] - 场景从单一工厂拓展至餐厅服务、家庭等社会化领域,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订单+场景验证”模式推进,优必选Walker系列已斩获数亿元合同,覆盖工厂协作、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 [3] 供应链成熟与产能准备 - 国内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包括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3] - 供应链自主可控,不同于2015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的状况 [3] - 政策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零部件突破,上海等地区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宇树、智元、云深处等企业获得行业批量订单 [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 - 协同效应体现在三个维度:特斯拉积累的120亿公里路面数据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FSD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AI大脑实现底层复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与成本控制经验迁移至机器人生产 [5]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的公司多来自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 [5] 产业进度与投资策略 - 特斯拉Optimus Gen3的定型是关键节点,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是产业分水岭,2026年有望实现5万台量产,2030年冲刺年产百万台目标 [6] - 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将大规模进入工厂场景,五年内有望渗透至部分家庭与社会化服务领域 [6] - 投资配置三大核心逻辑:绑定特斯拉等海外头部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灵巧手、关节总成、行星滚柱丝杠);国内龙头企业(如宇树、智元、华为、小米)的生态链;具备技术稀缺性的细分领域(如云深处的特种环境技术) [7]
第四季度全面看多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09:20
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 - 第四季度全面看多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 是交易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变化和量产预期的重要窗口期 [1] - 国产供应链预计第四季度将不断释放资本运作 订单出货 场景落地等消息 [1] - 首推T链 同时推荐产业趋势更优 放量更快的传感器 灵巧手 垂类应用端 国产供应链条等环节 [1] 工程机械行业复苏 - 9月挖掘机销量达1.99万台 同比增长25.4% 其中内销0.92万台同比增长22% 外销1.06万台同比增长29% 增速较8月进一步提升 [2] - 看好二手挖机出口快速增长对国内更新需求的拉动 以及国产品牌在海外份额的持续提升 [2] - 推荐工程机械龙头和零部件龙头 [2] 可再生能源政策与投资机会 - 国家发改委发布征求意见稿 机制上首次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和非电消费比重目标并列 [3] - 该机制延续全经济范围控排思路 有望通过强化绿电直连与绿证绿电交易职能 打开绿氢氨醇应用空间 [3] - 建议关注风电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标的 头部风机厂 海风及海外条线 低成本硅料 高效电池/组件等相关标的有望受益 [3]
港股异动 | 三花智控(02050)尾盘涨超8% 特斯拉正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规模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5:35
公司股价表现 - 三花智控股价上涨8.08%,报收44.42港元,成交额达11.65亿港元 [1] 行业前景与催化剂 - 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并自2026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台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量产前夕,国内外景气度共振,行业内多次出现亿元级别大订单 [1] - 人形机器人明年的量产阶段可能出现国内和海外产业共振,为零部件环节带来投资机会 [1] 公司业务进展与市场地位 - 三花智控深度绑定特斯拉,是其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的主力供应商 [1] - 公司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并已成立专门的机器人事业部 [1] - 公司正积极配合客户进行产品研发、试制、迭代并最终实现量产落地,机器人项目整体推进顺利 [1] - 机器人业务将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1]
三花智控尾盘涨超8% 特斯拉正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规模
智通财经· 2025-09-30 15:31
公司股价表现 - 三花智控股价上涨8.08%至44.42港元,成交额达11.65亿港元 [1] 行业动态与前景 - 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并于2026年开始量产,预计2030年前年产量达到100万台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量产前夕,国内外景气度共振,多次出现亿元级别大订单 [1] - 2025年至2026年的量产阶段可能出现国内与海外产业共振,为零部件环节带来投资机会 [1] 公司业务进展 - 三花智控深度绑定特斯拉,是其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的主力供应商 [1] - 公司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并已成立专门的机器人事业部 [1] - 公司正积极配合客户进行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项目整体推进顺利,旨在最终实现量产落地 [1] - 机器人项目将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1]
三花智控涨超5% 机器人产业国内外景气度共振 机构看好人形机器人打开公司增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29 10:04
股价表现 - 三花智控股价上涨5.5%至39.92港元 成交额达2.74亿港元 [1]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 国内外景气度共振 [1] - 行业内多次出现亿元级别大订单 [1] - 特斯拉预计10月下旬举办2025Q3业绩会 11月6日举办股东大会 [1] - Optimus V3发布在即 [1] 公司业务 - 三花智控深度绑定特斯拉 是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 [1] - 公司聚焦机器人机电执行器 整体推进顺利 [1] - 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 [1] - 已成立专门机器人事业部 积极配合客户产品研发和量产落地 [1] - 机器人项目将为公司开拓新增长曲线 [1]
机器人产业跟踪: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国内外景气度共振
东方证券· 2025-09-28 2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7] 报告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在明年进入量产阶段 国内外景气度共振[4][10] -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初开始生产 目标未来5年内产量达到每月10万台[10] - 国内厂商如优必选 智元 宇树等获得亿元级别订单 天太机器人获得10000台订单[10][11] - 国内厂商持续投入硬件和软件 智元预期2026年机器人出货量达数万台[10] 行业动态与事件总结 - 特斯拉Q2财报电话会明确机器人进展节奏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将在3个月内完成[10] - 优必选在2025年7月获得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11] - 智元和宇树在2025年7月获得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11] - 天太机器人在2025年8月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11] - 优必选在2025年9月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11]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更加受益[4] - 相关标的包括拓普集团(买入) 三花智控(买入) 五洲新春(买入) 恒立液压(未评级) 震裕科技(买入)[4]
中金 | 人机系列03:量产背后的硬件创新
中金点睛· 2025-09-26 07:57
行业阶段与核心观点 -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原型验证"向"量产筹备"跨越的关键节点,2026年被视为全球量产转折期 [2][6] - 行业核心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小脑运控能力显著提升,但硬件可行性仍受传动系统、续航难题和精度检测三大瓶颈制约 [2][6] - 特斯拉Optimus Gen3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至2026年迈向量产 [6] 减速器技术路线 - 现有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方案难以满足制造业重载场景需求,谐波减速器在下肢等高负载场景下寿命可能缩短至数千小时 [13] - 摆线针轮减速器单级传动减速比可达6-119,具备大扭矩和抗冲击性,可承受5倍瞬时过载,传动效率达85%-92% [8][14] - 相比RV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可通过小型化设计将外径降至40毫米以下,体积仅为传统RV减速器的约三分之一,更适用于人形机器人髋部、腰部和膝盖等高负载部位 [14] - 多家公司已布局轻量化摆线针轮减速器,例如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可实现减重30%的效果 [15][16] 轻量化材料应用 - 镁合金密度为1.8 g/cm³,约为铝合金的2/3、钢的1/4,单台人形机器人镁合金用量预计可达10–12公斤 [17][18] - 半固态压铸技术可降低镁合金加工端的燃爆风险,加工温度低于镁的熔融温度,远低于其燃点550℃ [18][19] - PEEK材料密度为1.3–1.45 g/cm³,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但价格昂贵,市场价格为每公斤300–400元 [17] - PEEK材料商业化受制于制造壁垒,其主要原材料氟酮成本约占PEEK整体制造成本的50% [20][21] 加工工艺创新 - 金属注射成型技术适合大规模量产形状复杂件,其成本不随零部件复杂程度上升而显著增加 [22][23] - 2022年全球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市场规模约192.2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359.6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1.64% [23] - 2022年中国金属注射成型市场规模约91.2亿元,占全球总市场规模的30.2% [23] 传感器技术迁移 - 旋转变压器具有环境适应性强、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征,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的主流选择 [3][29] - 全球旋转变压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37.17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4.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90% [29] - 以特斯拉Optimus Gen2为例,编码器的单机搭载量达54个,旋变传感器有望率先在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盆骨、下肢等位置替代传统编码器 [3][31]
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的平衡
机器人圈· 2025-09-03 17:09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1% [1] - 科技巨头包括微软 英伟达 亚马逊 OpenAI 软银通过投资或研发加速入局 [1] - 特斯拉Optimus 波士顿动力Atlas Figure AI Figure02 以及中国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优必选展开全球竞赛 [1] 优必选公司发展 - 优必选于2023年12月29日港股挂牌上市 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订单和交付端突破 产业化进程提速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毛利2.17亿元 同比增长17.3% 期内亏损4.4亿元 但同比减亏18.5% [8] - 公司计划2025年产能达1000台 交付数百台 2026年目标交付数千台 2027年力争实现万台级交付 [7] 技术演进方向 - 人形机器人正从"单机自主"迈向"群体智能" 成为未来工业场景演进核心方向 [1][4] - 优必选推出智能体技术Co-Agent 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 包括协同搬运 分拣 操作 质检 仿真环境下支持千台机器人并发 [4] - 针对工业落地进行多项改进 包括自主换电技术解决续航焦虑 RGB双目视觉提升环境适应性 52自由度仿生躯体实现15公斤负载搬运 [5] 工业应用与实训成果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 吉利汽车 一汽大众 奥迪 比亚迪 北汽新能源 富士康 顺丰合作 推动Walker S系列进入工厂实训 [3] - 在比亚迪工厂Walker S1实训效率提升100% 稳定性提升30% 在富士康完成第一阶段物流搬运任务 [5] - 通过实训优化关节稳定性 电池续航 软件系统稳定性 定位导航 运动控制 解决工业场景算法和软件稳定性难题 [5] 量产挑战与行业进程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但量产存在硬件难题包括关节电机过热 灵巧手载重不足 电池续航不足 [7] - 特斯拉Optimus原定2025年5000台量产目标可能延期 行业高速发展期可能需等到2026或2028年 [7] - 量产需平衡技术 需求与成本 找到合适应用场景让客户买单才能实现闭环 盈利仍是全行业难题 [8] 未来发展规划 - 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三步走:首先工业场景辅助产线工人 其次商业场景落地 最后家庭陪伴应用 [9] - 公司现阶段最关注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快交付和应用落地 而非盈亏平衡 相信伴随单机成本下降盈亏平衡是必然结果 [9] - 家庭级应用从技术与成本角度仍需较长时间成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