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采收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让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菜”
科技日报· 2025-05-30 20:01
农业科技创新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展示自主研发的"京羽1号"羽衣甘蓝,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突破国外品种抗病性垄断,实现周年供应 [2] - 国内首款智能温室专用番茄品种"京番串粉1号"实现每平方米产量15公斤以上,种子价格仅为进口品种1/5,已示范种植2000亩 [2] - 快菜品种"捷丰寒冠"凭借耐寒耐抽薹特性打破北方早春蔬菜断档困局,年推广3万亩,全国辐射20万亩,为菜农增收3亿元 [2]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种子丸粒化技术使机械作业效率相比人工提升5倍,已输出到山东、河北等蔬菜主产区 [3] - 无人驾驶移栽机实现厘米级精度定植蔬菜,使种苗成活率从93%跃升至99%,用工成本降低40%,亩产值突破2万元 [3] - 采收机器人搭载AI视觉系统可识别98%成熟果实,使采收损耗率从15%降至3%以下 [3] 现代农业装备展示 - 自动化育苗流水线配备机械臂种子包衣和激光导航运输车,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 [2][3] - 植物工厂采用可调节LED光谱技术,鱼菜共生系统利用锦鲤产生的养分滋养生菜 [3] - 无人车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田间巡检,展示未来农业技术发展方向 [3] 产业发展目标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计划持续加大科技示范投入,力争到2027年实现蔬菜自给率提升15% [3]
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启幕,花粉、飞絮防治新技术亮相
新京报· 2025-05-27 18:55
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成果 - 2025年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展示103项科技创新成果 [1] - 自动巡护机器人用于鸟类监测、病虫害监测、树木倒伏断枝报警 [6] - 板栗采收机器人、宫廷盆栽技艺等新技术亮相 [6] 杨柳飞絮与花粉治理技术 - 无人机搭载AI视觉技术智能识别杨柳树雌雄株,准确率达90%,定向喷洒凝结剂抑制飞絮生成 [2] - 高分子凝胶沉降剂喷雾可有效减少飞絮扩散 [2] - 中国农业大学开发高效绿色花粉抑制剂,抑制花粉形成,使植物由生殖生长转为营养生长 [2] - 2种杨柳飞絮新型长效抑制剂通过树干注射缓释技术实现"一次注药、两年不飞絮",已推广示范一万多株杨树 [3] - 北京农学院团队研发圆柏花粉固定剂,高效沉降花粉并物理成膜 [3] 乡土植物品种创新 - 中国林科院培育新品种"华楸",实生苗次年开花,一年开花两到三次,花期从5月底持续至8月 [4] - 普通楸树需长至七八年才开花,新品种填补北京夏季开花林木空白 [4] 植物疗愈与生态功能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植物人格"测试,探索自然疗愈对紧张、压力的缓解作用 [4]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现绿道对交通污染改善显著,奥森公园悬铃木、白皮松和水系组合对氮氧化物吸附效率最高 [5] - 西城滨河公园国槐、垂柳和麦冬组合对颗粒物抑制效果较好 [5] 科普与互动体验 - 科技周设立五大展区,包括"花园城市创新工厂"、"科普活动与自然教育展区"、"未来生活试验田"等 [6][7] - 互动活动涵盖堆肥再生体验、非遗技艺展示、"年轮探秘大挑战"等 [7] - 活动持续至6月2日,期间举办百余项互动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