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酒店房源
icon
搜索文档
控诉OTA的日本酒店集团,这次骂错人了
虎嗅· 2025-07-26 20:39
事件背景 - 日本星野集团社长在社交媒体公开警告消费者避免通过Agoda订房 引发行业关注[1] - 问题源于2024年3月前Agoda平台存在未经验证的第三方房源 导致消费者履约问题[1] - 日本观光厅2024年6月对Agoda发出业务改善要求 但星野集团对改善措施不满[1] - Agoda CEO表示将引入AI监控系统自动删除不准确内容 并加强第三方供应商管理[1] 法律关系分析 - Agoda与星野集团不存在直接合约关系 平台权责面向第三方供应商而非酒店品牌[2][3] - 法律上Agoda作为平台方类似Amazon marketplace模式 品牌难以直接追究平台责任[2] - 星野集团的抗议被分析为"失语的抗议" 因缺乏法律依据支撑其诉求[3] 平台运营模式 - Agoda作为OTA平台核心功能是比价中心和流量入口 而非法律意义上的供应商[4] - 平台允许各类第三方供应商上架房源 包括代理商/分销商/旅行社等[4] - Booking集团季度间夜量超过3亿 Agoda采用法务滞后风险管理而非前置审核的商业常态[6] - 国际电商法律趋势显示平台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知情或应知情"供应商违规[7] 行业结构性矛盾 - 日本酒店业依赖境外流量增长 入境游客年增而国民旅游疲软[9] - 酒店产品标准化趋势加强 消费者决策从体验导向转向价格导向[11] - OTA平台已转型为平台式分销商 品牌面临"被看见但不能主导"的困境[11] - 问题本质是流量主导下酒店品牌与平台间的权力失衡[9][12] 平台责任边界 - Agoda在供应商资格审核和上架管控方面存在明显疏漏[5][6] - 平台应建立黑名单/休馆比对/举报下架等"知情及应对"流程标准[8] - 参照美国判例 平台在明知或应知风险未采取行动时需承担次级责任[10] 行业影响 - 类似问题可能发生在Tripcom/Hotelscom等其他OTA平台[13] - 反映日本酒店品牌在全球化供应链中仍存在"主权幻觉"[13] - 行业新秩序要求品牌重新认知流量动线和曝光控制的现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