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搜索文档
职业教育为重大工程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学过硬技能 铸大国重器(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29 05:59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峡谷,青山耸峙,大坝巍然。白鹤滩水电站一刻不停,将奔腾的江水化作清洁电能, 输送到千家万户。 沿着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河谷一路前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李小飞正进行水电站地壳形变监 测。他扎根白鹤滩10余年,对这里的数据熟稔于心。 日前,白鹤滩水电站传来好消息:总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能够在这样的重大工程中贡献力量, 我十分自豪。"李小飞的感慨,也是千千万万职教学生的共同感受。 从"西电东送"优化能源版图,到复兴号高铁驰骋神州大地,再到"中国天眼"探秘宇宙深空,这些重大工 程背后,跃动着一支由职业教育锻造的生力军。他们以精湛技艺、工匠精神,成为服务大国重器的重要 力量。 全链条人才供给 "为重大工程的重要环节、重要技术筑牢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为重大工程输送人才,职业教育为什么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数据中找答案: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3000多万人,每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约 1000万人,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 家。 "近年来,职业教育逐步构建起覆盖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为重大工程 的重要 ...
静下心来 埋头写作(文思)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42
近些年来,常常有一些朋友咨询我:"儿童文学什么书好卖,写什么书容易畅销?"我说:"你好好写就 是了,写好了自然会有读者。"朋友们不满意,觉得我有保留,于是又问:"听说动物小说很畅销?"现 在又改成:"科幻小说很热门?"我听了后,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也生出一些感慨。 在当下的儿童文学界,似乎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迎合儿童,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一味追求儿童 趣味,美其名曰:儿童本位。但其实,往往是为了追求市场效果、作品大卖,并没有把儿童文学创作当 作一种严肃的、责任很大的精神追求。 好的儿童文学作者,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静。作者保持着沉静恬静的创作状态,这是极好的。 他们极少受外界干扰,能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文字是不会骗人的,他们的追求、他们的风格、他 们的倾向,以及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善与关怀、爱与呵护,都是真诚而又炽热的,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 感受到。 有的儿童文学作者敏于接受新观念、新科技、新潮流、新形式,但过度关注"变"的内容和题材,往往忽 略了"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不变的东西却是很有价值和永恒的。如关于真善美的元素。在这一点上,金 波先生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几十年的创作,起伏不大,变化不大,一直追 ...
铆焊车间里的“状元”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7-26 08:31
技能人才发展 - 中铁装备技能人才王安永从焊工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历时17年,期间攻克大直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刀盘焊接难题,助力设备创造月掘进1226米的全国纪录 [1] - 王安永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获"青年技术能手""中国中铁技术能手"等称号,并带领班组实现TBM刀箱智能焊接量产,为公司节省20%成本 [1][2] - 00后技能人才孟江华参与完成数十个重难点盾构机刀盘焊接,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22年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 [2] 智能制造转型 - 中铁装备智能焊接技术在中铁装备关键部件制造中广泛应用,探伤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效率提升约20% [2] - 王安永主动调入智能制造班组,攻克机器人焊接刀盘驱动箱难关,实现从传统焊工到智能焊接领军人物的转变 [2] 行业技能人才现状 - 河南省技能人才达196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85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3] - 中国一拖集团员工张景梅创建"张景梅河洛工匠工作室",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体现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3]
沿着铁路评湖北|探访蕲春:一株艾草如何成为富民强县的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8:51
蕲艾产业发展概况 - 蕲春县蕲艾产业集群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6306亿元 同比增长2712% [1] - 产业集群已拥有4000多家企业 带动30万人全产业链就业创业 [1][4] - 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1500余家 吸引超4000人返乡创业 [4][6] 蕲艾产品特性与工艺 - 蕲艾为"四大名艾"之首 具有叶肉厚 精油含量高 发热值高等特性 [2] - 艾师傅科技坚持古法手工工艺 艾叶需陈放三年后经挑制 磨 捶 筛 卷等工序制成艾条 [2] - 手工艾条具有烟小不呛 火力温合 渗透力强等特点 [2] 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 - 国灸集团从2003年小作坊起步 现已建成2000亩种植基地 产品涵盖消毒品 化妆品 中药饮片等深加工领域 [4] - 行业倡导差异化发展 避免粗加工内卷 重点布局深加工研发创新 已推出艾灸机器人等科技产品 [6] - 多家企业拒绝贴牌模式 坚持自主生产 [4]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蕲艾品牌价值2025年达14258亿元 十年增长3倍 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7] - 国内艾产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超20% 消费市场拓展至美 英 法 澳等国家 [7] - 2024年网销蕲艾产品达57亿元 通过数字直播基地 万余名主播为50余家企业带货 [7] 文旅康养产业联动 - 开通30公里李时珍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 串联五大特色体验区 [8] - 2024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 同比增长231% [8] - 高铁开通后药旅联动效应显著 企业年接待客户超5000人次 [10]
技以载道 以心守护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54
图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泥瓦作文物修复 师、陶瓷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 修复师赛项修复的文物和作品。 图为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户外比赛项目现 场。 以上图片均为国家文物局提供 或勘探或发掘,或雕凿或修补,经由他们的劳动,文物得以"祛病延年"、光彩焕新,文化遗迹得以 重见天日——这样一群人,就是文物修复师。 近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作为文物行业规格最高、项目最多、影响最广的职业技 能赛事,比拼的是绝活儿,传承的是技艺,守护的是匠心。本版走近这群"文物良医",讲述他们的故 事。 ——编 者 与时间的赛跑永无止境 杨雪梅 铜车马、莲花方鹤、韩休墓壁画、《五牛图》……这些与我们擦肩而过便难以忘怀、代表一个时代的文 化珍宝,哪一个背后没有独特的修复故事?经过一代代修复师的接续传承、全力以赴、匠心神工之后, 一段段精彩的历史、一页页千年的画卷、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才从历史深处浮现,将断裂的叙事拼缀得 环环相扣。 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复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匠心,将兵马俑残片逐一比对、定位、粘结,让 沉睡千年的"帝国卫士"重焕威严。我 ...
精工铸就“火箭心” 创新育出工匠才——专访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
科技日报· 2025-07-18 10:10
行业技术突破 - 将产品精度提升至0.02毫米,解决75项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难题,申请各类技术专利25项 [1] - 在非精密环境中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首次试加工合格率达到100%,推翻原有工艺方案并优化加工流程 [3] - 提出"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和"首件标定参数法"两大新方法,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于同类型产品加工 [3] 人才培养模式 - 工作室采用"师带徒""老带新"模式,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快速培养新人 [6] - 通过项目攻关和创意成果评比锻炼新人,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6] - 近两年完成20多项院级以上攻关课题,申请32项发明专利,培养出高技术水平的"95后""00后"人才 [7] 职业教育建议 - 职业教育应融入新质生产力内容,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形成教学案例 [8] - 扩大校企融合,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学习企业先进技术 [8] - 推广"双导师"培养模式,招收具有工程师和教师双重经历的人才 [8]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团队聚焦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制造领域,重点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及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5] - 在数字化制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全总文工团话剧《大国工匠》走进中国一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15:27
话剧《大国工匠》演出概况 - 全总文工团话剧《大国工匠》于7月15日至17日在吉林长春中国一汽红旗会堂连演三场 [4] - 吸引吉林省各界劳模工匠、产业工人、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三千余人到场观剧 [4] 剧情内容与主题 - 以三代女性的人生轨迹为主线 展现她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坚守初心、追求精益求精的故事 [4] - 女主角王专一从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及国家级焊接大师 体现工匠精神的传承 [4] - 三代人之间的技艺传承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 [4] 演出效果与观众反响 - 舞台通过飞溅的焊花、精准的操作、师徒技艺切磋等细节 生动还原车间场景 [5] - 全国劳模赵达表示剧中攻克技术难关的拼劲与车间设备升级状态高度吻合 [5] - 青年职工张谦对剧中年轻人成长过程产生共鸣 特别认同"螺丝钉"精神 [5] 演职人员与一线互动 - 演职人员走进中国一汽生产线交流 为创作汲取营养 [5] - 青年演员吴昊表示一汽的智能生产线展现国家工业成长 体现技术自信与文化自信 [5]
镜观·回响丨用匠心修复时光
新华网· 2025-07-06 22:08
文物保护行业现状 -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强调"慢功夫"和代际传承 [3] - 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举行 展示工匠精神 [3] -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 平均40.5岁 最小19岁 最大59岁 [5] 人才结构变化 - 决赛293名选手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3% 含45名硕士和1名博士 [9] - 高素质人才加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9] - 年轻从业者如19岁大学生参与专业赛事 [5] 文物保护成果 - 三星堆博物馆近两年修复4000多件出土文物 [7] - 龙门石窟自2005年起建立数字化档案 运用激光扫描等技术留存数据 [20] - 天津大学团队利用无人机采集长城图像 生成三维模型用于研究 [25] 技术创新应用 - 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3D打印复原 如龙门石窟万佛洞造像 [22] - AR技术展示长城数字化成果 支持文化遗产展示与病害分析 [25] - 科技手段使文物展示可交互 如三星堆金面具"可听见可触摸"的展览 [23] 地域保护案例 -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开展珐琅器修复 [17] - 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进行铁器修复 [18] - 新疆博物馆运用仪器分析文物材质 [23]
“实战”修真品 老中青三代文物修复师同台竞技秀“绝活儿”
央视新闻· 2025-07-05 11:42
大赛概况 - 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幕 这是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赛事 [1] - 本次大赛是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 共设6个比赛项目 包括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和考古探掘工 [1] - 大赛采用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设立一、二、三等奖 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参赛 年龄跨度从19岁到59岁 [1] 比赛特点 - 比赛强调"实战" 选手修复的陶瓷、金属和纸张书画类都是真实文物 每位选手需面对未知的"文物盲盒" [3] - 大赛设置严格规程确保公平公正 高难度"考题"为技术精湛的修复师提供展示"绝活儿"的机会 [3] - 比赛程序明确 选手需先观察文物病害并绘制病害图 再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案 最后动手修复 [5] 行业意义 - 文物修复师被称为"文物医生" 工作流程包括"望闻问切"四个专业步骤 [7] - 大赛展示精湛技艺、交流前沿理念、弘扬工匠精神 我国作为文物资源大国 需要更好守护和传承5000余年文明瑰宝 [10] - 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提升 本次比赛出现大量年轻面孔 有望推动更多青年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11]
从绿茵场到百姓家:东方雨虹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担当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14:21
公司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 - 公司通过赞助北京女足(更名为北京东方雨虹女足)实现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强调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与公司"做苦工 挑重担"理念的共鸣 [1] - 2025年赞助江苏城市足球联赛 通过赛事赞助与体育场馆防水技术服务的双线布局 将体育精神融入企业基因 [3] - 连续19年开展"服务百姓 拒绝渗漏"公益活动 2025年覆盖全国60余座城市 累计为14万人次提供免费渗漏咨询 为600户特殊家庭提供免费维修 [5] 文化品牌建设 - 连续19年举办文化艺术节 从企业年会发展为涵盖文化庆典、技能比武、艺术展览、体育竞技的综合性文化盛会 [5][7] - 文化活动包含摄影书画比赛、技能比武等环节 强化"守正创新"文化基因 成为行业文化共识 [7][8] - 通过长期文化投入 使品牌名称(如"东方雨虹式防守"、"雨虹小哥")成为行业和社会认知符号 [8] 行业影响力构建 - 将防水技术服务延伸至全球体育场馆建设项目 展示专业实力同时拓宽应用场景 [3] - 通过公益活动将建筑渗漏问题提升至民生高度 提出"修补生活裂缝"的理念 强化品牌社会价值 [5] - 文化品牌持续19年的运营 证明文化力可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并为行业提供文化运营范本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