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愈

搜索文档
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启幕,花粉、飞絮防治新技术亮相
新京报· 2025-05-27 18:55
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成果 - 2025年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展示103项科技创新成果 [1] - 自动巡护机器人用于鸟类监测、病虫害监测、树木倒伏断枝报警 [6] - 板栗采收机器人、宫廷盆栽技艺等新技术亮相 [6] 杨柳飞絮与花粉治理技术 - 无人机搭载AI视觉技术智能识别杨柳树雌雄株,准确率达90%,定向喷洒凝结剂抑制飞絮生成 [2] - 高分子凝胶沉降剂喷雾可有效减少飞絮扩散 [2] - 中国农业大学开发高效绿色花粉抑制剂,抑制花粉形成,使植物由生殖生长转为营养生长 [2] - 2种杨柳飞絮新型长效抑制剂通过树干注射缓释技术实现"一次注药、两年不飞絮",已推广示范一万多株杨树 [3] - 北京农学院团队研发圆柏花粉固定剂,高效沉降花粉并物理成膜 [3] 乡土植物品种创新 - 中国林科院培育新品种"华楸",实生苗次年开花,一年开花两到三次,花期从5月底持续至8月 [4] - 普通楸树需长至七八年才开花,新品种填补北京夏季开花林木空白 [4] 植物疗愈与生态功能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植物人格"测试,探索自然疗愈对紧张、压力的缓解作用 [4]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现绿道对交通污染改善显著,奥森公园悬铃木、白皮松和水系组合对氮氧化物吸附效率最高 [5] - 西城滨河公园国槐、垂柳和麦冬组合对颗粒物抑制效果较好 [5] 科普与互动体验 - 科技周设立五大展区,包括"花园城市创新工厂"、"科普活动与自然教育展区"、"未来生活试验田"等 [6][7] - 互动活动涵盖堆肥再生体验、非遗技艺展示、"年轮探秘大挑战"等 [7] - 活动持续至6月2日,期间举办百余项互动体验 [7]
追寻自然疗愈力 “Z世代”带火情绪价值消费
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20:10
去景区化趋势下,小城游再成"顶流"。不少边远小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微度假综合体配套 等软硬件加持,完成县域"逆袭";年轻消费者则以错峰避堵、追求深度体验"说走就走",与小城双向奔 赴。携程统计,四线及以下小城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三线及以上城市11个百分点,新疆博 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山西忻州、云南普洱、贵州安顺、湖北孝感等新兴目的地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 年轻客群从环境、文化活动、周边人群中,汲取精神振奋、情绪提升、能量恢复等动力的"高能量"旅行 成为热词。美团平台统计,听音乐节、出海捕鱼、探访昔日矿坑、探秘热带雨林、乘热气球俯瞰大地、 自驾河西走廊、环中国边境线"国门游",成为"00后"热门玩法。其中"票根经济"火爆,有人"跟着演出 去旅行"催生了演出场馆3公里"酒店+After Party"消费圈;有人选择学陶艺、学扎染,有人瑜伽冥想、品 茶聊天;有人选择在纯白色民宿里放空自我,找回好睡眠。 "腿走得多远并不重要,心走得多远才最重要。"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年轻消费者甘愿为仪式感付 费,为认同感买单。深挖情绪溢价,实质是在商业逻辑中注入人文温度,在功能供给外创造情感价 值。"Z世代" ...
“挖菜游”走热:吉林山野变成“治愈系”社交新主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城市居民涌入吉林周边村镇开展“挖菜游”,山野菜成为文旅资源,乡村推出特色旅游套餐,挖山野菜热潮反映人们对“自然疗愈”的渴望 [3][4][6] 分组1:“挖菜游”现象 - 五一假期大批城市居民避开热门旅游线路,涌入吉林周边村镇开展“挖菜游”,年轻人将其视为减压方式和社交新主场 [3] - “吉林挖野菜攻略”等话题在社交平台热度攀升,户外驴友群“挖野菜 + 登山赏花”线路瞬间报名满额,参与者有“90 后”“00 后” [3] - “Z 世代”通过社交平台找“野菜搭子”,挖野菜成为彼此了解纽带,还能交到志同道合朋友 [3] 分组2:山野菜文旅商机 - 乡村将山野菜与农家乐等项目结合,推出“野菜采摘 + 农家饭”等特色旅游套餐 [4] - 龙湾度假山庄野菜宴订单排满,山野菜原材料供不应求 [6] - 长春九台举办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季,北山庙会开设野菜市集,游客可体验制作野菜相关食品 [6] 分组3:山野菜热潮意义 - 挖山野菜习俗由来已久,如今成为新型社交纽带、新民俗 [6] - 山野菜热重构城乡文化纽带,背后是人们对“自然疗愈”的渴望 [6]
文学经典还是毒鸡汤?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8:28
(原标题:文学经典还是毒鸡汤?) 几年前看阿兰·葛斯彭纳导演的电影《海蒂和爷爷》,当时我就有一个判断,这部电影大概率做了很多 适应现代性的修改。克拉拉从都市豪宅转到阿尔卑斯山上,残障的身体就能从轮椅上站起来了,这一情 节太过突兀,对自然疗愈的信仰中含有反智的成分;之前隐隐的反都市文明剧情,在小说原著中应有更 鲜明的体现。 最近读完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188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海蒂》的中译本,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与 2015年的电影《海蒂和爷爷》比起来,小说中有连篇累牍的宗教说教情节,也描述了海蒂山居的爷爷在 疗愈克拉拉上所起的关键作用。前者代表着神迹,后者宣示的是贫贱者比现代医护有着更高明的认知与 实践智慧,它们与自然疗愈叠加,构成《海蒂》反对现代文明的3个面向。 《海蒂》 "上帝比我们自己更清楚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要是我们向他祈求一些对我们不好的事,他是绝对不会 满足我们的。不过,只要我们诚心祈祷,不离不弃地相信他,他就会带给我们比我们所期望的还要好的 东西……" 瑞士 约翰娜 · 斯比利 | 著 翟红梅 | 译 译林出版社 2024 年 9 月 但就是这样一部内核深度反智的作品,仍被文艺界追捧,在中国尤 ...
挖野菜,穷人和野人都赢了
36氪· 2025-04-29 12:06
"周末去打野不?" Judy打开微信,男朋友的短信跳了出来。 这已经是他们最近两个月第三次讨论"打野"议题。 不是打电竞,而是今年春天最火的户外活动——挖野菜。 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走向田间地头,举着园艺铲和剪刀,年轻人一个个做起了"王宝钏",一边挖野 菜,一边用手机认证挖的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小红书上,关于"挖野菜"的讨论超过86万次;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寻觅"野菜搭子"的人也不在少数。网 友们彼此分享着当地的挖野菜宝典及各种野菜吃法:"上海三大挖野菜宝地""广东蕨菜正当时""今日份 折耳根+野葱大丰收"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野菜相亲局也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火了起来。 携程数据显示,3月以来"农庄+时令采摘"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50%;而根据飞猪的《2025清明假期出 游快报》显示,清明假期包含挖野菜体验的旅游热度同比增长47%。 没想到有一天,连野菜也能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的一种。 01 牛马变野人, 更有趣的自然疗愈法 对于挖野菜这件事的魅力,Judy自认是有发言权的。 几个月前,Judy还是个不沾厨房烟火气、一心只点小外卖的95后。 挖了两次菜后,她已经能熟练地辨认出荠菜与苦菜的纹路,手机相册存着二十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