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铁2号线
搜索文档
打开“时光胶囊”,重读长沙“城”长密码 | 大长沙·城长记
长沙晚报· 2025-09-28 07:10
城市供水 - 1951年长沙首座自来水厂建成 初始日供水能力为7500吨 未经过滤 主要满足消防和设站售水需求[2][3] - 工程建设初期条件艰苦 排管工人埋管速度从每天45公尺提高到185公尺[3] - 当前长沙日供水能力已达290万吨 服务面积935平方公里 覆盖人口600余万 水质经过12道工序和97项检验[5] - 总投资近60亿元的椒花水库正全力冲刺年内下闸蓄水目标 建成后年供水量达8130万立方米 可保障40多万居民用水安全[5] 城市交通 - 1951年前湘江两岸交通依赖人力划渡 大西门到溁湾市一线日通行量最多达6000多人[6] - 轮渡建设妥善解决了300多名原人力划工的转业问题[6] - 南长路(现书院路)全长4430公尺 修建旨在解决市区南部无汽车通行道路的交通困境[6][7] - 截至2025年 长沙过江通道总数增至15条 包括橘子洲大桥(1972年通车)、银盆岭大桥(1991年通车)、地铁2号线(2014年开通)及兴联路大桥等[8] - 新韶山南路等6条融城干道建设推进 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开通 长沙与湘潭地铁互联互通仅需21分钟[8] 城市景观与公园 - 1951年建设的儿童公园是长沙市首个儿童公园 选址于蔡锷路原瓦砾空地 设施包括篮球场、排球场、阅览室及喷水池[10] - 沿江大道工程全长7160公尺 提升了交通和防洪能力 并成为观赏江景的场所 拆迁3282户棚户的工作得到市民支持并在20多天内完成[10][11] - 长沙现已拥有烈士公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2008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12] - 2025年4月开工的长沙奥体中心项目占地1000亩 规划建设可容纳近10万人的“一场两馆” 旨在成为长株潭融城发展新地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