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搜索文档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常州金坛在上海举行文化产业推介会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8:48
金坛地处江苏省南部、常州市西部,位于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上海、南京、苏锡常三大都市圈交汇 处。今年是金坛撤市设区10周年,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霞在推介会上表示,金坛是常州最年 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10年来,金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 等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加快常金同城化步伐。 证券时报记者同时了解到,近年来,金坛加快构建了以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新医药、新智能装备 为主导的"五新产业(300832)"体系。2024年,"五新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达669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 量比重超85%;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29.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90%。最新披露的数据显 示,当地已培育上市企业8家,数量较10年前翻了两番,占全市的比重也在大幅增加,目前有5家在辅导 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常州"龙腾行动"计划重点后备企业,资本市场"金坛板块"正加速崛 起、提质扩容。 "多年来,金坛始终脚踏实地践行'店小二'服务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种子在金坛这片沃土生 根发芽。"朱霞表示,近年来,金坛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聚焦文商体旅融合,布局"赛旅联动""宠物 经济" ...
资金透视:交易型资金小幅降温
华泰证券· 2025-10-21 10:53
核心观点 - 海外风险扰动下市场缩量震荡,资金指标降温是衡量市场回调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 [2] - 各类资金投资行为分化但整体仍在活跃区间,市场承接动力仍存 [2] - 交易型资金热度回落但仍在高位水平,配置型资金"抄底"意愿回升 [2] 交易型资金动态 - 散户资金上周净流出137亿元,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回落至9月初水平 [3][10] - 融资资金上周净流出128亿元,融资交易活跃度环比回落至11.0%,为2025年9月以来最低值但仍处2016年以来高位 [3][16] - 私募基金备案数量环比回升至270家,回归8月发行数量中枢水平 [3][6] 配置型资金流向 - 公募基金仓位自8月中旬后首次出现回升迹象,加仓呈现哑铃型策略,侧重金融等防御性品种并关注回调较多的TMT [4][6] - 主动配置型外资(10月8日-10月15日)净流入7.8亿元,单期净流入规模创2025年以来新高 [4][6] - 配置型外资同期净流入8.9亿元,其中被动配置型外资流入1.1亿元 [6] 北向资金持仓分析(25Q3) - 科技板块是主要加仓主线,电子(北方华创、中际旭创)和电力设备(阳光电源、宁德时代)获加仓,但减仓拥挤度高的通信(新易盛等) [5] - 消费板块中白酒、医药被减持,但生猪养殖方向获加仓 [5] - 周期板块中材料行业获加仓,但对资源品方向配置度减弱 [5] 各类资金边际变化详情 - 散户资金净流入银行、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行业,净流出计算机、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方向 [6][10] - 杠杆资金净流入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基础化工等,净流出电子、通信、计算机等行业 [6][16] - 股票型ETF净流入190亿元,但宽基ETF净流出188亿元,行业中有色金属、银行、非银行金融等净流入居前 [6][40] -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85亿份,新发强度小幅回升,普通股票型与偏股混合型基金权益仓位环比回升 [6][30] 其他资金观察 - 产业资本上周净减持113亿元,本周解禁市值633亿元,供给端压力环比回落 [72][73] - 上周股票回购金额34亿元,回购预案金额59亿元,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行业回购额居前 [72][76] - 一级市场募资金额环比回落,新增IPO 2支募资9.28亿元,新增定增4支募资80.24亿元 [88][89] - QDII ETF上周净流入163亿元,溢价率环比回落,主要净流入中国香港 [93][96] - 险资入市比例回升,25Q2财产险公司权益资产占比16.16%(环比+0.36ppt),人身险公司占比13.34%(环比小幅回升) [60][62]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17 07:3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特别提示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或"道生天合")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 股(A股)并在主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上 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证监许可〔2025〕1713号)。发行 人的股票简称为"道生天合",扩位简称为"道生天合材料科技",股票代码为"601026"。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人(主承销商)")担任本次发行的保荐人(主承销商)。 本次发行采用向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定向配售(以下简称"战略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 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 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综合评估发行人合理投资价值、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 值水平、所属行业二级市场估值水平、市场情况、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发行 价格为5. ...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并在主板上市网上发行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17 07:3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特别提示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 在主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 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证监许可〔2025〕1713号)。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或"保荐人(主承销商)")担任本次发行的保荐 人(主承销商)。 本次发行采用向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定向配售(以下简称"战略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网下投资 者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与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 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13,188.00万股。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数量 为3,956.4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30.00%,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承诺的认购资金已于规定时间内 足额汇至保荐人(主承销商)指定的银行账户。依据本次发行价格确定的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 2,079.4310万股,约占发 ...
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年会将于12月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9:04
大会基本信息 - 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年会主题为“重新定义城市交通”,将于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1] - 大会将举办十多场专题会议,并包括《低空经济2》新书首发式、“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发布会等活动[1]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参会方涵盖无人机、无人机反制、eVTOL、航电、飞控、材料、运营等领域的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1]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1] - 从国内各主要城市推进情况看,仍有许多需要商榷交流之处[1] - 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关键时期,需进一步认识低空经济的本质特征,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规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1]
山西:系列路演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迈向“生产线”
科技日报· 2025-10-16 09:29
活动概况与核心目标 - 山西省密集举办系列科技成果路演与对接活动,旨在深化校地校企协同,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1][2] - 活动核心目标是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链,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4] -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4][5] 具体活动与成果转化 - 山西农业大学专场路演有8项科技成果签约,涵盖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签约总金额达570万元,其中一个苹果新品种以200万元实现转化[1] - 中北大学专场路演聚焦工业智能、气象监测等领域6项高水平成果,促成某重点制造企业与“智能重构工业测控网络”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家投资机构围绕“高可靠性气象仪”项目深入沟通[6] - 山西大学专场路演展示6项技术成熟度高的成果,近40位投资机构和企业代表与团队深入交流,现场互动热烈[7] - 太原理工大学对接活动试行“先使用后付费”新模式,重点推介“机器人精密谐波减速器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降低转化风险并提升成功率[8][9] 涉及领域与技术方向 - 活动覆盖能源低碳转型、先进制造升级、前沿科技应用、现代农业发展等关键领域[2] -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路演集中展示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多能融合、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的18项重大科技成果[4] - 中国科学院煤化所专场路演展示高精度气相镀膜、CO2捕集利用等多项前沿技术,与山西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4] 参与方与协作机制 - 活动汇聚政府部门、顶尖学府、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协同模式[4][5] - 中北大学专场有针对性地邀请43家相关企业、4家金融机构参会,搭建精准对接与投融资桥梁[6] - 通过汇聚政策制定者、技术研发者、资本持有者、产业应用方和创新服务者,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2][5]
前三季度A股并购交易3470件,活力重现,四大看点看并购市场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0-15 22:13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总体概况 - 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5870起并购事件,交易规模约14981亿元,交易数量同比微增0.51%,交易规模同比下降2.61% [1] - A股市场并购交易3470件,同比增长7.93%;重大资产重组事件134件,同比增长83.56% [1] - 并购市场呈现三大新趋势:拟IPO企业退出路径多元化、差异化定价机制常见化、“协议转让+收购”模式成熟化 [1] 并购交易结构与行业分布 - 前三季度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总额达5160.26亿元,其中产业整合案例为46起,占比34.32% [2] - 并购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交易规模1958亿元,同比上升176.29%;材料行业交易规模1627亿元,同比上升52.21%;资本货物行业交易规模1438亿元,同比下降34.20% [2] 券商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政策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2] - 2025年券商整合案例频发,包括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浙商证券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等 [3] - 头部券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20.87%和20.26%,合计占比41.13% [5][6] - 中邮证券仅参与2起并购事件,但交易金额达1163.67亿元,市场份额10.12%,主要得益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项目 [5][6] - 交易数量集中度高,中信证券、博星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四家机构合计交易数量占比达28.9% [5][6] 政策驱动下的标杆性并购案例 - 并购重组制度持续优化,政策红利释放下标杆案例涌现,如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股权等 [8] -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为《重组办法》修订后首单适用简易审核通道的案例 [9] - 天迈科技实控人变更为苏州启辰,成为“924新政”后首例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 [9] 北交所并购市场动态 - 2025年北交所大额对外收购事件频率显著超过2023年及2024年 [9] - 2025年正在进行中的亿元级对外收购案例已有4起,而2023年至今已完成亿元级并购仅3项,市场活跃度提升 [9] - 北交所公司并购主要目标为核心业务协同、拓展海外市场及产业链整合,以快速实现业务多元化并增强竞争力 [10]
并购重组市场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20
并购重组的积极意义 -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市场化的重要体现,以企业价值为基础,通过价格机制调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2][3] -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重要体现,包含融资和价格发现功能,为上市公司注入新资产并优化资源配置[5] - 并购重组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通过横向、纵向、混合合并等方式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6] - 并购重组是投资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PE、VC等机构可利用专业优势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7] 并购重组市场现状 - 市场活跃程度高,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量达5774起,交易金额3089.03亿元,较2023年增长117.30%[8] - 政策扶持力度大,新"国九条"、"科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在鼓励并购重组、提升审核效率方面作出部署[9] - 并购重组重点突出科技创新领域,2024年并购标的集中在信息技术、工业、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案例有728起,占比53.5%[11] - 国有资本整合加速,2024年央企和地方国企平均并购金额分别达268.26亿元和136.79亿元,较过去10年均值增长129%和170%[12] - 境外并购活动显著增长,2024年境外并购事件占比达8.6%,交易平均金额34.32亿元,同比增长17.86%[12] 并购重组中的问题 - 二级市场举牌收购比例较低且不规范,2024年A股举牌次数仅71次,其中51.22%存在违规问题[13] - 跨界并购重组仍有难度,2024年全年跨界并购数量为25起,在政策颁布后占比仍仅为26%[14][15] - 并购重组估值规则有待完善,IPO估值与并购估值差异大,2024年IPO发行市盈率均值21.71倍,上市首日达76.64倍,而并购标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16] - 投资者保护有待提升,存在利用并购重组进行高价估值、虚假承诺等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18] 并购重组对策建议 - 关注并购重组的板块定位及必要性,标的资产需符合各板块定位并与上市公司主业具有协同效应[19][20] - 关注跨界并购重组的风险性,跨界并购失败率是行业内并购的2.5倍,需谨慎对待避免盲目追逐热点[21][22] - 关注并购重组交易的合法合规性,重点核查资产权属、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23] - 关注资产定价公允性和业绩承诺可行性,确保定价经过市场博弈,业绩承诺符合行业发展规律[24][25] - 关注并购重组后的整合风险,强化事前尽职调查、事中估值分析和事后投后管理,避免控制权纠纷[25][26]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10-13 06:39
中国并购市场整体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5,870起并购事件,同比微增0.51%,交易规模约14,981亿元,同比下降约2.61% [2][3] - 百亿元规模以上的重大并购事件共19起,其中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以1,159.67亿元的交易规模位居榜首 [2] - 从并购规模分布看,交易金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的事件占比最高,为总体交易金额的37.95%,大于100亿元的事件占比为36.78% [14] 地区与行业分布 - 上海地区并购交易规模以3,859亿元排名第一,但同比下降43.98%,北京以2,895亿元位列第二,同比下降52.96%,浙江以2,736亿元排名第三,同比上升31.48% [6]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成为并购最活跃领域,交易规模达1,95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76.29%,材料行业和资本货物行业分别以1,627亿元和1,438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8] - 协议收购是主要的并购方式,规模达7,103亿元,占总规模的45.34%,增资和外部吸收合并分别以1,830亿元和1,597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10] 并购目的与重大交易 - 战略合作是首要并购目的,规模为2,614亿元,占总规模的17.14%,横向整合和资产调整分别以2,180亿元和1,089亿元紧随其后 [13] - 前三大并购交易包括: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159.67亿元)、新奥股份子公司收购新奥能源65.89%股权(552.97亿元)、大连万达商管出售48家万达广场(500.00亿元) [2][18][20][21][25] 财务顾问机构排名 - 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金公司以2,410.04亿元交易规模位居财务顾问榜首,中信证券和中邮证券分别以2,400.85亿元和1,163.67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1] - 按交易完成日统计,中信证券以2,248.34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和东方证券分别以1,566.15亿元和1,055.92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2] - 在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中,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信证券、中邮证券、中金公司分别以1,782.80亿元、1,159.67亿元和685.14亿元位列前三 [34] 中介服务机构排名 - 律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国枫、中伦、金杜律师事务所分别以791.90亿元、696.11亿元和340.18亿元的交易规模排名前三 [37] -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天健、中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以974.93亿元、561.29亿元和505.50亿元位列前三 [40] - 资产评估机构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联资产评估、中企华资产评估、立信资产评估分别以1,019.58亿元、974.05亿元和588.25亿元排名前三 [43]
固定收益定期
国盛证券· 2025-10-09 20:04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科技成长和低位顺周期品种,建议沿用非典型哑铃配置策略,以应对权益市场波动 [1][3] - 在权益慢牛与转债供需矛盾深化背景下,转债回调幅度有限,表现略优于权益市场 [1][33] 市场回顾:市场表现与估值 - 截至9月26日,9月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41%,跑赢权益市场1.18个百分点,而上证指数月度下跌0.77% [1][7] - 9月权益市场呈现结构分化,科技成长板块表现优异,转债受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表现略优于权益 [1][7] - 汽车和电子行业转债领涨,主要受8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双增、AI算力需求增长等因素驱动 [8] - 截至9月26日,全市场可转债算术平均价格为148.09元,环比下降0.20%,处于2023年以来97%分位的高位 [13] - 转债估值上行,全市场可转债平均转股溢价率为40.78%,余额加权平均转股溢价率为42.24%,均位于2023年以来的底部位置 [2][15] - 与8月底相比,9月转债的加权转股溢价率环比上升6.51个百分点 [2][15] - 中盘、低价转债表现更优,信息技术、材料、可选消费是月度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涨跌幅分别为2.48%、1.62%、0.00% [17][22] 市场回顾:持有人结构与一级市场 - 2025年8月上交所可转债市场规模为3918.32亿元,环比减少74.74亿元 [2][23] - 8月上交所前五大持有人为公募基金(1512.42亿元,占比39%)、企业年金(676.97亿元,17%)、保险机构(320.73亿元,8%)、一般机构(251.07亿元,6%)、证券公司自营(268.18亿元,7%) [2][23] - 8月公募基金在上交所增持92.63亿元,而企业年金、保险机构、一般机构和证券公司自营分别减持58亿元、32.32亿元、13.07亿元和21.02亿元 [2][23] - 深交所8月可转债市场规模为3143.34亿元,前五大持有人为基金(1128.31亿元,占比35.90%)、企业年金(430.92亿元,13.71%)、自然人投资者(394.14亿元,12.54%) [2][23] - 8月基金在深交所增持66.96亿元,企业年金增持9.44亿元,而自然人投资者减持35.47亿元 [2][23] - 9月上市新券较少,仅有胜蓝转02、凯众转债和金威转债3只上市,首日价格均在130元及以上 [27][29] 策略布局:投资建议与组合表现 - 建议沿用非典型哑铃配置策略,重点配置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推动的科技成长板块,并加入大消费、有色化工等低位顺周期品种 [3][33] - 上期转债优选组合在7-9月期间收益为32.34%,大幅跑赢同期中证转债指数8.13%的涨幅 [3][32] - 具体建议关注热门主题的绩优标的,如AI垂直应用的道通转债、铜基合金材料博23转债、极薄铜箔技术领先的嘉元转债 [3][33] - 同时建议关注消费、化工等低位顺周期板块转债,如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转债、石油石化板块的盛虹转债、宠物食品龙头的中宠转2等 [3][33] - 推荐组合包括华懋转债、道通转债、博23转债、嘉元转债、中宠转2等多个行业个券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