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品质再生水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新华社· 2025-10-07 16:02
河湖治理成效 - 山东通过系统治理使沂河等河湖重现水清岸绿,从劣Ⅴ类水体恢复生机,成为近百种鸟类的栖息地 [3][4] - 当地关停淘汰落后企业290余家、燃煤锅炉140余台,整治散乱污企业1000多家,完成20余家企业退城进园,转向生态工业模式 [4] - 十四五期间山东累计实施231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建修复人工湿地120余个,新增湿地面积约4.6万亩,修复河湖缓冲带233公里 [4] 水资源循环利用 - 肥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7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9%,通过再生水利用实现高效循环 [5] - 再生水厂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传统工艺加双模法制成高品质再生水,累计处理尾水3700万吨,日均减少地下水开采4万多吨 [5] - 污水-再生水-工业用水的循环模式在山东12个地市推广,年再生水利用量突破10亿立方米 [6] 生态价值经济转化 - 日照潮白河白鹭湾小镇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发展文旅,2024年接待游客59.89万人次,实现收入2636万元 [7] - 潍坊峡山水库生态渔业年产有机鱼2000余吨,带动1.2万名群众就业;沂河水灌溉的富锶苹果、大樱桃年产值分别达30亿元和13.9亿元 [8] - 河湖治理与产业融合在山东形成优良水质-优美颜值-经济价值的转化格局,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双赢 [8]
一河清水润齐鲁——山东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观察
新华社· 2025-10-03 06:01
河湖治理成效 - 沂河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企业290余家、燃煤锅炉140余台,整治“散乱污”企业1000多家,完成企业“退城进园”20余家,实现从劣Ⅴ类水体到“最美家乡河”的转变 [2] - 山东省“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231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建和修复人工湿地120余个,新增湿地面积约4.6万亩,推动23个重要水体、233公里河湖缓冲带建设和修复 [3] - 沂河重现生机,成为东方白鹳、白骨顶鸡、黑水鸡等近百种鸟类的栖息地 [3] 水资源循环利用 - 肥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9%,通过再生水利用实现高效循环 [6] - 肥城康润水务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累计处理3700万吨,日均减少地下水开采4万多吨,满负荷后每年可节约地下水2100万立方米 [6] - 山东省构建“节、引、蓄、用”一体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污水—再生水—工业用水”循环模式在12个地市推广,年再生水利用量突破10亿立方米 [7] 生态价值经济转化 - 日照潮白河白鹭湾小镇依托潮白河生态景观带,2024年接待游客59.89万人次,实现收入2636万元 [8] - 潍坊峡山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年产有机鱼2000余吨,带动周边1.2万名群众就业 [9] - 沂河水灌溉生产的富锶苹果、大樱桃年产值分别达30亿元、13.9亿元,泰安天平湖结合泰山文化打造旅游项目,形成“优良水质—优美颜值—经济价值”的转化格局 [9]
技术驱动、制度护航、改革创新……城市节水,有高招!
新华网· 2025-05-16 20:53
技术驱动节水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水资源再生厂通过高效沉淀除硅除硬、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等技术处理光伏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 [1] - 上海水利部长三角城镇供水节水及水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承担8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聚焦城镇水循环系统全流程技术突破 [1] - 苏州示范区应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漏损率从27%降至3.61% [2] 再生水利用目标 - 水利部计划2025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超230亿立方米 [2] - 实验室技术推动光伏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 [1] 制度保障节水 - 济南市通过节约用水条例等制度文件推进深度节水控水,保护地下水 [3] - 水利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北京成立省级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 - 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于2025年3月施行 [4] 节水机制创新 - 云南曲靖与昆明完成2500万立方米用水权交易,交易金额125万元 [5] - 2024年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水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7% [5][6] - 河北邯郸首创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广西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财政贴息支持"节水贷"政策 [6] 未来节水规划 -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计划完善水预算管理、水价水资源税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五大制度体系 [6] - 目标2035年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