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0306小巨人(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 2025-05-04 16:04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发的0.75米人形机器人"0306小巨人"参与半程马拉松 展示出人机协同的潜力 [1] - "小巨人"具备多套可更换外观套装 并植入00后网络热梗语言程序 增强互动亲和力 [7] - 团队规划2030年将机器人身高提升至160cm 续航能力提升至22km以上 [9]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过程中面临理论计算与实际装配的误差问题 团队通过垫片调整等手法将机械臂误差控制在0.1mm级 [4] - 跨学科合作模式显现 艺术设计学院参与机器人外观设计 体现机电与美学的融合 [9] - 创新思维突破工具限制 采用相似物件替代专用工具解决机械难题 [7] 应用场景拓展 - 特种机器人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计划研发耐高温、抗辐射的消防救援机器人 [9] - 未来应用场景包括火灾地震等危险环境搜救 可降低救援人员伤亡风险 [9] 人才培养模式 - 高校机器人社团成为技术孵化平台 学生通过拆解闹钟等实践培养机械兴趣 [3] - "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突出 学生直接参与机器人组装调试全流程 [4] - 30余天高强度研发周期 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完整闭环 [9][10] 产业生态构建 - 年轻研发者展现出技术报国志向 强调通过基础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机器人自主可控 [10] - 产学研协同效应显著 学校提供平台支持 教师指导技术攻关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