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基

搜索文档
京博:科技创新驱动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实践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14:38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 - 公司通过农业遥感监测系统与作物生长模型深度融合实现农田水分、养分状况实时可视化 [2] - 应用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农业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技术模型标准化 [2] - 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良种良法使示范田亩均增收20.3%,小麦亩产最高较对照田增产32.9% [2] 循环经济体系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通过粉碎发酵转化为食用菌培养基和有机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还田"闭环 [3] - 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使25个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13.85%,氮磷钾含量提高6%~7% [3] - 微生物矿化作用促进土壤养分释放,降低表层盐分含量并改善贫瘠土壤肥力 [3] 产业链整合创新 - 推行粮食与经济作物轮作订单农业模式,实现土地全年高效利用并锁定收购渠道 [4] - 冻干菠菜、草莓及羽衣甘蓝等经济作物直接对接食品加工厂,释放土地生产潜力 [4] - 马铃薯等作物定向供应食品大厂加工薯片,形成产销一体化链条 [4] 乡村振兴实践 - 联合政府与公益机构打造循环水养殖池、智能流水槽系统实现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监控 [5] - 突破花椰菜自主育种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 [5] - 牛场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将粪便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同步解决污染与农田改良需求 [5] 社会经济效益 - 创新用工模式培育400余名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全年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 [6] - 带动农民增收超1000万元,形成"长期稳定就业+季节性用工"的灵活就业体系 [6] - 三产融合模式联动农业生产、加工与乡村旅游,构建数字化生命共同体治理体系 [6]
秸尽其用 有多少种可能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在清丰县马村乡大岳村草帽加工厂,小麦秸秆被加工制作成草帽、草辫包等特色工艺品。纪全举 摄 扶沟县小麦秸秆离田场景。黄金峰 摄 农作物秸秆被称为"另一半农业"。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常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在1亿吨左右,居全国第二位。 眼下,河南麦收已结束。粮食颗粒归仓后,秸秆这个"另一半农业"也将开启全新旅程。它们将去往何处?秸 秆究竟是粮食生产的废弃物,还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踩在"三夏"的田埂上,答案逐渐清晰。 过去倒逼出来的产业,从"不让烧"到"不必烧""不想烧" 为啥不想烧?答案很统一,因为现在的秸秆"很值钱"、处置"很方便"。 曾几何时,秸秆的归宿是"一烧了之"。 彼时,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小麦收割后麦茬很高,秸秆收集和处理相对不易。对于小农户而言,焚烧 秸秆不需要额外的劳动力和成本,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处理方式。 "站在农业生产角度,短期内,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可以作为天然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但长期焚烧又会导致 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最终影响农作物生长。"省农科院农业专家表示。 从生态环境来看,秸秆焚烧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河南地形三面环山,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极差,秸秆焚烧产 生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