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光谱成像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从2025意大利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看技术发展新趋势
仪器信息网· 2025-07-22 11:24
近红外光谱技术核心进展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硬件创新、算法优化和应用拓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向更智能、更普惠分析工具演进的趋势 [1] - 2025年意大利国际会议集中展示三大核心方向:仪器硬件革新、数据处理方法进阶、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 [1] - 技术融合特性显著,结合高光谱成像、多模态数据融合和自动化系统推动产业落地 [1] 仪器硬件革新 - 设备小型化与成本控制成为硬件创新核心主题,MEMS/InGaAs传感器模块实现530-1700nm灵活配置 [3] - 便携式设备在食品安全(伊比利亚火腿饲养方式区分准确率100%)、药品检测(3D打印药物非破坏性验证)、咖啡品质田间快速测定等场景实现高精度现场分析 [5] - 专用光谱仪器发展迅速,如挪威MiniSmartSensor通过交互几何光学设计实现食品亚表面检测 [7] 算法与模型进阶 - 化学计量学方法从传统PLS回归向更智能、自适应建模策略转变,挪威"第一性原理"方法论提高模型鲁棒性 [9] - 深度学习面临数据不足挑战,韩国CAE模型实现地理溯源高精度鉴别,日本CNN分析种子活力 [12] - 开放集识别技术突破封闭集限制,爱尔兰OpenMax-CNN模型实现95%未知类别识别准确率 [14] 应用场景拓展 - 技术应用边界扩展至生物能源(丹麦团队提高产气效率15%)、农业(意大利甜橙无损检测)、工业(土耳其原油快速预测)等领域 [18][19] - 自动化技术推动实验室机器人(斯洛文尼亚团队完成26000次自动测量)、无人机(意大利COLIBRI项目)、工业在线监测(西班牙实现500g/min检测速度)等场景落地 [23][24][25] - 医疗领域创新显著,日本团队实现皮肤屏障功能快速评估(准确率92.41-97.37%)和透析过程非侵入监测 [29][30] 高光谱成像技术 - 农业领域应用突出,丹麦CTIS系统实现葡萄成熟度实时监测,法国便携设备提升糖分分布预测精度 [33] - 工业领域西班牙团队开发陶瓷-玻璃分选系统(97.46%识别准确率),意大利团队检测海盐微塑料 [34] - 地质科学领域爱尔兰团队改进YOLOv8模型实现岩芯自动化分析 [35] 多模态与未来趋势 - 数据融合策略提升模型准确性,意大利团队整合NIRS与GC-IMS实现蜂蜜高精度鉴别 [37] - 瑞典团队开发13亿参数NIRS专用语言模型,推动技术术语与方法学深度理解 [37]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MEMS传感器普及、算法可解释性提升、多参数联用系统构建等 [41]
36氪广东首发|全国首家、专注计算成像研发,「西湖智能」完成超五千万元Pre-A轮融资
36氪· 2025-07-14 18:1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西湖智能视觉科技完成超五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1] - 资金将用于深化技术产品矩阵 推进产能建设 加速全球化布局 [1] - 此前公司已获得由中科创星领投 西湖科创投和西湖创新基金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提供集感存算一体的成像系统解决方案 [1] - 依托西湖大学科研平台 通过底层光学硬件和算法突破推动智能成像系统革新 [1] - 专注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成像的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系统 [1] 核心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要产品聚焦高光谱成像系统 高速相机和3D成像系统 [1] - 目标开发低成本 低功耗 低带宽 高通量的智能视觉成像系统 [1] - 已构建三大核心技术矩阵:视频级高光谱成像 万帧级超高速动态捕捉 微米级3D成像 [4] - 视频级高光谱成像实现单次曝光获取完整高光谱数据立方体 显著提升成像速度与效率 [4] - 万帧级超高速动态捕捉满足极端高速场景精准观测需求 [4] - 微米级3D成像提供超高精度三维视觉感知能力 [4] 技术突破与行业价值 - 计算成像技术通过联合优化光学硬件与算法 突破传统光学成像速度慢 功耗高 易受运动目标影响等痛点 [3] - AI技术突飞猛进促进计算成像落地应用 公司基于AI+光学实现新突破 [3] - 无人机挂载公司产品可高效获取1.5平方公里范围内每一点的光谱信息 [3] - 单次曝光可获取光谱 三维偏振 视频等多维信息 重塑医疗早筛 工业质检 消费电子 自动驾驶等领域 [3] 研发投入与团队实力 - 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60% [4] - 研发团队包含10名博士和4名硕士 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研究经验积累 [4] - 创始人袁鑫博士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 谷歌学术引用超13000次 H指数59 申请专利30余项(已授权15项) [2] 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 - 计算成像技术是下一代智能感知的核心引擎 赛道至少是千亿级市场 [3] - 三年规划基于现有三大核心技术持续拓展产品线 加强技术纵深 保持领先优势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 - 五年规划搭建标准化生产线 提升规模化交付能力 推动计算成像领域标准制定 [5] 投资机构观点 - 东方富海认为公司技术将多维信息编码至二维空间 再利用AI算法重构 获得更多观测维度 [6] - 产品在半导体检测 低空 安防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6] - 希望融资加快产品规模化量产 推动机器视觉行业向高维智能成像升级 [6]
深度|AI勘探初创KoBold Metals联创Josh:未来矿业竞争核心是预测能力与不确定性建模
Z Potentials· 2025-05-06 10:59
公司业务模式 - 利用AI技术构建全球最大地球科学数据集 通过传感器 数据系统和预测模型组成的完整技术栈革新矿产资源勘探方式 重点关注锂 铜 镍等电池和AI驱动经济所需金属 [3][4][12] - 每年在四大洲70个项目投资超1亿美元 采用"假设-验证"科学方法 通过算法预测矿藏位置后实地采集岩石样本 航空探测和钻探验证 [3][6][12] - 勘探环节创造核心价值 单个成功项目可带来百倍至千倍回报 目前拥有60多个勘探项目 其中赞比亚Mingomba铜矿品位达5% 远超行业0.6%平均水平 [5][12][13][14] 技术体系架构 - 技术栈包含三大模块:新型传感器采集地球物理数据 数据系统整合历史与实时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数十种预测模型提升勘探精准度 [4][15][16] - 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等自研设备 以600种频谱采集数据 结合卫星图像 航空磁测 岩石样本等多维数据源训练模型 [15][18] - 模型实时更新机制 地质学家现场采集数据后立即重新训练 形成"预测-验证-迭代"闭环 显著提升勘探效率 [16][17] 行业洞察与战略 - 全球铜需求未来25年将超历史总开采量 锂产量需增长10倍 但地表易发现矿藏已枯竭 需通过技术手段探测深层矿床 [10][38] - 勘探成功率从30年前8次/十亿美元降至不足1次 KoBold目标将单次发现成本控制在5000万-1亿美元 [21][23] - 稀土元素稀缺性被夸大 实际制约因素是下游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 而铜 锂等关键金属存在真实供给缺口 [26][27][28] 方法论与认知框架 - 提出《勘探认识论》指导决策 强调可证伪预测 避免确认偏误 同时维护多个竞争性假设以优化勘探路径 [35][36] - 数据价值维度越高预测能力越强 需整合百年历史手工地图与现代遥感数据 没有单一"银弹"型数据集 [9][18][19] - 估值模型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 矿山生命周期产量可精确预测 高品位矿床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20][14] 地理布局与资源分布 - 重点勘探区域包括赞比亚铜带 刚果(金)等中非地区 北美和澳大利亚锂矿带 避开格陵兰等政治高风险区域 [12][24][29] - 赞比亚Mingomba矿床矿体规模大且连续性好 核心区铜含量5% 需开采矿石量仅为普通矿床的1/10 [13][14] - 锂矿勘探全球不足 当前主要硬岩锂矿多为上世纪寻找钽矿时偶然发现 相关地质科学研究仍处早期阶段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