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鲁班工坊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 共商合作机遇 共促融合发展(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3 05:58
城市合作与开放发展 - 天津举办"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聚焦互联互通、经贸投资、绿色发展和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 [1] - 天津港作为国际枢纽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八 [2] - 天津港开通多条中欧(亚)班列,运输规模位居沿海港口前列,成为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3] 智慧港口与绿色技术 -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实现"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智能场景 [2] - 港口采用自动化岸桥和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管控中心 [2]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鲁班工坊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典范,已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落地 [4] -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留学生定制"中文+技能"课程体系,融入专业技术教学和中国文化体验 [5] 城市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 天津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建立20对友城关系,覆盖11个国家,推动城市友好交流 [6] - 天津"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启发杜尚别市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支持初创企业 [7] 区域合作与经贸发展 - 天津依托"一带一路"区位优势、自贸区制度优势和中欧班列交通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8] -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城市合作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升成员国全球竞争力 [7]
以技为桥,共育英才:鲁班工坊谱写中哈职教合作新篇章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1 14:22
鲁班工坊发展概况 -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典范,以中国古代工匠鲁班命名,旨在为合作国家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2] - 2016年中国在泰国建立首个海外鲁班工坊,目前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34家,其中10家位于上合组织国家(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2] - 2023年12月首家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投入试运行,由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建,培训约400名学生,聚焦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 [2] 哈萨克斯坦第二家鲁班工坊建设 - 天津职业大学正在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家鲁班工坊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周期为2024年6月23日至7月16日,为期近四周 [2] - 培训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展开,根据哈方需求定制,涵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工业互联网安全4门课程 [3] - 哈萨克斯坦在智慧农业、智慧矿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存在较大人才需求,中国成熟技术可帮助培养应用型人才 [3]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 哈萨克斯坦教师表示培训内容(如无人机、机械臂、人脸识别、物体识别技术)将直接应用于本土教学,推动该国技术教育发展 [3] - 鲁班工坊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既输出中国前沿技术促进当地发展,又培养国家间友好交往的使者 [3] - 参与培训的15名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教师通过实时翻译软件与中方互动,体现跨文化协作模式 [2]
“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中更美好的事”——上合之“舟”扬帆起航通民心、惠民生
新华网· 2025-07-08 22:25
天津港智能化发展 -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采用机器人和风力发电机等创新技术,与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1] - 码头运营呈现高度自动化特征,现场工人数量显著减少 [1] 上合组织区域合作 - 俄罗斯籍外贸商安东·布托夫通过电商平台推广中俄商品,亲身感受两国贸易合作持续加深 [1] - 上合组织加速区域互联互通,促进成员国教育、文化、技术交流 [1] 鲁班工坊职业教育项目 - 天津市原创的鲁班工坊已成为上合组织国家教育合作的重要桥梁 [2] - 埃及学生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学习数控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能 [5] - 吉尔吉斯斯坦专家称赞鲁班工坊"授人以渔"模式,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并促进技术交流 [5] 中乌教育文化交流 -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华学习农业、工程等专业,回国后成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 [6] - 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语言、文化等合作平台,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青年互访与学术交流 [6] - 乌兹别克斯坦学者积极促进两国双向文化传播,增进民间相互了解 [8]
“中亚中国合作正迎来新的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中国—中亚合作新机遇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为推动中亚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新里程碑 [2]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热"在中亚国家持续升温 [2] - 中亚国家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增多,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相继推出 [2] -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首发开行,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动举行 [2] 人文交流与技术合作 - 鲁班工坊开创中亚国家与中国职业教育合作典范,培养1500余名学生 [3] -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提升工程测量、建筑施工、能源技术等领域技术水平 [3] - 鲁班工坊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3] 全球安全倡议与地区合作 - 全球安全倡议旨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安全架构,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3] - 中国积极与全球南方国家开展技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3] - 中亚国家与中国深化经贸往来,加强交通、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4] 未来合作方向 - 中亚国家与中国深化农业领域合作,推进旅游、教育等人文交流 [4] -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亚—中国命运共同体 [4]
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更多民众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举措 - 中方决定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1] - 中方将在2024年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民生和发展项目 [1] - 未来两年计划向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1] "一带一路"民生项目发展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小而美"项目落地 [1] - 重大标志性工程与民生项目协同推进,配套建设民生设施及技术培训 [2] - 鲁班工坊已在亚欧非建成30余个,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职业培训超3.1万人次 [2] 绿色与数字化民生项目 - 绿色能源合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亚非拉地区的光伏微电网、水电站等项目 [3] - 数字化项目包括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坦桑尼亚ICT项目使电话资费降58%、互联网资费降75% [3]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企业、金融机构、地方医疗机构等成为民生项目落地重要力量 [4] - 政党、青年、智库等围绕绿色发展、减贫等议题深化交流 [4] - 友好城市关系构建从中央到民间多层次合作网络 [4] 未来合作方向 - 统筹重大工程与"小而美"项目建设,拓展基建、健康、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 [4] - 目标使共建成果更广泛惠及"一带一路"国家人民 [4]
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2] - 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2] - 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 [2] 机制完善与合作平台 - 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3] -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3] - 合作平台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3] 具体合作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 [4] - 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 [4] - 首届峰会上达成的农业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包括深挖农业合作潜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 [6] 民生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 [7] - 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7] - 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 [7] 贸易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 [9] - 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 [9] -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 [11] - 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 [11] - 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11]
中亚本领过硬的“鲁班弟子”越来越多(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13
鲁班工坊在中亚的发展与影响 核心观点 - 鲁班工坊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先进设备、前沿技术和扎实技能培训,助力当地青年成长和经济发展 [1][2][3] - 鲁班工坊紧密结合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开设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技术、智能建筑等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3][5][6] - 鲁班工坊通过联合培养、技能竞赛、证书认证等方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70%,部分学生进入政府机构工作 [3][7] - 鲁班工坊推动中国与中亚在绿色经济、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为中亚国家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6][8][9] 具体项目与成果 -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 - 由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合作建设,开设大地测量与制图学等专业,学生人数较建立之初增长近3倍至1500多名 [2][3] - 学生在中塔联合认证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并取得"1+X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证书 [2] - 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参与当地公路修复项目的测绘工作 [7] - **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 - 由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建,首期开设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开发7门标准课程,包括纯电动汽车运行理论、无人驾驶车辆组装技术等 [4][5] - 成为当地交通运输类教育的重要基地,计划与古米廖夫国立欧亚大学合作建立第二家工坊,聚焦人工智能专业 [5] - **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 - 由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共建,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实习深入了解中国电商物流行业 [5][6] 合作模式与扩展 - 采用"2+2"联合培养计划,招收塔吉克斯坦学生赴华留学,并举办中塔职业教育论坛、师资培训等活动 [7] - 与在哈投资的中国车企合作,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开展教育与产业合作 [5] - 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通过鲁班工坊项目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 [8][9]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鲁班工坊被中亚国家视为培养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如建筑、水利工程、能源和机械工程等 [8] - 未来将强化本土化、可持续性和技术适配性,推动职业教育成为中亚区域合作的"软基建" [8] - 中国职业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成为中亚国家技术人才培养的示范 [9]
万隆精神激励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万隆会议历史意义 -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倡导尊重主权、和平共处、团结合作原则,形成万隆精神 [6] -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首次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成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重要里程碑 [8] - 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推动国际关系发展,促进亚非合作、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 [8] 中国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成功指明方向 [10] - 中国代表团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纳入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1] - 中国始终是亚非团结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 [11] 万隆精神新时代传承 - 雅万高铁2023年10月通车,累计发送旅客900万人次,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12] - 中印尼合作项目包括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电站、5G智慧仓库、鲁班工坊等,体现万隆精神现实意义 [12] - 全球南方国家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赋予万隆精神新内涵 [13] 万隆会议历史遗迹 - 萨沃尔—霍曼饭店保留会议原貌,展示历史照片和纪念活动影像 [8] - 独立大厦现为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保存会议实物如摄影机、闪光灯及十项原则玻璃匾 [9] - 亚非大街两侧109颗石球象征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