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形玉玦
icon
搜索文档
三千年前的“中国制造”什么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30 06:57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商邑百工——三千年前的中国制造”,是国内首个聚焦商代晚期殷墟手工业成就的专题特展 [4] - 展览由天津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联合主办,包含“百工通览”、“营造商邑”、“器用皆工”、“制礼作乐”、“车马交通”五大单元和一个独立小单元“大商制造:牛” [4] - 展览共展出180余件(套)商代文物,涵盖手工业成品、半成品、原料、生产工具等 [4] 代表性展品与工艺成就 - 殷墟博物馆“镇馆之宝”亚长牛尊与天津博物馆藏牛形玉饰在展览中实现跨越3000年的对望 [5] - 展出的带盖小铜鼎是迄今发现最小的商代青铜鼎,高度和重量与一枚鸡蛋相当,而后母戊鼎的高度是其26倍,重量是其近1.7万倍 [5] - 亚址铜方尊采用分铸法工艺,其肩部的兽头可单独铸造并通过类似榫卯的结构与本体连接,方便装取,设计巧妙 [7] - 龙形玉玦作为传世品,通过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同类型玉器互证,可确定其为商代高等级贵族用器 [9] 展览设计与文化解读 - 策展团队通过文物组合提升观展体验,例如将刻有“鼓”字和“舞”字的甲骨并列展示,拼出“鼓舞”一词 [6] - 展览通过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的“互证”,结合摆放位置、共存器物等信息,全面还原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 [9] - “祼祭”展柜通过玉柄形器、铜觚等文物与线图、铭文共同还原了商代“人神沟通”的重要仪式场景 [9][10] - 展览展出了具有生活气息的物品,如3000年前的“搓澡神器”陶(左爽右瓦)和用于解绳结的“解带神器”龙首纹玉觽,体现技艺的千年传承 [7]
文博日历丨殷墟国宝来天博啦!一起看3000年前的“中国制造”
央视新闻· 2025-09-06 09:40
展览背景与意义 - 殷墟国宝近百年首次来津展出 刷新两项纪录[1] - 全国首个商代手工业全景大展[1] - 展览主题为"商邑百工——三千年前的中国制造" 聚焦商代手工业成就[35] 文字与职官考证 - 目前已知最早"工"字镌刻于甲骨 内容涉及职位继承[8] - "右尹工"职位推测与手工业管理密切相关[10] - 该甲骨为追溯"工"字字源和官职演变提供最早实物依据 证明3000年前已存在官方认证工匠[12] 手工业技艺展示 - 骨雕工艺:嵌绿松石骨虎出土于妇好墓 眼耳鼻镶绿松石 头部带孔或为工具握柄[14] - 青铜工艺:亚址铜方尊采用独立铸造技术 肩部八个兽头可自由装卸 纹饰复杂工艺顶尖[16] - 青铜鼎尺寸对比:带盖小铜鼎为最小商代青铜鼎 司母戊鼎高度为其26倍 重量达1.7万倍[21] - 陶器工艺:竖线划纹黑陶尊质地黝黑细腻 饰竖线划纹与乳钉 品质极高[24] - 玉器工艺:龙形玉玦采用"双阴挤阳"技法 通过阴线刻划使纹路立体凸起[27] 生产体系与工具 - 殷墟已形成以宫庙区为核心 四大手工业区环绕分布的生产格局[27] - 区域间通过水路陆路高效连通 构成中国最早国家级工业区[27] - 工匠使用锛凿锯钻等专业工具加工骨玉陶等天然材料[29] - 考古出土钻陀为3000年前钻孔神器[31] - 木井架遗存显示3000年前木材加工技术[33] 展览体验内容 - 展出包含3000年前房屋 水族馆及生产车间场景复原[37] - 提供穿越3000年的视觉盛宴 系统展示最早中国制造体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