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挂式无障碍智能辅具
搜索文档
敢闯会创 这些年轻人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 2025-10-27 07:05
大赛概况与规模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冠军争夺赛于10月15日在河南落下帷幕,由教育部等11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吸引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673所高校参与 [1] - 大赛规模从2015年首届的3.6万余个项目,跃升至2025年的619万个项目,共有2443万人次报名 [11] 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领域 - 冠军团队王冠项目致力于突破现有传统架构在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上的限制,打造具备通用能力和深度思维的自主可控AI基础模型,目标是让AI像人一样思考 [2] - 电子科技大学团队项目“太虚方寸”是一款面向未来6G通信的毫米波高集成封装阵列天线,致力于攻克6G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替代,目前已申请15项发明专利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团队项目“磁合星枢”是面向巨星座建设的新体制卫星平台,部分技术已得到工程验证,目标是为中国低轨巨型星座建设贡献新方案 [10] 社会需求与特定行业应用 - 浙江大学陈奕好领导的Voxsee团队由本科生组成,专注于为视障群体开发一款颈挂式无障碍智能辅具,将AI硬件技术应用于解决特定社会需求 [5] - 福建农林大学“农创兔芯”项目紧抓宠物兔都市消费新机遇,依托直播电商平台建立以宠物兔为核心的业务体系,2024年营业额达1247万元 [11] - 南京理工大学高翔宇通过材料专业相关项目证明该学科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价值与无限可能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 清华大学持续推进“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创意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9] - 郑州大学着力完善“科研反哺教学、赛事驱动转化”的长效机制,将学科专业交叉从“偶发”变为“常态”,并将“兴趣驱动、项目贯穿、梯队建设”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7] - 兰州理工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6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建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红柳创客梦工厂”,并引导学生将项目与区域经济特色及地方产业聚焦 [8] - 福建农林大学通过打破院系壁垒支持复合型团队成长,组建了12人跨领域导师组,形成“技术+产业+赛事”三维指导体系,并建立跨学院实验室共享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