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匠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春秋航空工匠学院举办劳模工匠研修班
中国民航网· 2025-09-15 16:09
活动概况 - 春秋航空联合上海市长宁区总工会于2025年9月11日至12日主办劳模工匠研修班 [1] - 研修班采用理论赋能与实践研学两大核心板块 融合专题报告、大师讲座、参观考察等多元形式 [2] - 参与者包括长宁区劳模工匠代表、春秋航空工匠学院导师及储备人才 [2] 理论赋能环节 - 邀请知名大国工匠和全国劳模担任讲师 分享专业经验与匠人精神 [2] - 专家解读工匠人才职业成长政策 助力学员明确发展路径 [2] 实践研学环节 - 学员参观长三角高铁检修基地 学习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2] - 走访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 接触前沿AI技术以推动数字化转型 [2] 学院建设成果 - 春秋航空工匠学院为上海市首家"工会+民营企业"模式工匠学院 [2] - 已构建人才培养、技能评价、劳动竞赛、品牌管理四位一体培育体系 [2] - 自2024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大型研修活动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邀请大国工匠和全国劳模充实导师库 完善课程体系 [3] - 在长宁区总工会支持下联动区域企业资源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3] - 以工匠学院为核心抓手 输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
《大汉工匠》: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5:45
小说以西汉初年为背景,彼时,刘邦在定陶称帝后,接受谋士娄敬建议,决定定都关中。然而,关中大 地历经战火洗礼,秦朝宫殿皆成废墟。丞相萧何临危受命,遴选新都地址并修建新宫。他独具慧眼,起 用出身石匠世家的阳城延。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汉工匠》 姚中华 华文出版社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被岁月尘封,等待着后人去挖掘与重现。西汉初年的风云人们或 许很了解,众多的评书演义、影视作品也展现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但有多少人了解这些故事所发生 的场所——大汉宫城?它们是如何选址的?谁建造了那著名的长乐宫、未央宫?又有多少人知道匠人阳 城延和他所代表的大汉工匠们的技艺? 姚中华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工匠》,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大汉宫殿建造的前后过程和古代工匠们的智 慧与精神。雄伟的大汉宫殿是那个时期的建造奇迹,而这一奇迹能最终完工,背后的波澜起伏甚至勾心 斗角可想而知,这些故事带给读者的震撼和触动并不亚于建筑本身。姚中华用他的笔为2000多年后的读 者开启了一扇大门,得以一窥西汉初年那风云变幻时代。 两年多前,姚中华在安徽淮北市梧桐村参观时,意外得知此地曾是汉梧县所在地,更是汉代功臣阳城延 的封国。带着这份好奇, ...
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北京晚报· 2025-09-12 16:46
▌胡子 《大汉工匠》 姚中华 华文出版社 成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的未央宫,将我国宫殿建造艺术水平推向新高度。刘邦病逝前留下修筑长安城的 遗愿,阳城延虽面临吕后猜疑、工程浩大、各方掣肘等难题,但从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开始, 历经五年艰辛,最终完工,使长安城成为古代都城的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 乐宫沿用秦代工匠技艺,融入楚地纹饰风格,殿宇鳞次栉比,梁柱雕梁画栋,呈现出刚柔并济的审美特 质。未央宫营建于龙首原高地,俯瞰全城,殿内金玉为饰,尽显大汉气象。长安城垣环抱双宫,规划科 学、防御体系完备。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这些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 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这种对古代建筑奇迹的再现,不仅满足了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好奇心,也为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生动的文学样本。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被岁月尘封,等待着后人去挖掘与重现。西汉初年的风云人们或 许很了解,众多的评书演义、影视作品也展现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但有多少人了解这些故事所发生 的场所——大汉宫城?它们是如何选址的?谁建造了那著名的长乐宫、未央宫?又有多少人知道匠人阳 城延和他所代 ...
“中文+职业技能”融合教育赋能中国故事传播
新华日报· 2025-09-12 07:50
□ 王亚芳 周庆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文+职业技能"已成为"职教出 海"的重要实现路径,其核心是将汉语教学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培 养"懂中文、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要以职业技能为载体,将中国的职业文 化、技术经验、发展理念融入教学,让学习者在掌握"怎么干"(技能)、"怎么说"(中文)的同时,理 解"为什么这么干"(背后的中国逻辑与文化)。为此,需从"内容聚焦职业场景、教学融合技能实操、 实践链接职场真实、生态共建长效机制"等路径,构建"技能—中文—故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中 国故事成为提升职业能力、促进跨文化职场沟通的助推器。 锚定技能需求,挖掘场景化中国故事元素 "中文+职业技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用性",讲好中国故事需彻底摆脱"悬浮化"的文化说教,以职业场 景为核心锚点,将中国故事元素深度嵌入技能教学的刚需内容中,让文化传播与技能学习、中文应用形 成逻辑闭环。 一是按职业领域细分故事主题,匹配技能学习需求。不同 ...
北京派出105名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00”后超六成
新京报· 2025-09-11 22:39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9月11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北京市代表团行前动员会召开。记者在现场获 悉,大赛将于9月19日晚在河南郑州开幕,北京代表团将有105名选手参加96个项目的比拼,涵盖机电一 体化、工业4.0、珠宝加工等优势项目。目前,北京代表团已准备就绪,将于9月17日启程赴郑州参赛。 全国技能大赛开赛在即,记者了解到,本届赛事将继续采用"赛、展、演、会"集成模式,除技能比赛 外,还将举办技能成果展、绝技绝活展演、技能强国论坛等活动。在大赛期间,北京代表团将以"京彩 匠心,技星闪耀"为主题,融合京韵传统与现代科技,贯穿北京服务、北京文化(000802)、北京运 维、北京制造,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集中呈现天工机器人、"燕跃京城"京东方裸眼3D、 国礼"四面方尊"和国礼"繁花手包"4项"重器",以及127位技能之星,体现首都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与创新 活力。 记者了解到,在本届参赛的北京代表团选手中,有64名学生,全部为"00"后,分别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 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的贾震鹏 和孙慧轩,是工业4.0赛项的比赛选手。今年是贾震鹏和孙慧轩 ...
传授技艺 传承匠心(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在薄宜勇身上,我们看到了"良匠之师"的模样: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又是敢于创新的实践者。4 次"从零到一"的探索,以产教融合打造"金课",以匠心传承锻造人才,他让未来的工匠们在校园里就领 悟了何为工匠精神。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1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说起自己的老师时,有着很多共同记忆:"薄老师在课上常说,安全无小 事,差1毫米也不行""他很多年都陪着我们在春运期间顶岗实习,半夜备车,凌晨上工""指导大家比 赛,哪怕深夜12点都秒回消息"……他永远把学生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 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传授技艺,更要传承匠心。相信在薄宜勇的带动下,更多南铁院学子将传承工匠精 神、铁路基因,成长为建设万里铁道线的中坚力量。 ...
齐商银行员工在山东省财贸金融系统演讲比赛中获佳绩
齐鲁晚报· 2025-09-10 17:12
公司活动表现 - 齐商银行员工李昱佳和刘欣竹在山东省财贸金融工会主办的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在全省金融系统5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1] 企业文化展示 - 员工演讲内容聚焦扎根金融一线 服务实体经济 践行工匠精神的感人故事 [1] - 演讲展现新时代金融职工的政治素养 职业精神和担当风貌 [1] - 比赛主题围绕传承百年初心 弘扬工匠精神 彰显榜样力量三个维度展开 [1]
华东首秀!工匠精神在竞技赛场闪光
中国民航网· 2025-09-10 15:02
比赛以"理论+实操"全方位考察选手的维修综合能力:在理论环节,精准掌握航空原理与手册指导排 故;在实操环节,高效应对航线故障排查、发动机部件拆解、线路改装及结构修复等模拟场景。紧张激 烈的比拼中,江西航团队以严谨作风与专业素养赢得评委一致认可。 69 (44 T r 7 JIANGXI AIR 三十二 7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熊邦 报道:近日,第二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华东地区预赛在上海 圆满落幕。大赛由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主办,二十余家民航单位参赛,共110名机务精英竞技。江西航 空机务代表队首次亮相华东赛场,5名参赛队员全部荣获优秀奖。 精兵强将,蓄势而发 前期,通过江西省总工会"天工杯"航空运输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层层选拔,遴选出钟强平/程文堂 (航线维护)、张岩(发动机维修)、刘新海(线路改装)、张令伶(结构修理)五名骨干。赛前,机 务工程部牵头组建专项保障团队,构建"考前精准辅导、考中实时协作、考后深度复盘"全流程体系,全 方位赋能队员,支持全面发展。 赛场砺剑,初战成锋 (本文图片均由江西航空提供) 党建引领,匠心传承 此次"首秀"不仅是技能的淬炼,更是江西航党建引领下"强技术、抓基层、控 ...
“一根绳子磨百年”的企业——见学青岛海丽雅集团有感
搜狐财经· 2025-09-07 02:53
海丽雅集团历史展厅 场景化沉浸式体验——高层逃生体验 专注——百年绳匠,绳生不息。从1922年创立制作"扎头绳"的民间作坊,到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到1977年成立国营青岛花边 厂,再到改革开放后改制为民营企业并更名为青岛海丽花边织带有限公司,直至2014年成立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这就是青岛海丽雅集团 走过的百年历程。百年来,海丽雅集团始终在"一根绳子"上"跳舞",绝没有在"一根绳子"上"吊死"。他们既有在"绳、缆、线、带"上的产品升 级、大踏步前进,又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深耕细作。聚焦在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上投入百年心血,体现了非凡的战略定力和对主业的坚定信 念。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在实践中打造"百年绳匠",使之"绳生不息"。20世纪90年代,海丽雅迎来了经营危机,董事长张旭 明果断关停9个非主业子公司,全力进军技术空白的"特种绳缆"领域,使企业突破低附加值困境,逐步发展为海洋装备、防务装备和安全应急 三大产业板块,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成为异军突起的行业"隐形冠军"。 百年绳匠,绳生不息,意味着百年积淀的技术诀窍和经验是其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标示着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
文博日历丨殷墟国宝来天博啦!一起看3000年前的“中国制造”
央视新闻· 2025-09-06 09:40
·近百年殷墟国宝首次来津 ·全国首个商代手工业全景大展 一起解锁3000年前的"中国制造" 01 从一片甲骨看"工"字传承 天津的考古迷注意! 殷墟一众国宝 终于来到家门口了 这场展览直接刷新两项纪录: 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究竟从何而来? C 2007 e a ing th Real t any 1 10:00 l telling p te 1 ine l 18 y ren p el Temp (2008) 17 | - | | 21 Przy s 201 7 r qu a Canada " ( T r Market States of the Property r 1 1 the School 47 g 1 perform the resident t The 11 y the 7 @ I 1 114 or other than per a th al , M the t 1 201 aller p 4 1 178 7 ar per t - 12 12 t The 198 e a l (200 最 11 P 1988 - 1 8 B legistra th o do th n It F of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