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湖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一河清水润齐鲁——山东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观察
新华社· 2025-10-03 06:01
河湖治理成效 - 沂河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企业290余家、燃煤锅炉140余台,整治“散乱污”企业1000多家,完成企业“退城进园”20余家,实现从劣Ⅴ类水体到“最美家乡河”的转变 [2] - 山东省“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231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建和修复人工湿地120余个,新增湿地面积约4.6万亩,推动23个重要水体、233公里河湖缓冲带建设和修复 [3] - 沂河重现生机,成为东方白鹳、白骨顶鸡、黑水鸡等近百种鸟类的栖息地 [3] 水资源循环利用 - 肥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9%,通过再生水利用实现高效循环 [6] - 肥城康润水务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累计处理3700万吨,日均减少地下水开采4万多吨,满负荷后每年可节约地下水2100万立方米 [6] - 山东省构建“节、引、蓄、用”一体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污水—再生水—工业用水”循环模式在12个地市推广,年再生水利用量突破10亿立方米 [7] 生态价值经济转化 - 日照潮白河白鹭湾小镇依托潮白河生态景观带,2024年接待游客59.89万人次,实现收入2636万元 [8] - 潍坊峡山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年产有机鱼2000余吨,带动周边1.2万名群众就业 [9] - 沂河水灌溉生产的富锶苹果、大樱桃年产值分别达30亿元、13.9亿元,泰安天平湖结合泰山文化打造旅游项目,形成“优良水质—优美颜值—经济价值”的转化格局 [9]
探访吴忠利通区清水沟:从“臭水沟”到“幸福河”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9:38
为让"臭水沟"远离居民生活,2017年起,利通区启动清水沟综合治理工程,向污染源果断"亮剑"。治理 中,当地坚持"党政主抓、社会参与、河长负责、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基本建 设等专项行动,形成合力共建格局;拆除沟道管理红线内住房72户、违法建筑物6.1万平方米,关停养 殖场29家,清理各类垃圾3.2万吨;完成沟道清淤25.8公里、沟道砌护32.7公里,造林绿化总面积达935 亩。 秋日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畔,绿树掩映、花香萦绕,红蓝相间的塑胶跑道蜿蜒向前,水面波光粼 粼,鹭鸟翩跹起舞。9月17日,记者在利通区看到市民们或散步锻炼,或静坐垂钓,享受着这片生态绿 地带来的惬意。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居民掩鼻绕行的"臭水沟"。这条位于引黄灌区腹地的河流之变, 是利通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化河湖治理的生动缩影。 "小时候看见这条沟就躲,根本不愿靠近。"东塔寺乡石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马亮回忆道。随着城市化进程 加快,清水沟一度成为造纸、化工企业污水直排的"重灾区",两岸垃圾堆积如山,水质恶化至劣Ⅴ类, 沿岸群众怨声载道。巡河员杨忠祥守护清水沟8年,见证了它的变迁:"过去污水直接入沟,路过都得憋 着气。 ...
全省健康河湖占比超八成
辽宁日报· 2025-06-23 08:59
水生态环境改善成果 - 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 0%,同比上升4 7个百分点 [1] - 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 3%,同比上升6 5个百分点 [1] - 河湖健康评价显示健康以上河湖占比为84 4% [1] 河湖长制实施情况 - 全省1 8万名河长累计巡河68万余人次,解决4 4万余个具体涉水问题 [1] - 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持续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1] 当前治理挑战 - 河道内林地、耕地、围堤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 [1] - 极端天气频发导致防洪安全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治污短板未补齐 [1] - 河湖水环境不稳定、水生态脆弱、水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1] 2025年工作重点 - 全面推进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畅通洪水下泄通道 [2] - 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突出抓好排污口和黑臭水体治理 [2] - 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治理 [2] 生态修复与节水措施 -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 推进辽河干流和东辽河滩区生态封育,调出不稳定利用耕地 [2] - 完成6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节水行动维护河湖健康 [2]
民间河长如何激活河湖治理新动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11: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为河湖治理的重 要制度创新,河长制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成效显著。当前,河长制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需要从突击 整治转向长效治理,从关注工程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民间河长的补充 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就如何完善民间河长机制提出建议。 四是完善制度保障。民间河长多为兼职,有可能缺乏必备的业务素质及持久的投入动力,参与巡河或其 他治水公益活动的时间及频次也难以保障。为确保民间河长持续有效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要制定民间河长管理办法,规范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引导其认真履职,提升专业性,增强责任感; 建立行政河长与民间河长的定期沟通机制,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教训;完善问题处理反馈机制,提 升民间河长的参与效能;建立健全激励表彰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民间河 长的获得感和荣誉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民间河长参与治水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日益增强。水环境质量 与民生息息相关,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