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搜索文档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成立40周年大事记
第一财经· 2025-11-19 15:24
40年来,科技委累计完成政府决策咨询、工程技术论证等重要项目近3万个。 今年是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40周年。40年来,科技委累计完成政府决策咨询、工程技术论证等重要项目近3万个,在重 大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城市安全保障等领域留下深刻智慧印记,成为推动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引擎"。 2月23日 沪建设89第175号 上 · 关于成立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任命特约顾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科长、副秘书长和委员的通知 市建工局、市政局、住宅总公司、公用局、房地局、建材局、园林 局、环卫局、工业院、民用院、市政院、建科所、展科所、施工所、 基础公司、构配件公司、住宅一公司: 为加强上海建委系统的科学技术工作,促进市政建议、建筑、 她材、公用亭业的发展,适应开创科学技术工作新局面的需安,将 成立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技委)。 科技变是在市建变领导下作为委领导决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 顾问、咨询机构。科技委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技术政策问师提出 意见或者建议,经变领导讨论决定后,交有关职能部门执行。 一、科技委的主要职责范: () 对姿属各行业的技术政策、 ...
厦门:同翔高新新厝安置房一期主体结构顺利完工
环球网· 2025-11-03 16:17
项目概况 - 项目为厦门同翔高新城PPP项目新厝安置房一期工程,由中交三航局承建,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 [1] - 项目位于同翔高新城核心地带,建设用地面积37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万平方米 [1]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8栋高层住宅楼(最高32层,最大高度97.65米)、3栋单层附属建筑及两层地下车库 [1] 项目意义 - 项目是同翔高新城产业公共服务配套的核心项目,将完善片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市配套体系自组织、自循环发展 [2] - 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区域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品质,促进产业集群化跃升及“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2] 施工挑战与进展 - 项目施工面临基坑深度大(最大开挖深度16.0米)、锚索施工周期长、交叉作业面多及环境复杂等挑战 [1] - 基坑支护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整体基坑面积约45000平方米 [1] - 主体结构封顶是重要节点,后续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以确保早日竣工交付 [2]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深圳!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12:05
核心事件 - 中国将于2025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 改革开放成就 - 深圳GDP从197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增长近一万三千倍 [7] - 人口从30多万增长至实际管理人口2400多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7] -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全球知名企业从深圳起步并走向世界 [7] - 深圳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包括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等 [10]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12] 科技创新实力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领跑全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实现七连冠 [2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23]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次登顶全球创新指数榜单 [23] - 拥有超4000家创新载体,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国家级平台 [25] - 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1] -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喷水作业等应用已进入日常生活 [16][18][20] 外贸与开放水平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5万亿元 [15] - 已与59个国家的95座城市建立友城关系 [15] - 前海率先开展跨境金融、法律事务等制度型开放试点 [12]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逾10万家,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34] - 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占全国文化企业营收的8.5% [34]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新加坡、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国际舞台演出 [33][34]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深圳为设计之都和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27] 城市生态建设 - 公园数量从2个增至1320个,成为千园之城 [37] - 拥有超3600公里绿道网络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 [39] - 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鲲鹏径等全域公园城市项目 [37][39] -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每年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停留 [41][43]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3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2 09:01
医疗服务供给 - 北京市共有3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1][3] - 全市有88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科夜间诊疗服务以加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医疗救治 [3] - 医疗机构正优化服务流程以保证儿童就近就便得到医疗服务并缩短等候排队时长 [3] 文化消费活动 - 2025北京朝阳国际灯光消费季于10月11日开幕 亮马河 奥林匹克公园等地布置了53处光影装置 [5] - 消费季期间将举办约500场消费活动包括奥园国际碳水节 寻光音乐会等 活动持续至10月底 [5] -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启幕 三高炉上演高炉音乐会 [7] - 高炉音乐会已从一场演出成长为北京文化的金名片 见证了文化带五年来的蝶变发展 [7] 农业科技与贸易 - 2025数智农业与服务贸易大会暨第三届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于10月11日开幕 会期三天 [9] - 主题展览上众多农业科技及国内外优质农产品亮相 全国道地农产品纷纷参会 [9] 学术交流活动 - 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于10月11日开幕 将陆续举行14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 [10] - 本届学术月突出前沿性 青年化 国际化特点 围绕人工智能 医药健康等主题举办活动 [10] 文化艺术展览 - 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今风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亮相 展出66件马面裙展品 [12] - 展览依据马面裙的美学演变分为3个单元 展期至2026年3月29日 [12] - 陶然亭公园举办第三届菊花文化节珐琅展 展出20余件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珐琅作品 [14]
古特雷斯:城市建设应提供安全与归属感
新华网· 2025-10-07 09:32
文章核心观点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世界人居日呼吁建设更强大的城市以应对危机 强调城市不只是基础设施 更承载着家的承诺和安全与归属感[1] - 2024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城市应对危机之策” 指出在快速城市化世界中 城市承受着冲突 政治动荡及气候紧急状态等多重危机影响[1] - 城市发展被视为寻找危机解决方案的关键 需展现对新移民的包容性 并重视地方政府作用以提高社区韧性[1] 世界人居日背景与主题 - 第40届联合国大会于1985年12月将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人居日 旨在促使人们关注人类居住环境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等基本权利[1] - 2024年世界人居日主题聚焦于城市如何应对各类危机[1] 城市面临的挑战 - 各种危机如冲突 政治动荡及气候紧急状态已迫使上亿人离开家园 其中大多数人选择在城镇寻找庇护[1] - 城市现有医疗服务 供水系统和交通网络已不堪重负 同时新的灾害风险也在逼近[1] 解决方案与呼吁 - 应通过城市发展寻找危机的解决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改善住房 供水和卫生设施[1] - 呼吁城市对新移民展现包容性 并重视地方政府在提高城市社区韧性方面的作用[1] - 呼吁分享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创新举措[1]
山东省厚道鲁商促进会在2025新加坡山东周与新加坡绿色发展联盟共启绿色合作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09-29 16:49
活动概况 - 中国山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暨2025新加坡山东周开幕式在新加坡金沙会展中心举行 主题为“向新而行 共创未来” [1] - 活动旨在共商鲁新交流合作新举措与新愿景 增进了解并厚植合作优势以共促高质量发展 [1] 合作协议 - 山东省厚道鲁商促进会与新加坡绿色联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协议旨在将“厚道鲁商”的诚信底色与新加坡绿色发展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合 为两地企业搭建互利共赢新平台 [1] 合作领域与议题 - 双方围绕绿色低碳 城市更新改造 AI建筑 低碳技术 适老化建设 绿色照明等前沿议题进行沟通 [1] - 合作探索绿色经济 数字化转型 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机遇 [2] - 共同探索鲁新两地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1] 合作战略与目标 - 目标是将山东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与新加坡的绿色技术和国际经验有机结合 共同探索绿色发展“鲁新方案” [2] - 推动更多山东企业“走出去”与新加坡伙伴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2] - 依托新加坡在“生态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 智慧化运营的成熟经验 结合山东产业基础与市场潜力 推动绿色理念与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应用 [2] 合作展望 - 推动鲁新合作迈向实质化 机制化新阶段 [1] - 共同探索鲁新两地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1]
打开“时光胶囊”,重读长沙“城”长密码 | 大长沙·城长记
长沙晚报· 2025-09-28 07:10
城市供水 - 1951年长沙首座自来水厂建成 初始日供水能力为7500吨 未经过滤 主要满足消防和设站售水需求[2][3] - 工程建设初期条件艰苦 排管工人埋管速度从每天45公尺提高到185公尺[3] - 当前长沙日供水能力已达290万吨 服务面积935平方公里 覆盖人口600余万 水质经过12道工序和97项检验[5] - 总投资近60亿元的椒花水库正全力冲刺年内下闸蓄水目标 建成后年供水量达8130万立方米 可保障40多万居民用水安全[5] 城市交通 - 1951年前湘江两岸交通依赖人力划渡 大西门到溁湾市一线日通行量最多达6000多人[6] - 轮渡建设妥善解决了300多名原人力划工的转业问题[6] - 南长路(现书院路)全长4430公尺 修建旨在解决市区南部无汽车通行道路的交通困境[6][7] - 截至2025年 长沙过江通道总数增至15条 包括橘子洲大桥(1972年通车)、银盆岭大桥(1991年通车)、地铁2号线(2014年开通)及兴联路大桥等[8] - 新韶山南路等6条融城干道建设推进 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开通 长沙与湘潭地铁互联互通仅需21分钟[8] 城市景观与公园 - 1951年建设的儿童公园是长沙市首个儿童公园 选址于蔡锷路原瓦砾空地 设施包括篮球场、排球场、阅览室及喷水池[10] - 沿江大道工程全长7160公尺 提升了交通和防洪能力 并成为观赏江景的场所 拆迁3282户棚户的工作得到市民支持并在20多天内完成[10][11] - 长沙现已拥有烈士公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2008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12] - 2025年4月开工的长沙奥体中心项目占地1000亩 规划建设可容纳近10万人的“一场两馆” 旨在成为长株潭融城发展新地标[12]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中标合肥城建2025年拟建地块工程1标段总承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5 19:54
公司业务动态 -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以联合体形式中标合肥城建总承包项目 承担所有单体住宅楼 配套用房 地下车库 室外综合配套等建设内容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18万平方米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 项目装配率要求不低于50% [1] 项目区位特征 - 项目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北二环与铜陵北路交口 地处新海生态公园内 紧邻地铁3号线站点 [1] - 项目将促进合肥新站区与肥东经开区 瑶海经开区等区域连片开发与产业融合 [1] 项目社会效益 -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居住条件 提供现代化高品质居住空间 [1] - 项目将完善周边社区功能与路网结构 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 - 项目助力合肥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 [1]
陈朋:城市建设要统筹攻坚战与持久战
经济日报· 2025-09-23 08:04
城市建设战略 - 城市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兼顾攻坚战与持久战,避免面子工程和急于求成[1] - 攻坚战旨在解决影响当前和长远的突出问题,需树立问题意识并听取群众意见以识别积弊[1] - 持久战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靠人民群众,聚焦高品质生活需求[2] 城市更新攻坚重点 - 城市更新是攻坚战主要着力点,需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危旧房应改尽改并推进完整社区建设[2] - 借助城市更新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实现数字化转型[2] - 优化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高效协同[2] 内涵式发展方向 - 城市建设需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革除摊大饼式旧思维,树立精耕细作理念[3] - 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交通设施方面着眼长远、通盘考虑,避免运动式落实和烂尾工程[3] - 合理布局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将更多资源留给人民群众[2]
城市建设要“面子”更要“里子”(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9 06:12
城市“里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政策导向 - 城市发展必须将生态和安全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1] - 韧性城市建设是城市“里子”工程的核心,旨在使城市在面对灾害时能快速保供、保畅、保安全 [1] - 随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存在建成时间早、设计标准不高、长期高负荷运行等“先天不足”问题,集中进入老化期 [1] - 城市要素高度集中,运行系统复杂,灾害风险联动性增加,防控难度加大 [1] 推进“里子”工程建设的系统化方法 - 坚持系统观念,通过统筹协调预防和解决城市安全问题,例如防汛工作需要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协同 [2] - 统筹地上和地下,实现“里子”“面子”一张图规划,并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2] - 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建设与运行,加大对运营维护的资源投入,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科技赋能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 - 保障大城市安全运行需依靠科技手段而非人海战术,以提高工作质效 [2]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上报 [2] - 科技赋能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 [2] - 具体案例包括安徽合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打造城市数字“安全屏障”,以及山东枣庄上线智能防汛系统 [3]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5万公里 [3] -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 [3] - 超过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了监管平台,基本覆盖燃气、桥梁、供排水等重点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