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锡器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商人吕文扬在亚洲村博美活动中编织多元商业纽带
搜狐财经· 2025-10-28 22:55
g and 13 新加坡商人吕文扬对"商业活化"的探索,总能找到独特的切入点。上个月,他带着团队走进位于东南亚贸易核心区的亚洲村,牵头举办了一场为期五天的博 美活动——这场融合了亚洲各国特色商品展示、传统技艺体验与商业洽谈的活动,不仅让亚洲村的街巷焕发生机,更成为他连接东南亚中小商家与全球采购 商的新纽带。对深耕亚洲市场多年的吕文扬而言,博美活动的核心不是"卖货",而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家找到合作的共鸣点。 初到亚洲村时,吕文扬便发现这里的"潜力与困境":村内聚集了来自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商户,手握优质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与 传统面料,却因缺乏统一的展示平台和推广渠道,难以对接外部大订单。"很多商户守着好产品,却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看见。"吕文扬决定,将博美活动打 造成"双向窗口"——既让外界看到亚洲村的多元物产,也让村内商户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活动筹备阶段,吕文扬的一个决策打破了传统展会的模式。他没 有按"国家划分展位",而是以"产品功能+文化故事"为核心重组展区:将泰国的天然乳胶制品、越南的草本洗护用品归为"健康生活区",旁边设置体验台让 访客现场试用;把中国的刺绣、马来西亚的锡器纳入" ...
探寻马来西亚霹雳州锡矿上的华人奋斗史
新华社· 2025-07-04 15:55
马来西亚霹雳州锡矿历史 - 19世纪中叶华人矿工推动当地锡矿产业迅速崛起,华人从劳工发展为组织者、经营者和技术人员,构成完整矿业体系的主轴 [1][2][3] - 19世纪末马来半岛锡矿产量跃居全球第一,霹雳州成为矿业心脏,华人贡献得到当地马来社区高度认可 [3] - 20世纪80年代全球锡价大幅下滑导致矿场关闭,矿区逐渐被绿意覆盖,但锡矿文化象征意义增强 [3][6] 锡矿产业技术与发展 - 华人矿工带来更有效率的采矿技术,擅长治水、排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2] - 早期采矿条件恶劣,初期死亡率高达81%(69人进矿仅13人存活) [2] - 锡矿开采促使拉律、近打、怡保等无名山野发展为城镇,形成完整产业链 [3] 锡矿文化传承 - 近打锡矿博物馆保存矿车、泵机等实物,记录华人矿工奋斗历史 [1][4] - 锡器重新出现在文创商店,矿工形象进入节庆活动,矿区遗址改建为展览空间 [6] - 法国记者和当地学者通过书籍记录锡矿历史,强调铭记先辈付出的重要性 [7] 产业经济影响 - 锡矿开采使马来西亚从丛林密布的国家转变为繁荣发展的经济体 [3] - 华人资金与劳动力投入结合马来酋长支持,促成19世纪全球最大锡矿产地形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