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A6000
icon
搜索文档
大国算力突起:四千亿“中科系”航母破局,中国重构全球算力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0:05
全球算力竞赛与中科系整合 - 全球算力竞赛进入"系统级"对抗时代,中国算力产业正以"航母级"整合加速破局 [1]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宣布战略重组,两家市值合计超4000亿元,有望打破芯片设计与整机制造的传统产业边界 [1][5] - 此次整合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的首单吸收合并案例,为中国算力产业应对国际技术围堵、优化自主创新生态的关键落子 [1] 中科系算力资源重组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合并是中科院体系内算力资源的战略重组 [2] - 两家公司同根同源,2014年在中科曙光上市前夕联合设立海光信息前身 [3] - 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96% [5] - 重组有助于提升技术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生态优势 [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2024年国内服务器CPU市占率53.6%,排名第一;国内GPU市场市占率超30%,位列第二 [6][12] -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2024年IT设备销售量26.54万台,2023年实现营收131.48亿元,净利润19.11亿元 [6] - 停牌前,海光信息总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总市值906亿元 [9] 整合后的协同效应 - 整合将实现产业链相互补充,促进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发展 [6] -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有望增强海光信息高端芯片与计算系统间的技术和应用协同 [6] - 双方将在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资源等方面叠加发力 [6] - 重组后新主体将形成"芯片研发高估值+整机销售稳现金流"的双轮驱动模式 [10] 中国算力产业发展 - 中国计算产业曾长期依赖进口芯片和系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暴露结构性失衡 [11] - 海光信息2016年与AMD达成技术授权协议,2018年推出首款CPU"海光一号"并实现量产 [12] - 中科院在算力领域已构建起从基础芯片到超算应用的完整创新链 [13] - 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32%(90EFLOPS),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25] 全球算力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如英特尔、英伟达通过并购强化全栈能力 [19] - 美国市场在模型层和算力层呈现明显集中化趋势 [20] - 中国若继续依赖分散的单点突破,将难以在系统性能、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与国际领先者抗衡 [20]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标志着中国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兵团作战" [21] 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8] - 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2% [27] - 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已成为与亚马逊、微软、谷歌并肩的主要竞争者 [30]
龙芯中科:1Xnm的3B6600,实测性能会超过很多7nmCPU
新浪财经· 2025-05-23 23:28
产品战略转型 - 公司从桌面CPU市场向服务器CPU市场拓展 战略方向发生转变 [2] - 采用"先进制程先做服务器芯片再做桌面芯片"的新策略 因服务器对先进工艺需求更迫切 [3] - 1Xnm工艺的3B6600桌面CPU实测性能预计超过许多7nm CPU 通过设计优化路径提升性能而非单纯依赖工艺升级 [3] 新产品研发进展 - 首款独立显卡芯片9A1000定位入门级 图形性能对标RX550 集成AI算力 计划2024年上半年完成流片 [4] - 已完成"三剑客"(3A6000+7A2000/3C6000/2K3000-3B6000M)和"三尖兵"(2K0300/1C0203/2P0300)系列芯片研发 陆续推向市场 [4] - 3A6000相比前代硅面积减少20% 单核性能提升60% 多核性能提升100% 通过自研IP实现成本优化 [5] 市场拓展情况 - 在党政信创领域中标情况超预期 3A6000性价比优势获得整机企业青睐 [5] - 从党政市场向行业市场拓展 珠三角企业因性价比优势采用2K0300芯片 [6] - 服务器芯片市场尚未出现价格战 公司预计3C6000系列将改变市场格局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04亿元同比下降0.3% 归母净亏损扩大至6.25亿元(2023年亏损3.29亿元) [7] - Q4营收1.96亿元同比增76.4% 但亏损扩大至2.83亿元(2023年同期亏1.23亿元) [7] - 总资产34.97亿元同比下降14.9% 归母净资产29.36亿元同比下降17.3% [7] 业务结构变化 - 信息化类芯片收入同比增长193.7% 工控类芯片收入同比下降44.56% [8] - 安全应用工控市场停滞导致业务营收下降 电子政务市场复苏带动新产品放量 [8] - 主动缩减解决方案类业务规模 整体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44% [8]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5-14)
远峰电子· 2025-05-13 19:42
② 集微网,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达到 852万台/同比增长19.5%/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消费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1.5%/突破800万台/而商用市场出货量为51万台/同比下降5.3%/ ③ SEMI,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公司将于5月15日完成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12 英寸硅晶圆厂的建设/这是美国首家此类工厂/将生产高产量的先进12英寸硅 晶圆/ ④ 核芯产业观察,4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 下降8.7%/1-4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 行情速递 ① 主 板 领 涨 , 皖 通 科 技 (+10.04%)/ 天 箭 科 技 (+10.00%)/ 朝 阳 科 技 (+10.00%)/ 生 意 宝 (+5.87%)/西陇科学(+4.24%)/ ②创业板领涨, 有棵树(+13.85%)/四会富仕(+13.70%)/宏景科技(+12.69%)/ ③科创板领涨, 纬德信息(+9.76%)/嘉和美康(+6.90%)/有方科技(+6.12%)/ ④活跃子行业, SW门户网站(+0.64%)/SW被动元件(+0.61%)/ ...
解决“卡脖子”:龙芯与国产EDA成功适配!
是说芯语· 2025-05-13 10:52
龙芯中科与合见工软技术适配 - 龙芯中科3A5000/3A6000桌面终端电脑与合见工软PCB设计软件UniVista Archer成功实现国产化适配,形成从芯片到设计工具的全自主技术链 [2] - 3A6000芯片性能较上一代提升约50%,软件优化后数据读取效率提高30%,响应速度提升近40% [2] - 百万引脚项目设计规则检查时间缩短至15分钟,大幅提升复杂电路板设计效率 [2] 技术突破与产业意义 - 解决高端电路板设计软件90%依赖国外垄断的"卡脖子"问题,实现99.8%国外文件格式转换准确率 [4] - 构建"国产技术朋友圈",形成芯片硬件-设计软件协同生态,推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4] - 全流程国产化方案降低软件授权成本,避免供应链断供风险 [4] 应用场景与行业影响 - 支持百万级引脚超大规模项目设计,优化铜皮/线路调整功能,适配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高精度领域需求 [5] - 兼容国产操作系统,实现从硬件、软件到数据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5] - 标志着电子设计从"依赖国外工具"到"全自主可控"的跨越,为全球竞争奠定技术基石 [5]
科创板擎动中国“芯”力量 助力集成电路产业迈向新征程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2-27 10:29
行业政策支持 - 证监会强调加大对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集成电路被定位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1] - 科创板成为集成电路公司上市首选地,已上市半导体公司116家,占A股半导体总数的60% [1] - 科创板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头部引领、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1] 产业链分布 - 芯片设计环节公司65家,包括龙芯中科(国产CPU)、澜起科技(DDR5解决方案)等 [1] - 晶圆制造公司4家,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 [1] - 封测公司7家,IDM模式公司4家(如华润微),设备公司13家,材料公司15家,EDA公司1家,IP公司2家 [1] 资本赋能与研发投入 - 科创板116家半导体企业IPO合计融资2989亿元,占A股半导体IPO募资总额超80% [2] -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平均为66%,中芯国际募资532亿元后产能从44.9万片/月提升至94.8万片/月(8英寸约当量) [2]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29亿元,研发强度中位数17%(科创板整体12%,A股整体4%) [2] - 龙芯中科研发3A6000处理器,华海清科研发12英寸CMP装备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天岳先进推出12英寸N型碳化硅衬底 [2] 人才激励与并购重组 - 77家半导体公司推出150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66%,激励员工3.7万人次,乐鑫科技、晶丰明源分别推出8期、7期激励 [3] - 2024年科创板新增76单产业并购(交易额超190亿元),半导体领域案例包括思瑞浦收购创芯微(填补电池管理芯片空白) [4][5] - 中科飞测成为首家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再融资规则企业,拟募资25亿元投向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研发 [5] 交易机制与投资产品 - 科创板做市标的扩充至242只,42家半导体企业入选,中芯国际、澜起科技等17家获5家以上做市商支持 [6] - 推出芯片行业主题指数及ETF,科创50、科创100指数分别纳入22家、24家半导体公司,科创50ETF规模超1800亿元 [6]