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舞元气手环mini

搜索文档
驱蚊产品调查追踪:德敏舒一喷雾已下架 swekp精油贴被立案
新京报· 2025-08-29 14:06
行业监管动态 - 防蚊驱蚊类产品无论使用化学成分或植物源性成分均属于农药范畴 需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号 产品标准号和农药生产许可证号[4][6] - 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明确防蚊驱蚊产品属于农药范畴 需按农药管理要求标注相关证号[6] -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擅自宣传驱蚊功效涉嫌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查处[6] 企业合规问题 - 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在宣称驱蚊功能的同时缺失农药登记证号 产品标准号和农药生产许可证号 产品已下架[1][4]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宣称驱蚊功效但缺失农药相关证号 已被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1][6] - 乐比叮防护喷雾和锐舞元气手环mini仍作为驱蚊产品正常销售 但无农药登记证却宣称驱蚊功效 目前处于待立案状态[10] 企业运营状况 - 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经销商为广东德玛健康用品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为佛山市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两家公司均未回应采访提纲[5]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生产商为温州睿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其表示系品牌代工厂非销售商 将联系品牌方整改[7] - swekp旗舰店经营者徐州市华楼奚电子商贸有限公司2024年12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商标受让方湖南华信柏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7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7] 产品宣传行为 - 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在销售链接中宣称远离蚊叮 0岁可用 0避蚊胺0毒性 但外包装仅标注夏季防护[4]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在详情页宣称全球3500种蚊子都能防 纯天然不含避蚊胺 但实际包装未明确标注驱蚊防蚊[6]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截至8月28日仍在详情页面保留13米有效防叮 一蚊不剩等驱蚊功效表述[10]
驱蚊产品调查追踪:德敏舒一喷雾已下架,swekp精油贴被立案
新京报· 2025-08-28 18:49
监管执法动态 - 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因无农药登记证却宣称驱蚊功效已下架 [1][4]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因同类问题被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 [1][6][7] - 乐比叮防护喷雾和锐舞元气手环mini仍作为驱蚊产品正常销售且已被举报但处于待立案状态 [12] 产品违规详情 - 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宣称"远离蚊叮""0岁+可用""0毒性"但包装仅标注"夏季防护"且无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及生产许可证号 [4] -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宣称"全球3500种蚊子能防""纯天然"但包装未明确标注驱蚊功能且缺乏农药相关资质证号 [7][12] - 上述产品均使用植物精油成分但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属于农药范畴需依法管理 [4][7] 企业关联信息 - 德敏舒产品经销商为广东德玛健康用品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为佛山市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两者均未回应采访 [5] - swekp产品生产商为温州睿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认系代工厂并承诺联系品牌方整改) 旗舰店经营者为徐州市华楼奚电子商贸有限公司 [8] - 徐州市华楼奚电子商贸有限公司2024年12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湖南华信柏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7月因未公示年报被列入异常 [8] 行业规范依据 -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防蚊驱蚊类产品不属于化妆品 无论成分均属农药范畴 [4] - 农业农村部2021年意见规定标签标明防蚊功能的产品依法按农药管理 需标注农药登记证号等资质 [7] -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指出未取得农药登记证宣传驱蚊功效涉嫌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部门可查处 [7]
宣称纯植物无农药、母婴适用,多款“驱蚊”产品涉嫌无证销售
新京报· 2025-08-20 22:00
行业监管现状 - 防蚊驱蚊类产品无论使用化学成分或植物源性成分 只要标签或说明书标明具有防蚊驱蚊功能 即属于农药范畴 需按农药管理并取得农药登记证号 产品标准号和农药生产许可证号[3][4] -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擅自宣传驱蚊功效涉嫌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查处 如2024年9月浙江省案例中消费者获退一赔一补偿[4][5] - 根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 卫生用农药标签标注"适用于儿童 孕妇 过敏者等特殊人群"属于虚假误导内容[7] 产品宣传违规现象 - 部分产品在线上平台以"精油""防护"等字眼替代驱蚊功能标注 并使用"纯植物""无农药""母婴适用"等宣传噱头规避监管 实际包装未标明驱蚊功效及三证[1][2][6] - 多家企业产品涉嫌违规宣传 如乐比叮防护喷雾标注"驱蚊率100%" 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宣称"避蚊率99%" 违反广告法禁止说明有效率的规定[11][12] - 部分产品通过"儿童化妆品"认证暗示防蚊功效 如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使用儿童化妆品小金盾标志 但防蚊驱蚊产品不属于化妆品范畴[6][7] 产品安全性问题 - "纯植物""无毒"宣传缺乏科学依据 植物提取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且安全性需经毒理试验验证 合规驱蚊产品需标注毒性等级[9] - 母婴领域驱蚊产品尚无测试指标和产品分级 专家建议优先使用物理防护方法 婴幼儿和孕妇尽量不使用驱蚊环 驱蚊贴等产品[7][8] - 芳香气味外用驱蚊产品仅推荐在蚊虫不多环境中短时间使用(2小时以内) 实际使用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10] 企业回应情况 - 涉及企业包括乐比(广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广东德玛健康用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睿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锐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2] - 截至2024年8月19日 多数企业未回应资质与宣传合规性问题 仅温州睿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表示将联系品牌方整改[12] - 徐州市华楼奚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的swekp旗舰店仍持续使用"孕婴可用""100%防叮"等违规宣传表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