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雕龙栏柱
icon
搜索文档
来西夏陵,在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印记
新华社· 2025-07-12 16:10
西夏陵概况 - 西夏陵是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并成为中国第60个世界遗产 [1] - 陵区包含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1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 [1] - 已出土7100余件各类文物,是研究西夏社会、宗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1] 出土文物与工艺技术 - 鎏金铜牛采用外范内模浇铸技术,展现西夏高超的金属冶炼和铸造水平 [3] - 雕龙栏柱出土于6号陵,柱身三面浅浮雕盘龙戏珠图案,反映中原龙文化影响 [7][8] - 带文字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融合突厥、佛教和汉族风格,刻有西夏文和汉文工匠名字 [13][14] - 白釉瓷板瓦采用南方釉封匣钵口装烧技术,瓷胎含大量石英,集两宋南北窑技术精华 [17][18] 文化融合特征 - 西夏仿借汉字造字方法创造近6000个西夏文字,碑文常用西夏文与汉字双语 [5][6] - 陵区出土瓷片包括耀州窑青釉印花瓷盘和景德镇湖田窑精品瓷器,反映宋夏贸易繁荣 [10][11] - 鎏金铜牛体现党项人向汉族学习农耕技术,是文化交融的重要例证 [3] 历史地位与价值 - 西夏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通过"榷场"和"和市"与宋朝进行贸易 [10][11] - 西夏陵文物展现多民族智慧融合,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实证 [20][21]
国宝画重点|这处新晋世界遗产,见证西夏王朝历史与多元融合
新华社· 2025-07-12 11:41
西夏陵申遗成功 - 西夏陵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也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1] - 西夏陵由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组成,占地近40平方公里 [1] - 西夏陵出土7100余件馆藏文物,包括建筑构件、石碑、陶瓷器、马具、钱币等 [1] 西夏陵出土文物 - 绿釉鸱吻出土于6号陵西碑亭遗址,形体高大威猛,反映了西夏对唐宋鸱吻形制的继承与创新 [5] - 绿釉迦陵频伽出土于3号陵陵塔遗址,制作技艺复杂,神态祥和沉静 [8] - 鎏金铜牛重达188公斤,采用外范内模浇铸技术制作,表面鎏金工艺历经千年依旧金光 [11][12] - 鎏金卷草纹铜带扣通体鎏金工艺精细,说明西夏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 [12] - 雕龙栏柱出土于6号陵,柱身三面浅浮雕盘龙戏珠图案,雕琢细腻 [12] 西夏文化与工艺 - 红砂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出土于8号陵,是西夏雕塑的典型作品 [15] - 荔枝纹金牌饰纯金捶揣而成,做工精细展现高超金属加工工艺 [15] - 西夏文红砂岩残碑存西夏文楷书16字,字体清秀流畅 [15] - 竹雕出土于6号陵,雕刻有庭院、松树、假山等中原人民生活场景 [16] 西夏历史地位 - 西夏鼎盛时疆域达115万平方公里,曾控制河西走廊 [1] - 西夏陵为延续近二百年的西夏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见证 [16] - 西夏陵实证了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16] - 西夏陵彰显了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的文明特色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