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工艺品
icon
搜索文档
锈迹新生 看我国轻工业遗产的蜕变之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7-21 13:48
工业遗产改造与文旅融合 - 全国已有超200处工业遗址通过改造实现产值提升,文旅融合、科创孵化等模式为其注入新动能 [1] -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由废弃老瓷厂改造而成,已斩获国内外64项荣誉,成为全球文化地标 [5] - 陶溪川创意集市从每周2天增至3天,摊位从55个增至1200余个,2024年接待游客1164万余人次 [6] 景德镇陶溪川案例 - 1平方公里文创空间在原宇宙瓷厂基础上改扩建,保留22栋老厂房及烟囱、水塔等工业元素 [5] - 街区汇集2.86万手艺人摆摊,平均年龄28岁,部分从业者月收入达9000元 [6] -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通过数千张黑白照片展示10万陶工历史贡献 [5] 中山罐头厂改造案例 - 中山市广利罐头厂闲置20年后改造为"潮人社区",占地66.96亩,总投资1.2亿元 [10][11] - 保留工业风同时融入潮流设计,改造为咖啡厅、餐饮、文创办公区等,入驻30余户商家 [10] - 通过"工改"微改造不拆建原有建筑,形成4.5万平方米文旅片区,实现"工文旅"融合发展 [10][11] 东湖醋园运营模式 -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设有5个展馆展示山西老陈醋历史文化与82道古法酿造工艺 [15][16] - 开发系列研学活动如"醋动五谷""探秘山西老陈醋"等,年接待大量学生群体 [16] - 成立创新工作室研发含老醋成分的文创产品,计划融入AI技术提升体验 [17]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滴水湖旅游度假区专场活动盛大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7-19 12:16
活动概况 -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滴水湖旅游度假区专场活动于7月18日开幕 以"消费+商业""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旅游"的创新融合模式呈现 [1] - 活动展现上海临港的夏日活力与独特魅力 为激活区域经济和文化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1] 活动内容 - 开幕式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义怀、嵊泗县委常委沈建明、港城集团党委书记奚志忠共同启动 [3] - 特色市集吸引近百名市民游客 包含手工艺品、特色美食、文创互动等内容 [3] - 现场直播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和中超联赛 营造沉浸式观赛体验 [3] - 《星辰变》动画展映及动漫IP互动打卡点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3] - 联动嵊泗列岛资源 设置伴手礼、直供海鲜专区和文创产品展示区 [3] 商业联动 - 活动发展票根经济 联动海曲荟、港城文化艺术中心及周边商业 [3] - 串联精品酒店群落、在地文化体验与特色消费场景 推出丰富消费折扣权益 [3] - 港城广场3期新商户集中开业 与专场活动形成联动效应 [4] 区域合作 - 活动与嵊泗文旅深度融合 共塑区域品牌形象 [4] - 推动长三角文旅行业多层次合作 助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4]
推进“一村一品” 培育“银发经济” 泰国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9
泰国"一村一品"项目发展 - "一村一品"项目已带动泰国7000多个村镇的特色产业发展 3万多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成为拉动泰国消费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 在"一村一品"商铺消费可享受额外税收优惠 个人最高可减免税款5万泰铢 [1] 泰国政府刺激消费政策 - 2025年对进口商品总值不超过1500泰铢的货物免征关税 [2] - 在边境10个特别经济区内 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至10% 为期10年 [2] - 对跨国企业征收15%的最低企业税 同时设立"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研发、绿色制造和员工培训 [2] 泰国旅游业发展 - 2024年泰国接待外国游客超350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 67万亿泰铢 [2] - 预计2025年入境外国游客将突破4000万人次 [2] - 政府持续优化签证政策 推出旅游补贴、酒店折扣和航班补助等措施 [2] 泰国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泰国电商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4% 达到1 1万亿泰铢 预计2027年将攀升至1 6万亿泰铢 [3] - 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触网转型" 加快移动支付普及 推动线上购物向乡村延伸 [3] 泰国银发经济发展 - 2024年泰国老年人口约1400万 相关消费支出达1 7万亿泰铢 同比增长3 8% [3] - 预计2029年老年消费支出有望增至2 2万亿泰铢 [3] - 政府将向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每人1万泰铢的消费补贴 全面提高老年津贴标准 [3]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吸引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
新华网· 2025-07-06 18:12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6日上午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幕 吸引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 [1] - 展会主题为"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共创繁荣" 印度尼西亚担任主宾国 [1] - 吸引德国 西班牙 俄罗斯 马来西亚 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 商协会组织以及国内18个省(区 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展 [1] - 参会外宾和以外宾为主体的经贸活动数量均超往届 [1] 展区设置 - 设置丝绸之路国际合作 区域合作交流 甘肃特色优势产业 时尚消费品及外贸优品展区等4个展区 [1] - 展出装备制造 石油化工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新能源 航天航空 现代农业 数据信息等近40类 上万种产品 [1] - 期间将举办30多项专业论坛和经贸洽谈活动 [1] 主宾国参与 - 印度尼西亚共有16家企业参展洽谈 展出优质咖啡产品 特色食品加工品 手工艺品和印尼传统蜡染服饰 [1] -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表示希望深化印尼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 现代农业 文化旅游 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经贸合作 [1] 展会影响力 - 兰洽会是甘肃省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 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 [2] - 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31届 是甘肃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2] 签约成果 - 本届兰洽会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81个 签约金额6500多亿元 [2] - 项目涉及新能源及装备制造 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 新材料 数字信息 有色冶金等领域 [2]
秒到账、扫货省一笔……入境游“磁吸力”攀升 境外游客惠享优质服务“买买买”
央视网· 2025-07-02 15:02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情况 - 湖北和辽宁大连于7月1日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1] - 湖北省首批57家退税商店覆盖武汉、宜昌、恩施等8个城市 [1] - 大连市有5家综合商场和40多户品牌商户成为首批运营单位 [16] 政策具体内容 - 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降低小额消费退税门槛 [2] - 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升至2万元 [5] - 转账退税不设上限 [5] - 境外旅客需在我国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 [16] 政策实施效果 - 武汉商场首日有英国游客购买2000元电子产品,获得177元退税款 [2] - 俄罗斯游客在大连购买茶叶并享受"即买即退"服务 [12][13] - 波兰游客购买电子产品、服装和手工艺品 [7] - 武汉武商梦时代绝大部分商品符合退税政策要求 [9] 服务优化措施 - 大连推出"即买即退"服务,退税款可"秒到账" [10] - 境外旅客通过扫码上传资料即可当场获得退税款 [16] - 大连要求旅客使用VISA或银联信用卡,并在25日内离境 [18] - 大连计划进一步优化退税商店布局 [20] 市场反应 - 英国游客认为政策使购物和退税更便利 [2] - 波兰游客预测新规将吸引更多国际客户 [7] - 俄罗斯游客表示对赶上退税优惠感到幸运 [13]
团结携手 筑梦高原
辽宁日报· 2025-06-28 09:32
民生改善 - 医疗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等,填补当地空白 [2] - 2024年度那曲市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量达918人次,同比增长82.5% [2] - 完成"五个中心"建设(含高级创伤中心),提升医疗救治保障能力 [2] - 通过"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本地医疗骨干,形成可持续医疗团队 [2] - 教育援藏实施"组团式"帮扶,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获2023年教学质量第一名 [3] - 建设辽宁文化工作站和教研基地校,建立两地教育资源长效交流机制 [3] - 实施水电路讯气等基建工程,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如7.28公里迎宾路亮化) [3][4] - 智慧城市系统实现农副产品电商一体化管理,提升生活便捷度 [4] 产业经济 - 3年累计落实援藏资金9.35亿元,实施131个项目 [5] - 2024年招商引资目标4.8亿元,实际完成6.88亿元(完成率143.3%) [5] -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高原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 [5] - 非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推动经济从单一农牧业向多元化转型 [5] - 实施28个产业项目(如安多县旅游文化服务区),提供8000余岗位,带动1.3万农牧民增收 [5] - 那曲青稞吐司等特产纳入辽宁政府采购目录,累计销售额4.6亿元,惠及5000余户 [5] - 通过"辽洽会"等展会推广冬虫夏草、牦牛肉等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 [6] - 文旅活动如"极地那曲天际之旅"吸引线上线下600万人次参与 [6] 人才培养与文化交融 - 设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开展"3+3"中高职联合培养试点 [7] - 辽宁与那曲35个县区/企业结对,2000名青少年"手拉手"书信交流 [7] - 那曲艺术团连续3年参与辽视春晚录制,促进文化互通 [7] - 建成西藏首座山脉主题馆(安多唐古拉陈列馆),展示民族交融历史 [8]
亚投行刮起“中国风”: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外国嘉宾直呼“真棒”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43
亚投行年会非遗展览概况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12家代表性企业以"非遗技艺+老字号品牌+文创IP"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展览,吸引超千人次中外嘉宾参与[2][3] - 参展企业覆盖传统工艺、文房四宝、服饰、健康四大类,包括同仁堂、瑞蚨祥、荣宝斋等老字号及"北京礼物"运营商[4] - 展会实现非遗产品生活化转型,冰箱贴、胸针、茶具等文创产品三日售罄,部分企业月库存量被清空[3][4] 参展企业创新实践 - 一得阁突破传统墨业边界,推出"墨分五色"香薰蜡烛、洗手液及"肚里有墨水"饮用水等跨界文创[6] - 珐琅厂以景泰蓝技艺开发饰品与冰箱贴,瑞蚨祥推出盘扣胸针、蚕丝发簪等"国潮美学"产品[6] - 菜百首饰与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合作,用黄金珠宝演绎皇家纹样及动物IP形象[7] - 荣宝斋00后传承人现场演示木版水印技艺,吴裕泰展示宋代点茶,同仁堂进行手工搓丸等沉浸式体验[10][11] 文化出海与传承创新 - 企业强调文化出海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赋予产品文化符号激发外宾兴趣,如欧洲嘉宾购买文房四宝让孩子体验东方文化[9][10] - 老字号加速年轻化转型:一得阁开发香水文创,瑞蚨祥采纳年轻人建议设计"直上云霄"小象造型产品[11] - 传承人提出"三心一敬"理念(耐心、静心、恒心、敬畏),认为非遗传承需兼顾技艺与匠人精神[11][12] 非遗产业转型趋势 - 展览显示非遗可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如明十三陵凤冠冰箱贴、中轴线主题文创成为城市文化名片[5] - Z世代推动老字号创新,年轻消费者从文化接收者转变为传统再造者,与企业形成互动共创模式[10][11]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与创新需相互赋能,例如将宋代点茶与现代茶饮结合,实现"在传统主干道上再创新"[10][12]
第9届南博会前5天签约金额达86.63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23:47
展会签约成果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共签约商贸合同163个,签约金额达86.63亿元人民币 [1] - 签约产品主要为农产品食品类、矿产品类、化工类、机械设备类和服装鞋帽等 [3] - 东南亚国家实际签约合同89个,金额11.79亿元人民币,占比14.3% [3] 签约区域分布 - 签约合同数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缅甸、中国香港、意大利 [3] - 南亚八国和南盟工商会参展企业482家,设置699个标准展位,巴基斯坦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量均居第一位 [4] - 南亚馆累计交易额达448.14万元人民币,较上届增加166.58万元人民币 [4] 创新与转型举措 - 促成供应链服务、国际物流、海外仓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及智能化服务等合作协议项目20余个,推动云南从区域贸易节点向全球产业链枢纽转型 [3] - 首次开设跨境直播专区,会期累计观看人数570万人次,日均客询量超1500条,实现跨境订单120万美元 [3] 参展企业与销售表现 - 吸引50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参会 [3] - 斯里兰卡作为主题国,销售情况多日登顶南亚馆销冠,并稳居境外参展国家现场销售额前三位 [4]
消费新观察|百年茶馆生出业态“新枝”
央广网· 2025-06-22 15:26
传统消费与现代商业交融 - 观音阁老茶馆作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古老场镇代表,保留着原木梁柱、老式灶台等清代建筑特色,成为传统消费与现代商业交融的生动案例 [1] - 老茶馆不仅吸引本地老茶客,还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等地的游客,营造出穿越百年的文化体验氛围 [1] - 百年茶馆的旺盛人气带动整条老街业态升级,形成传统与现代消费并存的格局 [2] 老街业态升级与商家增长 - 彭镇茶馆数量从30多年前的仅两家发展到目前超百家,显示出传统消费场所的显著增长 [2] - 当地政府保留老酱油铺、铁匠铺等传统业态的同时,已引进155家涵盖咖啡、文创、传统服饰等领域的新兴商家 [3] - 咖啡馆通过"咖啡+公益"的复合经营模式,两年内完成扩店并辟出280平方米公益图书馆空间,吸引年轻消费者 [2] 年轻消费群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 年轻群体在10点后成为老茶馆的主要客源,周末座位供不应求,显示传统文化场所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2] - 传统服饰店发现手作盘扣、扎染工艺备受年轻人青睐,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有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买单 [2] - 老街形成"老茶馆为核,多元业态共生"的生态,灰瓦白墙间百年茶香与咖啡醇香交织,老茶客与年轻人共同构成消费场景 [3] 商业生态与经营模式创新 - 茶具店主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选择入驻,显示传统文化对商业选址的影响力 [2] - 老旧物品收藏店主张健将老茶馆比喻为根,各种新业态为枝,形成共生发展的商业生态 [3] - 返乡创业者通过打造兼具休闲与文化交流功能的咖啡馆空间,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并实现业务扩张 [2]
电商小镇“踏云”而起
搜狐财经· 2025-06-17 10:41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 乐谷电商小镇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 去年618购物节创下1 3亿元线上交易额 单日订单量突破10万单 [3] - 采用"村企合一"模式整合9个村资源 构建"溯源种植-直播销售-仓储物流-运营孵化"全产业链闭环 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超万元 [4] - 形成"现摘现发"极速供应链 实现零库存高效周转 大幅压缩物流成本 上午采摘的草莓下午即可发往全国 [11] 数字新农人培育体系 - 建立"政策+培训+服务"立体引育体系 提供租金减免 专项基金扶持 降低创业门槛 [7] - 与高校合作开设直播课程 培养近百名新农人主播 返乡青年宋庆辉转型主播后月收入翻两番 [6][7] - 90后孔宁宁从直播小白成长为单场带货5000单达人 并带动20余名妇女就业 形成"一人创业 多人就业"裂变效应 [9] 集体经济协同发展 - "村企合一"模式推动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跨越式增长 增收幅度达5 7万至19 2万元 [11] - 打破各村资源分散困局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直播与农田仅一墙之隔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11] 产业生态升级规划 - 从单一农产品销售向手工艺品 家居用品等品类拓展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矩阵 [12] - 创新策划电商购物节 乡土文化直播周等活动 吸引全国消费者"云游"乐谷 [12] - 设立涉农电商孵化中心 计划扶持100家小微农业企业转型 带动超1000名农民就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