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纯金属
icon
搜索文档
靶材:国产替代大势,十倍空间可期(附84页PPT)
材料汇· 2025-10-03 22:48
靶材行业概述 - 靶材是溅射镀膜工艺中用于制备薄膜的核心耗材,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和记录媒体等领域,对材料纯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13] - 溅射靶材由靶坯和背板焊接而成,靶坯是核心轰击材料,背板主要起固定作用 [13] - 靶材制造工艺包括金属提纯、塑性变形、热处理和溅射应用等环节,技术门槛高,涉及高纯度控制(如半导体靶材要求6N级纯度)和晶粒取向调控 [27][28] - 全球靶材产业链呈金字塔分布,高纯金属供给和靶材制造环节由美日企业主导,溅射镀膜环节质量参差不齐,终端应用环节规模最大且劳动密集 [50][52] 全球靶材市场格局 - 2019年全球靶材市场规模约160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195.63亿美元,2013-2020年复合增速14.42% [40][58][59] - 全球靶材市场高度垄断,JX日矿金属、霍尼韦尔、东曹和普莱克斯四家企业合计占据80%市场份额,尤其在晶圆制造靶材领域垄断90%份额 [40][42] - JX日矿金属是全球芯片靶材龙头,市占率约30%,其铜靶纯度可达9N级,在平板显示靶材和磁记录靶材领域市占率分别达30%和60% [42][93][117] - 靶材下游应用中,平板显示靶材占比27%,记录媒体靶材占比30%,太阳能电池靶材占比29%,半导体靶材占比8% [58] 中国靶材市场空间 - 2020年中国靶材市场规模预计达337.38亿元,2013-2020年复合增速17.94% [74][75] - 中国靶材需求占全球30%以上,但本土厂商供给仅占国内市场的30%,且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靶材依赖进口 [40][74] - 国内头部企业靶材合计营收约30-40亿元,占国内总需求1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政策扶持下有望实现十倍增长 [40][42] - 分领域看,平板显示靶材是中国最大应用市场,2020年规模约165.9亿元,复合增速22.80%;半导体靶材规模29.86亿元,复合增速17.95% [74][81][82] 细分应用领域分析 - 平板显示靶材:2020年全球规模52.03亿美元,中国规模165.9亿元,技术趋势向4N级高纯度、大尺寸和高溅射率发展 [40][66][81] - 半导体靶材:2020年全球规模15.67亿美元,中国规模29.86亿元,技术要求最高,需5N级以上纯度靶材用于晶圆制造和封装环节 [40][67][82] - 太阳能电池靶材:2020年全球规模57.13亿美元,中国规模37.54亿元,受益薄膜太阳能电池需求增长,复合增速超25% [68][83] - ITO靶材:在显示靶材中占比近50%,日韩企业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正突破常压烧结法等关键技术 [40][113] 产业链与竞争态势 - 高纯金属是靶材核心原材料,全球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国大部分高纯原料依赖进口,仅铜铁铝可部分自给 [40][52] - 全球面板和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带动靶材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企业如江丰电子、隆华科技等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40][54] - 竞争态势从高度垄断转向政策扶持下的单点突破,国内企业在平板显示和半导体靶材领域加速替代进口 [40][82]
这里为何能引来京津创新活水 ——来自河北唐山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唐山产业升级 产业承接与平台建设 - 自2014年以来累计承接京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48个,总投资6065.92亿元,完成投资4917.75亿元,承接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居河北省前列 [1] - 首钢京唐钢铁通过搬迁实现高端化转型,产品涵盖0.07毫米"蝉翼钢"及循环用水体系,带动曹妃甸示范区形成产业集群,吸引北京巴威、华润电力等企业入驻 [2][3] - 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承接北京华瑞新材料科技等企业,2023年投产的高纯金属靶材项目依托临津产业园扩大产能 [4] - 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引入北京同仁堂、王致和等企业,同仁堂中药材加工车间年产能达400万公斤,形成完整中药产业链 [5][6]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研发卫浴陶瓷专用树脂材料,降低企业采购成本62%,并与中车唐山等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 [8] - 2024年引进京津科技成果7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68亿元,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 [8] - 河北第六镜智能科技采用"北京研发+唐山生产"模式,热态长材检测装置服务钢铁企业智能制造 [9] - 京唐智慧港2017年以来引进26个京津项目,投资100亿元,包括国轩电池10GWh新能源电芯项目 [9] - 巨视机器人实现人工智能农业装备本地化生产,智能激光板栗划口机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率 [10] 产业集群与转型升级 - 首钢京唐联合本地企业建设矿石码头、水渣细磨项目,带动循环经济及装备制造产业 [12] - 鑫华源智能停车设备公司利用曹妃甸钢铁配套优势,拓展立体车位及光伏支架市场 [12] - 乐亭县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园聚集70余家企业,2024年营收突破100亿元,供应雄安新区建设 [13] 人才引进与协同机制 - 实施"凤凰英才"计划,2020年以来全职引进京津研究生1170余名,柔性引进专家155人 [14][16][17] - 建立"通宝唐"人才一体化机制,2024年签约智力技术项目65项,举办197场引智活动 [15][17] - 北京-唐山高层次人才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30万元)及50%贴息 [16][19] - 百川智能公司人才参与省级研发项目,实现地铁车顶智能检修机器人技术突破,获3项专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