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匠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镜观·回响丨用匠心修复时光
新华网· 2025-07-06 22:08
文物保护行业现状 -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强调"慢功夫"和代际传承 [3] - 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举行 展示工匠精神 [3] -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 平均40.5岁 最小19岁 最大59岁 [5] 人才结构变化 - 决赛293名选手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3% 含45名硕士和1名博士 [9] - 高素质人才加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9] - 年轻从业者如19岁大学生参与专业赛事 [5] 文物保护成果 - 三星堆博物馆近两年修复4000多件出土文物 [7] - 龙门石窟自2005年起建立数字化档案 运用激光扫描等技术留存数据 [20] - 天津大学团队利用无人机采集长城图像 生成三维模型用于研究 [25] 技术创新应用 - 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3D打印复原 如龙门石窟万佛洞造像 [22] - AR技术展示长城数字化成果 支持文化遗产展示与病害分析 [25] - 科技手段使文物展示可交互 如三星堆金面具"可听见可触摸"的展览 [23] 地域保护案例 -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开展珐琅器修复 [17] - 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进行铁器修复 [18] - 新疆博物馆运用仪器分析文物材质 [23]
“实战”修真品 老中青三代文物修复师同台竞技秀“绝活儿”
央视新闻· 2025-07-05 11:42
大赛概况 - 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幕 这是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赛事 [1] - 本次大赛是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 共设6个比赛项目 包括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和考古探掘工 [1] - 大赛采用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设立一、二、三等奖 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参赛 年龄跨度从19岁到59岁 [1] 比赛特点 - 比赛强调"实战" 选手修复的陶瓷、金属和纸张书画类都是真实文物 每位选手需面对未知的"文物盲盒" [3] - 大赛设置严格规程确保公平公正 高难度"考题"为技术精湛的修复师提供展示"绝活儿"的机会 [3] - 比赛程序明确 选手需先观察文物病害并绘制病害图 再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案 最后动手修复 [5] 行业意义 - 文物修复师被称为"文物医生" 工作流程包括"望闻问切"四个专业步骤 [7] - 大赛展示精湛技艺、交流前沿理念、弘扬工匠精神 我国作为文物资源大国 需要更好守护和传承5000余年文明瑰宝 [10] - 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提升 本次比赛出现大量年轻面孔 有望推动更多青年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11]
从绿茵场到百姓家:东方雨虹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担当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14:21
公司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 - 公司通过赞助北京女足(更名为北京东方雨虹女足)实现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强调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与公司"做苦工 挑重担"理念的共鸣 [1] - 2025年赞助江苏城市足球联赛 通过赛事赞助与体育场馆防水技术服务的双线布局 将体育精神融入企业基因 [3] - 连续19年开展"服务百姓 拒绝渗漏"公益活动 2025年覆盖全国60余座城市 累计为14万人次提供免费渗漏咨询 为600户特殊家庭提供免费维修 [5] 文化品牌建设 - 连续19年举办文化艺术节 从企业年会发展为涵盖文化庆典、技能比武、艺术展览、体育竞技的综合性文化盛会 [5][7] - 文化活动包含摄影书画比赛、技能比武等环节 强化"守正创新"文化基因 成为行业文化共识 [7][8] - 通过长期文化投入 使品牌名称(如"东方雨虹式防守"、"雨虹小哥")成为行业和社会认知符号 [8] 行业影响力构建 - 将防水技术服务延伸至全球体育场馆建设项目 展示专业实力同时拓宽应用场景 [3] - 通过公益活动将建筑渗漏问题提升至民生高度 提出"修补生活裂缝"的理念 强化品牌社会价值 [5] - 文化品牌持续19年的运营 证明文化力可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并为行业提供文化运营范本 [7][8]
【省教育厅】陕西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7-03 06:52
活动概述 - 2025年陕西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于6月27日启动,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立志技能报国" [1] - 活动包含5项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劳动习惯养成行动、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文明风采"活动 [1] 活动具体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活动 [1] - 劳动习惯养成行动: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邀请劳模工匠讲述行业故事 [1] - 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美德故事分享会、微视频展播、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创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非遗作品 [1] - "未来工匠"读书行动:鼓励学生阅读大国工匠传记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相关书籍,弘扬工匠精神 [1] 活动目标与实施方式 - 活动旨在强化"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1] - 注重课内课外一体、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针对性开展育人活动 [2] - 将育人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管理、职业指导等工作整体设计、一体推进 [2] - 学生参与情况将纳入综合评价 [2]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的“螺丝钉”式坚守
长沙晚报· 2025-07-02 17:25
产业工人与工匠精神 - 长沙拥有数百万产业工人,他们在精密加工等领域以"螺丝钉精神"诠释青春担当 [1] -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通过辛勤练习成长为楚天科技技术骨干,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 [1][4] - 特殊连杆应力变形难题被黄忠覃创新采用AB胶粘合固定法配合精修工艺攻克 [4]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车间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雷锋式互助生态,黄忠覃既传授编程技术又学习老师傅经验 [4] - 工作四年即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打破常规十年资历要求,获评"最佳新人""最佳进步"双荣誉 [7] - 公司将"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楚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激励员工为制药行业智慧化贡献力量 [7] 长沙智能制造生态 - 长沙蓬勃的产业生态和温暖城市底色吸引技术人才扎根,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 [7] - 精密加工领域对高精度要求严格,员工需全神贯注投入,体现行业技术门槛 [6] - 城市活力与包容性为智能制造提供沃土,促进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持续发展 [7]
外国最不能接受中国企业家什么?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董斌:嚣张
凤凰网财经· 2025-06-29 09:25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并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是论坛核心目标 [1] - 由凤凰网主办,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中国企业出海失败原因分析 - 国内成功经验简单复制到海外是失败主因,国内习以为常的事项在海外可能成为风险 [3] - 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家的盲目自信和嚣张态度难以接受,对快速财富积累存在认知差异 [3] - 利润独享模式不受欢迎,例如在非洲建立封闭园区且不从当地采购的行为引发抵触 [3] - 内卷式竞争在海外不可持续,易招致东道国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反感 [3] 成功出海企业经验借鉴 - 日本/荷兰/瑞士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即定位为跨国公司,瞄准全球市场需求 [3] - 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是日本企业值得学习的核心特质 [3] - 不具备优秀人才和管理能力的中小企业不建议盲目出海 [3]
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朴拙原石→精美玉器 玉根国脉印万年 一路传承照匠心
央视网· 2025-06-26 14:51
岫岩玉雕行业概况 - 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岫岩玉的主产地[1] - 岫岩玉雕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岫岩玉雕作品分为四大类题材:素活、人物、花鸟、动物,其中素活最能代表其水平和特色[3] 玉雕工艺技术特点 - 素活玉雕包括炉、瓶、薰、鼎等类型,讲究对称设计和严丝合缝的工艺[3] - 典型工艺技法包括活环、活链雕刻,需在整块玉料上透雕出环环相接的结构[5] - 作品《母子塔熏》耗时三年完成,运用活链、活环及多种浮雕技法,层次感极强[5][7] 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 - 1990年用6000元原石创作《祈年殿》,历时八个月获天工奖最高奖项[9][11] - 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11] - 成立玉雕素活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向高校学生传授设计原理与加工技巧[11] 行业传承与发展 - 素活玉雕因工艺高要求曾面临失传风险[9] - 传承需结合时代主题创新,要求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与文化素养[12] - 当前通过工作室培养年轻学员掌握素活技艺的核心设计原理与制作技巧[11][12]
让缆芯穿行更“丝滑”(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深耕光纤光缆领域20多年,严惠良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推动技术创新,成功研发缆芯蛛网排线系统,使 护套工序中的缆芯穿行速度从每分钟80米提升至每分钟120米。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等荣誉。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通")智能化集控中心内,制造部 车间主任严惠良(见图,受访者供图)神情专注,在测试用于光缆生产最后一道工序的护套一体免调新 模具…… "老模具就好比拼装积木,安装后还要调整偏心,至少得用30分钟。"严惠良说,"新模具则是一个整 体,避免了人工安装造成的误差。"这一技术革新,让光缆成品截面的偏心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在业 内也属少见。 创新的背后,是严惠良翻阅上百篇论文、研究十几本操作说明书、写了四大本笔记,一点点"抠出 来"的。"从构想到成型,每个细节都要费功夫。"他说。 东通是一家生产各类通信光缆产品的企业,作为车间主任和高级技师,深耕光纤光缆领域20多年的严惠 良承担着推动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的重任。"最辛苦的那段时间,我白天处理工作,晚上就直接睡在办 公室,一个月瘦了16斤。" 严惠良所说的"那段时间",指的是团队自主研发成缆护套一体机的过程。一 ...
刘起:“效率先锋”刷新“青岛速度”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20
入港以来,刘起61次打破青岛港单班装卸生产纪录,在2024年一年时间内31次刷新公司年内效率峰值, 面对急难险重,他始终冲锋在前。 当传统码头面临自动化升级,刘起主动迎战技术攻坚。他首创"桥吊主动防御"工作法,让安全隐患无处 遁形;他发明的"精准一步到位"操作法,使机械能耗直降5%、效率跃升10%,被赞为"刘起巧吊"。 从"VR立体船舶安全库"到"桥吊防打保龄系统",他主导的12项革新成果,为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转 型提供范本。 港口,作为经济发展与物资运输的关键枢纽、山东省"向海图强"的前沿阵地,在交通强国战略的推动 下,成为山东港口人创新创造的热土。刘起深知人才培养对港口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青岛港青年导师, 他牵头编写《大型机械操作法》和"导师带徒"标准化实战手册,带出26名徒弟,其中24人晋升高级技师 和技师,多人获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港口"比武状元"等。他还担任青岛港 湾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将一线经验融入课堂,用生动的实践传递工匠精神,让学生们看到技能的价 值。 清晨,山东港口青岛港,桥吊如钢铁巨臂悬于碧海之上,集装箱在轰鸣中精准起落。刘起是山东港口青 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 ...
修时间的人 进非遗的门
广州日报· 2025-06-22 11:39
公司概况 - 亨达钟表是起源于1955年的广州老字号,2003年在荔湾第十甫路86号设分店,2019年暂停经营后于2024年重新开业[2] - 公司现为荔湾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保护单位,2019年已成功申请广州老字号资质[2][9] - 创始人周建和1978年入行,1997年将原广州市荔湾区第二百货公司钟表经营部改制为亨达钟表经营部[7] 核心技术 - 掌握"种轴心"绝技,可手工修复摆轮轴心而不需更换整个零件,解决老款手表配件缺失问题[3] - 具备游丝规整修复技术,能调整仅头发粗细的游丝以恢复走时精度[3] - 擅长修复结构复杂的落地钟/座钟,包括以空气为动力的老式空气钟和十二音管、九音管机芯[6] 行业发展 - 20世纪80年代手表属结婚"三大件"之一,当时售价上百元相当于普通人数月工资[7] - 行业面临经营压力,2019年曾因市场变化暂停部分门店运营,但核心需求仍存在[8] - 近年通过申请非遗和老字号资质拓展平台,政府支持老字号品牌回归传统商业街区[9] 经营理念 - 坚持"手艺学到就是自己的"核心理念,强调技术沉淀与主动学习[2][8] - 推行"与时代同频"策略,从计划经济时期集体承包经营到互联网时代积极转型[9] - 采用"退而不休"模式,创始人退休后专注非遗传承而非直接经营[9] 客户认可 - 老师傅技术获街坊高度认可,回头客众多,重新开业时顾客反应热烈[6][2] - 维修案例显示能处理其他师傅无法解决的复杂故障,形成差异化竞争力[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