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材

搜索文档
特朗普加征50%铜关税引发市场动荡 机构提醒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或面临“断铜“危机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21:13
美国铜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对进口铜征收50%附加税 远超市场预期的25%水平 [3] - 政策宣布后COMEX铜价单日暴涨9.63% 次日回落2.75% LME铜期货下跌1.94% [3] - 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美国前三大精炼铜进口来源国将受最大冲击 [3] - 贸易商抢运导致LME铜库存从亚洲向北美转移 形成COMEX高溢价套利空间 [4] 铜产业链自给可行性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吸引资金重启铜矿开采及冶炼产能 但铜矿开采非快速实现过程 [1][3] - 专家认为建立铜产业链自给难度大 更可能影响全球货物流向而非实质提升自给率 [1][4] - 国投期货指出政策本质是拉高价格刺激本土产能 上海钢联分析师强调库存转移效应 [3][4] 铜价走势预测 - 高盛将2025年下半年LME铜价预测从9140美元/吨上调至9890美元/吨 预计8月峰值10050美元/吨 [5] -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铜价先抑后扬 突破年内前高需更多刺激 当前铜精矿价格处历史高位 [5] - 长江证券指出全球制造业底部盘整超2年 铜矿供给增长弱于预期 库存低位支撑价格 [5] 半导体行业铜供应风险 - 普华永道预警气候变化导致铜供应中断风险 2035年或影响全球32%半导体产能 [2][6] - 智利作为最大铜产国面临缺水问题 17个铜供应国多数将遭遇干旱风险 [6][7] - 铜是芯片电路关键材料 尚无替代品能在性价比方面匹敌 材料创新迫在眉睫 [7] 国内铜相关企业动态 - 楚江新材年产34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材 铜导体材料年产44万吨 采取套期保值应对波动 [7] - 康强电子生产键合铜丝等封装材料 通过零库存和集中采购管理原材料风险 [8] - 有研新材12英寸铜靶材通过多家芯片客户验证 江丰电子铜锰合金靶材需求大幅增长 [8]
【全网最全】2025年靶材产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7-06 11:08
靶材产业链上市公司汇总 - 上游高纯金属靶材基材研发生产上市公司包括东方钽业、豫光金铅、金钼股份、紫金矿业、盛达资源等,主要涉及铜、铝、银、钽等金属深加工[1][3] - 中游靶材研发生产龙头上市公司包括江丰电子、阿石创、隆华科技、有研新材、欧莱新材等[1][3] - 下游应用领域上市公司涵盖半导体、平面显示、太阳能电池制造等领域,代表企业有京东方、乾照光电、宁德时代、深南电路等[1][3] - 行业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江丰电子、福建阿石创、广东欧莱新材等,北京有盛达资源、有研新材等[3] 靶材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 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成立于1995-2010年,注册资本大多不超过10亿元[6] - 2024年有研新材和安泰科技营收规模领先,分别达91.46亿元和75.73亿元[8] - 2024年江丰电子和阿石创营收增速显著,分别达38.57%和23.50%[8] - 2025年一季度江丰电子和阿石创仍保持营收增速领先,欧莱新材和有研新材营收下滑幅度较大[8] - 截至2025年5月21日,江丰电子市值最高[8][9] 靶材业务表现 - 2024年江丰电子超高纯金属合金靶产量同比增长38.29%[10][11] - 阿石创溅射靶材产量同比增长56.88%[10][11] - 隆华科技电子新材料业务同比增长39.76%[10][11] - 欧莱新材ITO靶和其他靶材产量分别增长79.3%和75.88%[11] - 有研新材薄膜材料产量同比增长85.05%[11][12] - 2024年有研新材、隆华科技、江丰电子靶材业务营收增速显著,分别达46.53%、43.38%和39.51%[12][13][14] - 2024年江丰电子靶材业务毛利率达31.35%,领先行业[16] 海外业务与研发投入 - 2024年江丰电子海外营收14.45亿元,占比40.10%,同比增长26.31%[19][21] - 隆华科技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1.67%[19][21] - 2024年江丰电子和有研新材研发投入最高,分别达21728.98万元和20714.28万元[22] - 欧莱新材研发投入占比达5.11%,位居行业前列[22] 业务规划与布局 - 有研新材聚焦"电磁光+医"领域,推进高纯靶材等核心技术成果转化[25][27] - 隆华科技强化新材料产业整合,拓展增量业务[25][27] - 江丰电子完善靶材及精密零部件布局,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25][27] - 欧莱新材扩建高端溅射靶材产能,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应用[25][27]
2025年中国靶材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靶材生产成本的主要来源
前瞻网· 2025-07-01 16:13
靶材行业成本结构 - 靶材原材料成本占比高 2024年阿石创和隆华科技靶材业务原材料成本占比超80% 欧莱新材为60.17% [1] - 人工成本占比低 各公司人工成本在3.5%至8%之间 制造费用占比5%-30% [1] - 阿石创2019-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稳定在85% 制造费用占比9%-16%且呈上升趋势 直接人工费用低于5% [2] 靶材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价格由供应端成本(材料/设备/技术/人力)、制造端溢价(研发/利润)和下游需求弹性共同决定 形成"价格-需求-价格"传导路径 [6] 靶材行业价值链分布 - 产业链上游为金属/非金属原材料供应商 中游生产金属/陶瓷/合金靶材 下游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光伏领域 [9] - 上游高纯度金属提纯(如铟/钽)毛利率最高达85% 普通金属/合金毛利较低 [11] - 中游靶材制造毛利率15%-35% 2024年江丰电子/隆华科技等龙头毛利率超20% [11] - 下游应用领域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4年代表性企业相关业务毛利率不足15% [11]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靶材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6-25 14:12
行业投融资概况 - 近年来国内靶材行业投融资热度回暖,2024年发生四起融资事件,2025年截至5月20日发生一起融资事件 [1] - 靶材领域单笔融资规模呈上涨趋势,2011-2019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在三千万元左右,2020-2021年和2024年增至一亿元左右 [2] -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阶段,占比57.7%,反映行业对早期布局的重视 [4] 区域分布特点 - 靶材行业融资具有显著地区特征,浙江省和广东省企业融资数量最多,分别达到9起和6起 [6] - 江苏、安徽、福建和河南各有1~5起融资事件,这些地区先进制造业发达,新能源及半导体产业领先 [6] 投融资方向 - 靶材行业投融资集中在靶材的研发及制造领域,26起融资事件中22起属于该领域 [12] - 获投企业主要分为装备及上游坯料研制、靶材研制和半导体服务商三大类 [12] 投资者构成 - 靶材行业投资主体以资本类机构为主,占比超85%,代表性机构包括君度投资、信达资本、粤财创投等 [15] - 实业类投资主体包括阿石创、TCL集团、厦门西堤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15] 兼并重组趋势 - 靶材行业兼并收购主要为化工企业跨领域收购,旨在实现业务协同效应 [18] - 典型案例包括呈和科技收购映日科技51%股权,康达新材收购河北惟新73%股权等 [20]
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关于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股权融资项目实施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0:50
交易概述 - 有研新材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基金)进行增资扩股[1] - 以2024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有研亿金100%股权对应净资产值为49.94亿元,投前估值为49.94亿元[1][4] - 二期基金认缴注册资本5081.83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5.67%,投资总额3亿元,超出注册资本部分2.49亿元计入资本公积[1][3] - 融资完成后有研新材持股比例由100%降至94.33%,有研亿金仍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3] 交易定价 - 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报告,有研亿金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49.94亿元,较审计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值187.80%[4] - 本次交易以评估价值49.94亿元为投前估值基准,定价公允合理[4] 交易对方 - 战略投资者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3] - 二期基金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非失信被执行人[3] 子公司情况 - 有研亿金主营业务为高纯金属、稀贵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等研发生产销售[3] - 2024年资产总额244.08亿元,净资产195.84亿元,营业收入632.33亿元,净利润23.46亿元[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265.69亿元,净资产201.53亿元,营业收入137.13亿元,净利润7917.85万元[4] 协议内容 - 增资后有研亿金注册资本由8.46亿元增至8.97亿元[5] - 二期基金支付3亿元投资款,其中5081.8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5] - 董事会仍保持5名董事,二期基金可推荐1名董事[6] - 公司不设监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全部由有研新材推荐[6][7] 交易影响 - 引入战略投资者旨在加速集成电路靶材领域发展,提升行业地位和持续发展能力[7] - 有助于进一步融入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实现打造全球一流材料企业的战略目标[7]
2025年中国靶材行业技术环境分析:上市公司聚焦大尺寸、高性能、高纯度国产化替代靶材研发
前瞻网· 2025-06-19 16:19
行业研发方向 - 2024年靶材行业龙头企业研发重点聚焦于超高纯金属靶材、高性能合金靶材及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旨在实现国产化替代[1] - 江丰电子重点开发超高纯金属靶材晶粒细化技术、大规格钨/钽靶材及集成电路用金属基高纯溅射靶材[1][2] - 隆华科技布局二元掺杂钼合金靶材、G10.5代钼钛合金靶材产业化及LCD显示用高性能钼辊靶,解决进口依赖问题[1][2] - 欧莱新材专注于阻挡层靶材、半导体靶材工艺优化及太阳能电池用新型铜种子层靶材研发,提升产品抗氧化性和附着力[1][2] - 阿石创推进新型导电金属靶材、AMOLED用银合金靶材及旋转ITO靶材研发,填补国内知识产权空白[4] - 安泰科技开发平面显示用钼及钼合金靶材,服务于半导体和信息显示领域[4] 企业研发投入 - 2024年江丰电子和有研新材研发投入金额最高,分别达2.17亿元和2.07亿元[4] - 欧莱新材研发投入占比达5.1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 专利技术分布 - 2014-2024年靶材技术专利申请量先增后降,2025年前5个月专利申请393项、授权1941项[6] - 有效专利中C23C(金属材料镀覆)领域占比近50%,达13071项;H01L(半导体器件)和C22C(合金)领域分别以2934项和1294项位列第二、三位[9][10] - B22F(金属粉末加工)和C04B(陶瓷/耐火材料)相关专利数量分别为979项和964项[10] 技术替代需求 - 大尺寸钼钛合金靶材、旋转ITO靶材长期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迫切[2][4] - AMOLED用银合金靶材面临"卡脖子"风险,国内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4] - 旋转靶材利用率(70%)显著高于平面靶材(30%),推动企业加速旋转靶技术研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